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院校學生德育管理

時間:2022-08-13 03:36:33

導語:中職院校學生德育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院校學生德育管理

一、引言

當前,我國職業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期,職教事業蓬勃發展,同時也面臨許多新困難,新問題,誰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終取得勝利,除了必要的師資設備和先進理念外,科學有效的德育管理更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有一群有愛心、有能力、肯奉獻的優秀教師隊伍和一套科學有效管理體制以及符合學生心里、生理的舉措。

二、樹立科學育人觀,準備德育持久戰

1.堅持科學育人觀,辯證地看待學生。學生好差只是相對于一定的時空而言的,再好的學生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差之間并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少在校時的頑皮生,走向社會后對教師特別親熱與尊敬,不少在校時學習上的后進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因有一技之長而成為某行業上的佼佼者。我們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全面評價每一個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善待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

2.勤于觀察、細心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只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必然能找到適合各類學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在反復的教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起師生情感共鳴,從而形成合力,讓他們以點滴的進步為起點,在激勵中不斷進步。引導他們走出困境,但轉化“問題學生”決非紙上談兵來得那樣輕巧,教育者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永無止境的探索。

3.循規而做,奉獻師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高尚,愛有問題的孩子是神圣。既然教師愿意付出這種神圣的愛,那么是愛得不夠,還是愛的方式不能讓學生接受?我們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4.讓學生在重塑自我中得到快樂。中等職業學校的“問題學生”與一般學生最根本的差異在于他們的“自卑”。有時又裝作自己什么都行,卻什么也不愿去做,甚至“自卑”到無所事事。他們首先缺少的是對自我的客觀認識,其次便是沒有去嘗試的勇氣,最后還存在是否能承受失敗的問題。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以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基礎,對重塑自我的目標進行合理分解,適當降低要求,耐心等待“轉化期”,增加“肯定處”。為“問題學生”創設重塑自我的成功機會,使他們不斷地體會到快樂,逐步建立起自信。

三、創新德育新模式,實現潤物細無聲

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融德育于實踐教學之中,增加直觀性和實踐性、體驗性,實現心與心的攏合,情與情的交融,以求取得潤物細無聲之效。我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提前步入實踐,體驗生活,面對現實,引發思考。

1“.三手”齊抓,“五成”遞進,重抓過程教育。“三手”是以思想引導為拉手,以激勵機制為推手,以懲處機制為打手。在懲處機制中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輕重做好“七正”工作,即惡劣行為需斧正、過激做法需改正、錯誤思想需糾正、不當行為需矯正、不良細節需修正、片面認識需校正、成長之初需扶正。“五成”是指成型、成人、成長、成才、成功。其中“成型”教育不僅指學生外形(行)成型,更強調學生心里“成型”。以“三手”為措施,以“五成”為主線貫穿學生在校全程,深入貫徹制度育人、程序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魅力育人、情感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1)思想育人。從思想教育入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業觀和道德觀。我們以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辯論賽、征文等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審視、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自我定位、自我規劃、自我計劃、自我實施、自我管理。讓學生在思考中確定人生航標,找準起跳支點,讓叛逆的蠻勁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用成功的典型點燃學生希望的火種。

(2)目標育人。根據職校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提出明確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我們根據職校學生的特點,制定了“811”培養方案,即全力培養80%的成品,著力培養10%的精品,設法轉化10%次品,力爭少出廢品,給學生以希望和壓力。

(3)制度育人。嚴格細化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和事,以制度規范人和事。以軍訓、實訓課興趣認知體驗和各種競賽等活動為載體,強化紀律觀念,激發學習興趣、集體觀念和參與意識。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推行學分制和多證離校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依,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2.以文化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者必須明確知識、知力(知識的應用能力)、素質和覺悟之間的內在聯系:知力勝于知識,素質重于知力,覺悟重于素質。以文化人,提高覺悟。為此,我們下功夫做好“五個文化”,即校園文化、專業文化、班級文化,特色文化以及與我們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和陶冶。

3.寓德于學,寓德于樂,全員全程抓育人。拋開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羈絆,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豪情,寓德于學,以學促德,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用一次次小的成功夯實自信的基礎,筑起道德大廈。

四、結論

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走向成年的“過渡期”,這是一段“黃金時期”,但又是一段問題成堆的“危險期”,在他們開始第一次近距離思考人生未來的關鍵節點,行之有效的科學指導,既有其緊迫性和艱巨性,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業學校的老師肩負著學生的未來、家長的期望、社會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三尺講臺,意義深遠,我們要以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創新思維,批評地吸取借鑒優秀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方法,不斷豐富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