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09 03:23:09

導語: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論文

一、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理想動搖,存在功利思想

教師的職業理想是教好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而現實中教師收入與職務職稱高低掛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價值多元化的影響,導致部分教師角色模糊,一些教師的職業理想和信念發生了動搖,創收漸成為壓倒一切的硬任務,只關心自己評職稱的事情,學術心態功利化,而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忽視了對學生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道德素質,局限了當地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民道德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更應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培養,加強師德建設。

(二)對高職學生特點認識不足,對學生投入不夠

相對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偏低,生源整體素質不高,而欠發達地區在這方面更為突出。由于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學生高考入學成績較本科生差,基礎知識不牢固,出現一些高職教師在沒有深刻理解職業教育的真正內涵和高職學生特點的情況下,當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時,并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一味將原因推到學生基礎太差。胡向榮在《師愛論》書中提到:“愛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一生應該是熱愛學生的一生”,作為高職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去積極探索教學方法。

(三)主動性不強,教學態度消極

與發達地區高職教育相比,欠發達地區高職教育在教學設施、教學投入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些教師并沒有在現有條件下積極思考與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而是整天抱怨學校教學條件差,無法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發揮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想法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消極的態度,以致學生也受觀點影響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造成學生上課不聽課,教師更無心講課,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也嚴重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四)不愿面對教學改革,競爭意識薄弱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本身所處地理位置就占有劣勢,許多教師與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溝通較少,競爭意識弱。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本身就缺乏在一線企業工作經歷,而在教學改革中,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是必須重視的一個過程,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對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甚至有些專業課程需要教師到一線去實踐,但由于許多教師缺乏教研科研意識,相對比較保守或不夠積極主動,甚至有抵觸思想,只是為了完成教書任務而教學,培養出的學生的職業能力可想而知。

(五)缺乏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意識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盡了最大的努力招聘好的專業教師,地方政府也給了一定的優惠政策,但由于地理位置或地方經濟等原因,引進的一些教師將教學工作僅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缺乏強烈的職業情感,或僅當作轉向其它單位的跳板,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和責任感,教學中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滿足于課堂教學和完成自身教學任務,上課只管講理論,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認為育人是班主任和輔導員的事情,在課堂上和課堂外與學生溝通少,認為是浪費時間,缺乏敬業精神與責任感。

二、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述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有社會方面的,也有學校的,還有教師個人的。整理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加強,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各種思想觀念使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元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沖擊著社會道德規范,嚴重影響了教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近年來,教師待遇有所提高,但教師所處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使其難以全向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

(二)體制原因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體制的不完善,教育管理部門在對高職院校考核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學歷。這對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欠發達地區地理位置和經濟等原因,為了招到高學歷的教師,學校可能會放寬了對其它方面的要求。另外,在專業職稱評定過程中,雖然有師德方面要求,但在實際過程中過分強調科研成果和論文,造成教師將大部分精力用于寫論文而不是教學。

(三)學校原因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將大多精力搞專業建設、招生就業、科研等工作,忽視了對教師師德的教育和培訓,忽視師德建設管理工作,在師德建設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督導機制。近年來,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生源也日益增多,造成專任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教學工作量過重,忽視了師德的養成。

(四)教師自身原因

一些教師由于個人素質和涵養不夠,意志不夠堅定,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容易被金錢誘惑,造成心理上嚴重的扭曲和失衡。另外有些教師,心思并不在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而是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職稱與收入,這與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嚴重背離的。

三、加強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督導機制,健全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應該將師德建設擺到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師德建設相關制度如師德培訓教育制度、師德建設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等。通過機制的建設與完善,保證師德建設的順利進行。高校教師師德自律的動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德自律主體的需要,這是師德自律的內在動力;二是師德他律,是師德自律的外在動力。這里所提出的外在動力就是他人監督,良好的考核和督導機制是師德建設的有力保障。如建立學校對教師的督導機制,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間的相互評價等均納入考核,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通過匿名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日常行為規范進行評價,使教師確保師德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開展多種形式師德教育,樹立師德榮辱觀

加強師德師風的培訓工作,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高職院校整體發展規劃。不定期地多開展培訓與交流,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參加各項科研活動,盡可能地讓高職教師多交流。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運用多種媒體、多種渠道加強師德宣傳,開展師德實踐活動,使教師從師德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師德力量,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學院師德建設中來,增加教師的師德自律意識,實現師德規范的內化,樹立師德榮辱觀,促使教師養成良好職業習慣,并自覺將高尚的師德貫穿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可以教研活動中,鼓勵將師德教育滲透到教研活動中,使師德教育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融合起來。

(三)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待遇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教師工資待遇是師德建設的基礎,雖然欠發達地區因地方經濟原因,教師工資待遇無法與發達地區的相比,但學校應積極與地方政府、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爭取政策方面的扶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使教師把精力用于教學工作。另外,將教師的工資待遇與師德建設相結合,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將師德師風納入考核的核心內容,如果一個教師師德存在問題,將對其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使教師對師德產生一種敬畏,鼓勵教師的敬業精神。

四、結語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需要教師、學校和政府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是需要教師除了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要不斷加強自身師德的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身師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到真正的愛崗精神;二是需要學校不斷完善師德建設相關制度,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和教育,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師德建設的順利進行;三是需要省教育部門或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給予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一定的優惠扶持政策。總之,欠發達地區高院校師德建設是一個復雜、漫長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教師、學校、政府及社會共同努力,不斷研究、探索、實踐與創新,不斷完善機制。

作者:張永霞 趙鋒 單位:羅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