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8 02:56:00

導語: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一)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

1、初步構建了大德育體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專科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參照中小學和其他本科院校來開展的,在起步階段缺乏系統性,但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各學校已初步構建了大德育體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高等專科學校歷來都對德育工作很重視。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黨和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特別是2005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出臺了各種德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并將其納入教育督導的評估內容中,作為學校辦學思想的重要指標。各個高等院校紛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來指導德育工作,廣大教育工作者也為加強和改善學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高等專科學校在德育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等方面獨具一格,能在德育實施過程中較好地整合政府、學校、社區、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資源,形成了教育合力,為進一步構建大德育體系,提高德育實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問題在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從學校到班級,各種文件、方案、規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實踐中,學校仍以教學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擺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類評估檢查活動較多的情況下,學校傾注了過多的精力來忙于應付各種檢查、活動,德育工作又變成了“不要”。其具體表現為:

(1)學習不夠,認識模糊。長期以來,政治學習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寶。近年來,由于受新思潮的影響,很多學校已基本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學習,認為這是搞形式、喊口號。但學習是基礎,提高是認識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將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學習是一種必要的形式,如丟棄了形式,內容將從何談起,又怎么去談認識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絕非是幾個德育管理人員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員參與。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任課教師的德育知識相當缺乏,對于如何規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識結構與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師對上級部門所頒發的綱領性文件、通知、意見等不聞不問,束之高閣,甚至當成廢紙處理掉。這種認識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機構不健全,工作不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健康運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組織機構做保障。而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德育工作組織機構的責權利卻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計劃、方案不少,但具體工作的落實很不夠。目前,大多數高等專科學校在墻上也掛著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名單,其成員與職責也相當明確,但真正運行起來卻很不到位,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應付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督導、檢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領導很少過問,即使過問,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當學生的品德出現了問題,主要責任還是由一線管理者來負。

(3)校園文化的建設滯后,德育氛圍缺乏物質支撐。現在的高等專科學校大多是在近幾年由普通中專、中等師范學校、職高等中等層次的學校升格而來的。雖然學校在升格過程中使校舍、教學設備、設施等方面有所發展,硬件條件也基本達標,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設卻相當稀少,相關物質、精神、制度層面的建設更少,使校園文化的建設呈現出嚴重滯后的局面。不少學校還在使用升格前的規章制度、管理方式等進行管理。調查發現,不少學校的宣傳櫥窗、德育專欄、公布欄、校內墻報、黑板報等宣傳德育的設施相當少,學校的育人氛圍缺乏物質支撐。筆者在與幾所高等專科學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發現了一個共同問題:他們除了大型活動外,平常很少有升旗儀式,更沒有用于德育宣傳的專門場所,學校走廊、教室墻壁等處都沒有張貼板報,而根本看不到“守則”、“規范”或德育掛圖等必要的德育設備設施。

(4)教師的德育意識淡薄,德育評價簡單。多數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過分強調課堂教學,而根本沒有將德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也沒有注意在課外和學生多進行交流,對他們的思想狀態、行為習慣等關心不夠。這樣,多數教師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評價相當簡單,要求也不夠嚴格,這就導致了學生的道德意識不強。而當學校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價時,他們多是敷衍了事,隨便在評價表上打勾、評分,沒有真正發揮教師對學生實施品德評價的功能。

(二)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對策

針對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實效性不高的現實問題,廣大德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分析現狀,尋找行之有效的對策。

1、明確德育目標、構建立體德育模式。高等專科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基礎性建設人才的責任。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長外,還必須敬業愛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每個人明確新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的目標。此外,還要努力構建一個適應高等專科學校的立體德育體系,并結合高等專科學校的實際和生源實際的德育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等,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目標定位上,要強調養成性、基礎性、時代性;在德育內容上,要強調豐富多樣;在德育過程中,要強調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評價中,應強調主體性,等等,只有通過這種立體德育程式的構建與實踐,才能提高高等專科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2、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凈化育人環境。校園文化包含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在物質文化方面,要加強學校的基本建設,如德育活動室、團隊活動室、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營造一種德育氛圍。要全面規劃,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場所懸掛或張貼名人畫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設閱讀櫥窗、宣傳欄、公布欄等,這樣,通過凈化育人環境,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校園文化,使教師、學生在這樣的文化中得到升華。只有師生的目標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為學生成長的支柱。當然,學校的管理還離不開制度的約束,且科學、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同樣,互相影響、互相傳遞的行為文化也可以反應新時代大學生的風貌,如言行舉止優雅,行為習慣良好等。因此,學校必須把制度建設、養成教育等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強調身心的全面發展。比較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較中學生更為嚴重,且其發病率也遠遠高于中學生,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學生與中學生有明顯的反差。其一是學習壓力的反差:中學生的負擔重,雖然高校擴招,但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還相當缺乏,因此仍要花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備戰中;而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卻明顯地降低,很多人都贊成中國的大學易讀難考,即嚴進寬出的觀點,所以不少大學生都顯得無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學是精細化管理、或者說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則是粗放管理。在中學的精細管理下,受學習、管理約束的中學生,大都將原有的心理問題潛隱下來,心理問題無法外顯。而到了高校后,他們的學習、思想都全部趨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潰,所有的心理問題就外顯出來了,有些潛在的心理問題也誘發了出來。這樣,就導致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和心理輔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的身心全面發展。

4、發揮德育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德育評價是評價主體對評價對象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優劣作出的判斷,其結果往往影響到評價對象的獎懲和就業。二者結合得越緊密,激勵、導向功能就發揮得越好。

首先,要增設多種評價內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優秀學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設立獎勵,如“三好”、“十佳”、“優秀”、“全能”等,從而拓寬獎勵面,使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勵他們不斷上進。

其次,注重評價過程。在評價中,教師不能只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因此,要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注重對他們的資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評價的準確度和實效性,從而提高評價的導向功能。

最后,要構建德育評價網絡,使學校、社區、家庭、學生都融入到德育評價中,從而構建一個立體的評價網絡。在德育評價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培養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掌握評價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之一。而高等專科學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為德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分析高等專科學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學生的特點,正視德育的現狀,并尋找對策,創新德育內容,從而進一步提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德育實效,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基礎性建設人才。

摘要高等專科學校的德育工作目前在思想認識、組織機構、制度建設、文化氛圍、評價體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必須重視德育工作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徑地開展德育工作,構建高校立體的德育體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德育現狀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