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品德層次教育

時間:2022-04-11 11:09:00

導語:高校生品德層次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生品德層次教育

依據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形成和發展規律,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和理解接受能力不同。要經歷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多睫性、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漸進性。《思想品德》課程的分年級實施,能夠遵循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高職教育規律.將思想品德課程總目標分解細化到每一年級.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從而實現《思想品德》課從學科體系向思想教育體系的轉變,從課程理論體系向教育體系的轉變、從知識課向養成課的轉變。為此,我們進行了大學《思想品德》課程分年級實施的研究與探索。通過三年多的研究與實踐,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高職生成長、成才、成人的基本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初步構建了大學《思想品德》課分年級實施的思想教育體系,實踐證明,這能明顯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1科拳界定《思想晶德》課分年級實施的目標內容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的價值觀已基本成型。但還必須進行最后的修正和完善。在大學開設思想品德修養課程,其主要的任務是在于通過將大學生們以理性的思維為手段,對自己的價值觀念進行反思與審視,對不夠完善之處進行合理的修正,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要實現這一目標,僅從外部對人進行價值觀念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在對自己的價值觀念進行自我檢審與批判中使之得到完善與確證。而思想品德修養課程的教學是要實現這一任務,就必須注重道德教育的層次性。按照高等職業教育德育總目標和高職生成長規律,以及高等教育規律,確定了不同年級《思想品德》課程分層遞進的教育目標與內容:

(1)大學一年級是以適應大學教育為目標的成長階段。是學生在思想、學習、心理等各方面實現由高中向高校轉變的過渡階段和轉型期。學生從高中畢業進入高校階段.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及生活定位都需要重新思考,因此,這一階段教育重點是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法制觀念、集體觀念、職業觀念。

(2)大學二年級是以成才為目標的全面發展階段。是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職業觀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健康人格、創新意識、自主意識,自立能力,耐挫折能力,社交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教育重點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道德觀和職業觀。

(3)大學三年級是以成人為目標的走向崗位前的準備階段。是大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政治信仰、思想品質、道德觀念、人生目標等諸方面由感性向理性升華的重要階段。同時.由于面臨畢業.即將步人社會,又是擇業觀、創業觀和職業道德觀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教育的重點是加強就業、擇業、創業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以認清就業形勢,總結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和自主擇業的自覺性。

2有針對性地設計各年級《思想品德》課教育專題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思想品德》課程大綱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我們認為《思想品德教育讀本*內容應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審美、就業、創業教育等內容,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按學生在專業學習的不同階段,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分年級細化為螺旋遞進的不同教育專題:21一年級《思想品德》課教育專題(1)步入高職,鍛造銀領•(2)國防教育.心系祖國(3)尊重勞動,熱愛勞動(4)黨在心中,永跟黨走(5)學法知法,遵紀守法(6)優良學風,求真務實(7)健康心態,健全人格(8)公民道德,貴在踐行(9)團隊精神,成功保障(1o)與人為善,人際和諧(11)反對邪教,崇尚科學(12)反省自我,再接再厲2.2二年級《思想品德》課教育專題(1)弘揚民族精神,勇做愛國青年202l科技博覽(2)人生價值,貴在奉獻(3)職業道德,從業之本(4)珍惜青春,慎待愛情(5)深入一線,勇于實踐(6)愛美審美,陶冶情操(7)誠實守信,立身之本(8)走進網絡。道德在線(9)正視挫折,戰勝自我(1O)以人為本,科學發展(11)質疑求異.開拓創新(t2)融企業文化,鑄企業精神2.3三年級《思想品德》課教育專題(1)轉變觀念,正確擇業(2)與時俱進,終身學習(3)質量為本,注重效益(4)勇于競爭,善于合作(5)展現自我,善于自薦(6)更新觀念,自主創業(7)愛崗敬業,服務社會(8)志存高遠,平凡做起

3加強高年級大學生品德養成教育方法

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品德水平處于較高層次,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熱愛生活的態度,積極參與品德實踐的行動,愛憎分明的情感。但就大學生個體而言,其個人品德現狀并不令人樂觀,仍然存在著很多缺陷。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不令人滿意。教學內容陳舊”,不能面對開放的社會和多元的價值的現實,無法對社會品德問題進行解釋。難以回答大學生品德價值觀的沖突問題,不能教給大學生正確處理市場經濟情況下的各種復雜的人際利益關系,和培養大學生處理現實生活中各種矛盾的品德智慧和能力。如何加強大學生品德養成教育呢?筆者認為,當前,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加強大學生品德教育:

首先是要深入研究,完善和創新大學生品德教育的文化元素。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認真研究大學生品德思想形成的客觀規律,認真分析在現階段大學生的品德認識水平,研究教育環境中有效信息對大學生晶德認識形成所產生的作用。根據時代特點,選擇品德教育的進步元素,特別是那些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具有極強生命力的思想文化,如:由禮到理、由愛國主義到三觀的教育,分層次灌輸給大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提高認識實施德育,使大學生能明辨是非,辨男善惡,識別美丑。

其次要重視品德情感教育,從心理疏導人手內化大學生的品德需求。品德情感是品德的動力成分,該問題的解決關乎著品德培養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通過真善美的品德情感教育,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升華生命的價值,可以達到培養大學生長期的、穩定的、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情感。

第三是要給大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增進大學生抵御誘惑的能力。品德的培養要注重品德意志能力的提高,這是對大學生品德行為的考驗,要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從點點滴滴人手培養大學生自覺、堅強、自制、持之以恒等良好的品德意志品質。要給大學生提供各種鍛煉的機會,讓大學生經受各種情形的考驗,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品德意志品質。第四是要有效進行指導,在活動中體現大學生的品德行為。活動是大學生行為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品德品質形成和穩定的重要環節,教育者不可忽視,要充分關注大學生在活動中的思想動機,目標確立,過程中的表現,把每一次大學生的活動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機,借以融人大學生之中,并適時適地適情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讓大學生學會品德判斷、品德選擇,進而完成品德信念的升華,最終表現出合乎品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