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06 02:35:25
導語: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職能,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各類人才。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也不斷受到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師中也逐漸出現一些不良道德的行為和表現。
1.教師的育人職能減弱。一是少數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負擔過重、忙于應付,另一方面學校對強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所忽視。二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不夠,影響了教學相長。一些教師除上課之外,很少與學生接觸,很少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上課也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很少把德育的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的教育之中,很少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2.教師的敬業精神下降。由于受當前社會生活中追求物質利益和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有的教師把等價交換的原則不適當地運用到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工作中,表現為“錢多多干,錢少少干,沒錢不干”的單純的雇傭思想,那種“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的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在慢慢淡化,影響了教師的良好形象。
3.教師的德行素養不夠。受市場經濟大潮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在學校有所回升。部分老師僅僅將教師當作一份謀生的職業,在工作中過分計較個人利益得失,追求個人名利,甚至有個別老師利用職權收受學生錢財,幫助學生篡改考試成績等嚴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事件發生。
二、高職院校紀檢監察的師德建設功能
高職院校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能包括監督、檢查、矯正和懲處等內容。當學校發生違反師德要求的行為和現象,紀檢監察部門就要發揮應有的職能和作用,在師德建設中主要表現為監督、檢查、矯正和懲治等功能。
1.監督功能。我國對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學為人師、行為示范”,這既是教師入職的基本條件,也表明了對教師作為社會道德楷模的要求。監督功能主要是對教育工作者履行師德規范和提升師德素養進行監督。監督教育工作者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履行崗位職責,恪守師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做人民滿意教師。
2.檢查功能。檢查功能主要是對教育工作者廉政和師德表現進行督察。一是在干部提拔選用上,配合學校組織部從德、廉等兩個方面進行考察,提出廉政鑒定意見;二是在年終考核上,督察干部教師述職述廉的情況,與組織人事部門結合測評、工作和師德表現,確定考核評價和等次;三是在職稱評聘、晉級、獎懲、評優上,督察考核重師德考察,實行一票否決制的情況。
3.矯正功能。矯正功能主要是矯正教育工作者在管理與服務、教育教學、科研和生活中的非道德思想與行為,防止違紀違規、違法犯罪行為。一要深入開展師德宣傳教育與學習,增強自我剖析自覺性,矯正不良思想與行為,維護教師職業聲譽和職業形象。二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存在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矯正非道德思想與行為。三要堅持真理,有錯必糾,伸張正義。糾正對教師個體作出的錯誤處理決定,撤消錯誤決定,恢復名譽,還人清白。
4.懲治功能。懲治功能主要是對教育工作者違反法律法規、黨內法規、校紀校規、師德規范行為進行懲治。一是教師違反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和師德規范,按程序給予黨紀、行政處分。二是干部教師行為違法,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察。三是發揮懲治功能,預防思想錯位、行為失范,強化和促進師德建設。
三、高職院校紀檢監察的師德建設功能的實現路徑和方法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師德修養
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的文件要求,認真組織教師學習關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理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組織參觀反腐倡廉展覽,觀看國內、省內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等,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知識競賽組織學習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剖析典型案例等,將普法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教師遵守職業道德、敬業守職、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當好人民教師的自覺性,使師德規范根植于每一位教師心中。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機制
“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2012年11月14日)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就是建章立制,有章可循,有序可按。一是依據法律法規及政策,完善學校內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制度和機制。如推進校務公開機制,將招標、采購、基建等重要情況公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推進陽光操作。二是貫徹《教師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精神,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及其實施辦法,切實實施“三重一大”制度,重點預防領導干部違法犯罪行為、瀆職行為及違反職業道德行為。三是健全內部行政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及崗位管理制度等制度體系,把師德建設納入制度體系,把師德規范及其精神實質融入規章制度,使之條文化、制度化。把師德教育與反腐法制教育結合起來,推進師德缺失與道德失范的預防和師德教育工作,大力推進師德建設。
3.構建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建立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高的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是激勵督促教師認真履行職責、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一是在教師年度考核測評中加大師德師風方面的分數比重,將教師職業道德考評作為教師年度考評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加大對師德高尚和教書育人成績顯著教師的表彰力度;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師德的社會監督機制,設立師德舉報投訴電話和師德信箱,讓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參與師德監督;三是把師德建設情況列為監察的重要內容,逐步建立師德建設的群眾評價機制;四是成立學生信息員隊伍,暢通學生反映問題的民主通道,通過領導聽課、教師互評、學生評議等途徑,及時把握每位教師遵守師德規范和教書育人的工作情況。教師職業道德不僅關乎教師自身的發展,更影響著年青一代道德觀和人生觀的樹立。高校師德建設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新形勢下,高校應在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創新,在加強針對性、時效性上下功夫,從教師工作和生活實際出發,關注教師的需求,關心、了解、體貼教師,使廣大教師對師德規范和教師行為準則積極認同,切實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為高職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才能培養和造就合格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作者:謝歡 談向群 周陸飛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紀委
- 上一篇: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 下一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與保護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