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08 03:02:00

導語:高校德育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德育發展論文

一、促進貧困大學生和諧發展的價值

近年來,高校貧困學生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在老師的教育下,他們勤于學習,刻苦鉆研,理想崇高,健康成長。但是,在少數貧困學生中也表現出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影響了他們的和諧發展。一是心理上的自卑與焦慮。他們常常愁眉不展,情緒低落,郁郁寡歡,不茍言笑,遇事退縮,給學習生活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二是人與人關系上的冷漠孤僻與自負。一些貧困學生由于經濟上的原因,為了不在眾人面前暴露弱點,不愿坦誠地與人交往,把自己游離于集體之外。還有一些貧困生,表現為一種過分的自負。三是人生價值取向上的利己與排他性。由于貧困學生大都來自于偏遠農村、破產企業或特殊境遇的家庭,生存的窘迫和人生的艱辛與失落,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些貧困學生過分強調自我利益的滿足,對集體的事業漠不關心,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家庭的面貌”,甚至還有些貧困學生置社會道德而不顧,急于發展,于是“傍大款”、“陪游”等現象也應運而生。

因此,正確把握貧困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努力促進他們的和諧發展,對于實現大學生的個人成才和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促進貧困大學生的和諧發展是高校德育的價值目標。《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里提出的“合格”與“可靠”主要是從思想道德素質方面來說的,也就是從“人的社會關系層面”來說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發展的主人,人是主體,作為主體的人的活動都是能動自覺的。因此,人類發展的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依靠教育,教育是發展人的事業。人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目標,高等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全體大學生的發展。貧困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使他們自身發展受到諸多影響。因此,在高校德育中,如何按照全面發展的要求,通過合理可信的德育活動,使貧困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系等,是德育的價值目標所在。

2、促進貧困大學生和諧發展是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又是的理想追求。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在教育視野內的第一個層次要求就是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而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又是建立在和諧發展的基礎之上。貧困學生由于承受的壓力不同,他們身心素質是否和諧,他們的情感與品德是否和諧,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關注貧困學生的和諧發展,就是促進貧困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說,沒有和諧發展就談不上全面發展。

二、貧困大學生和諧發展的內涵與要求

人的和諧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包括個人和人類的和諧發展、個人和集體的和諧發展、個人和他人的和諧發展、個人自身內部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貧困大學生的和諧發展是指高校貧困學生這一特定的群體,在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在自身的自覺組織下,其內在規定和外在關系上的自由而協調發展。內在結構的和諧主要指內在各要素如心理、意識等的豐富、平衡、有序,以達到孕育最佳功能的發展。也就是指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所需要的交往、學習、創造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和諧發展。從外在關系上,指貧困學生不斷適應教育環境,并充分利用環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人天關系。

其具體要求是:在心理維度上,具有和諧的心境。即具有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狀態,并能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現實感知的充分性,能客觀、正確地估價自己的能力,并依其能力現狀承擔相應的任務;較好的心理適應性,對大學的學習、生活能積極應對,無過度焦慮感,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困境并能主動應對等。在人與人的關系維度上,具有和諧的交往。能樂于并積極與人交往,能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與人溝通,尋求理解與支持,并能建立起誠信負責、與人為善、互利合作、公平正直、親親善善、人際和諧的關系。在人與社會的維度,具有和諧的道德行為。能形成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取向,能按照《大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努力培育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能正確選擇人生價值,具有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理想崇高、敢于創造的品質。在人與自然的維度,具有和諧的共處意識。能樹立較好的環境意識、生態道德,自覺愛護和積極適應環境,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善待自然。把自己當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以自我為中心,愛護其他生物,尊重自然生態的和諧穩定,努力學習,提高利用和保護環境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