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整體構建高職德育管理體系

時間:2022-05-22 04:18:00

導語:透析整體構建高職德育管理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整體構建高職德育管理體系

關鍵詞:整體構建高職德育管理體系

摘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進以德為先,在理論界已達成共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相當的差距。要真正使其落到實處,就必須整體構建德育管理體系,使之管理規范,取得實效。

一、問題的提出

在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從教育對象的特點來說,高職大學生仍處在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是進行德育的好時機。論文百事通高職大學生是時代的驕子,民族的希望。高校有責任、有義務將新一代的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自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一代新人。從高職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來看,他們處于一個矛盾的甚至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中。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23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這既是機遇難得的“黃金發展期”,又是充滿風險的“矛盾凸現期”,很多國家由此進人了更窮或更富的分軌。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更復雜、更突出。再者,學校德育工作還沒有像智育那樣形成一套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和相對穩定的體系,因而成為“軟任務”。

二、高職德育管理體系概述

德育管理是依據黨和國家有關要求,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組織、協調德育的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德育組織保持良好的機能狀態,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從而合理組織各種力量,提高德育實效,完成德育目標和任務的有效手段。

德育管理體系是指將德育管理諸要素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構建高職院德育管理體系必須要有整體觀念,將其視為一個系統,著眼于全局。

(1)學院德育管理工作必須有整體的規劃和計劃,統一的奮斗目標,用于統一和協調德育管理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

(2)從德育整體目標出發,合理設置學院德育職能機構,做到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協調運轉。

(3)全體教職員工實施德育工作崗位責任制,將德育目標、內容落實到教育工作各個環節之中。

(4)正確處理“以教學為中心”和“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關系。

三、整體構建高職德育管理體系

1.德育體制管理。在高職院,黨委是學院德育工作的領導核心,應研究德育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任務和主要問題,主持制定德育的總體規劃與實施計劃,定期分析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在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院長為主實施的德育管理體制,院長對學生德智體全面負責。應明確一名副書記(或副院長)具體負責德育工作。應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或院長,或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副院長)任組長。系(部)也應建立相應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兩課”的教學部門、教務處、學生處、團委是組織德育實施的主要德育部門;黨委組織部、學生工作部和人事處是德育隊伍的管理部門。學院的其他相關部門都要主動參與、密切配合,真正做到齊抓共管。

2.德育目標管理。德育目標在整體構建高職院德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直接關系到在整體構建過程中確定方向、統一認識、規劃內容、選擇方法、建設隊伍、有效管理與科學評價等一系列問題。它既是德育的出發點,又是德育的歸宿點,是德育的首要問題。高職院德育目標體系是在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的德育論和系統論指導下,將德育總日標分解為橫向貫通滲透、縱向分層遞進的德育目標群。德育目標群排列有序,構成了一個自成系統的目標網絡。

高職德育目標是指通過德育,使高職大學生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所要達到的目的和規格。高職院德育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政治參與能力。

高職德育總體目標是: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方向,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觀;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地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勤奮學習,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使之成為具有高尚人格、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并從中培養一批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

3.德育隊伍管理。德育隊伍是實施德育的主體,是實現德育目標的組織保證。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思想性和業務性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骨干隊伍與基礎隊伍相結合的功能互補、示范性較強的德育隊伍,是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教育任務、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高職院德育隊伍包括學生專職政工人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做德育工作的業務課教師和黨政干部。要優化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隊伍,要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教育專家和教授。學生專職政工人員是指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包括學院分管德育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學生工作部(處)、團委中從事學生思想教育的人員、系黨總支副書記、團總支書記、輔導員以及專職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人員等。與學生人數的比例約為1:120一1:150。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應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的比例配齊編制,優化結構。高職院應依據有關規定,采取切實措施,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德育專職人員的學習培訓、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待遇等問題,改善其工作、生活條件。

4.德育制度管理。一方面,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統一規定的規章制度,如《高等學校德育大綱》、《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另一方面,結合高職院的實際,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有關學生工作管理的制度、有關學習管理的制度、有關生活管理的制度、有關獎勵與處罰的制度。如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德育職責范圍和工作制度;德育崗位責任制;各類德育會議制度;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思想品德評定、評估方案;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獎懲制度和條例;其他等。并將規章制度印成《手冊》,全校師生人手一冊。并堅持對德育規章制度執行好的集體、個人進行獎勵和懲罰。

(1)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18世紀末,英國人來到澳洲,隨即宣布澳洲為英國的領地。這樣遼闊的大陸,怎樣開發呢?英國政府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罪犯統統發配到澳洲去。一些船主承攬了此項生意。起初,政府按上船的人數支付船主費用,3年間從英國運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達12%,有的高達37%。一位英國議員想到了制度:假如倒過來,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為準計算報酬呢?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問題迎刃而解。一段時間后,發現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2)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天條”即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一旦制定并運行,單位中的任何人觸犯了它都要受到懲罰。這就是著名的“熱爐”法則。“熱爐”法則明確告知人們不應該怎么樣,它形象地闡明了懲處原則:一是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即警告性原則。管理者應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其不要違反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罰。二是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即公平性原則。也就是說,只要違反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罰。不管是什么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三是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后立即進行,決不能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這樣才能達到即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記住:有制度不執行比沒有制度更糟糕。

5.德育途徑管理。學院德育途徑。學院德育途徑是高職院為了實現德育目標,依據一定的德育原則,運用一定的德育方法,對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德育所必經的通道。其特點一是多樣性:由于高職院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多種教育因素影響下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因素有不同的承載體,因此,高職院實施德育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二是相對穩定性:因為學院是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場所,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陣地,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有相對固定的時間和教材,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多種相對穩定的德育途徑。相對于家庭和社會,無論是在有計劃的使用上,還是在使用的頻率上,都是比較穩定的,比較規范的。三是主導性:學院德育途徑的主導性,是由學院德育的主導地位決定的。學院德育途徑,在與社會、家庭德育途徑互相配合中,起著主導作用。家庭德育途徑。家庭德育途徑是家庭對孩子實施德育的通道。其特點,一是生活化:家庭德育途徑不像學院德育途徑相對穩定,而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或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家庭利用有利機會,對孩子施加道德影響,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訓練孩子的道德行為。二是滲透性:家庭德育途徑不像學院德育途徑那樣具體、明確,有組織、有計劃地使用,而是滲透在家庭的言論、行動和環境之中的。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的文化氛圍、生活習俗、家長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滲透著道德的影響,而且其影響是長期的深刻的。社會德育途徑。社會德育途徑是社會(特別是社區)對高職大學生實施德育的通道。包括社會(社區)教育機構、大眾傳媒、社會交往活動、社會風氣、社會輿論、社會榜樣等。

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的,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高職院德育管理體系的制定,正是以它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對德育工作的實踐起著統領和引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