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課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時間:2022-01-09 09:27:34

導語:高校英語課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英語課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英語教學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英語專業教學還是非英語專業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意識和英語運用能力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德育教育,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進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關鍵詞: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德育教育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專業素質和優秀品質的復合型人才,高校的德育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英語教學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營造德育氛圍是當前很多高校教師思考的課題,英語教師要結合英語教學實際,將德育和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向學生有效灌輸德育理念,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進而提高高校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實現“教書”“育人”緊密結合。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我國的大國風范,為世界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無論哪種專業教育,都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有助于實現順利就業,構建和諧社會。但目前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文化的沖擊,我國英語教育面臨著一些困境,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是現在很多高校英語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英語教師要提高警惕,英語課堂教學不能一味西化,而要與我國的社會實際相結合,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素質發展規律,實現全面的素質教育。現在部分發達國家不排除利用語言教學的契機,傳播一些文化糟粕,甚至個別國家想要利用文化滲透改變人們的價值取向,達到影響他國政治的目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和知識的傳播工具,是西方文化有效傳入我國并影響我國的重要文化載體,因此,為了避免英語教學過于西化,和被個別國家利用,高校的英語教學必須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他們的政治敏銳度,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當代大學生普遍都是90后,他們中的大多數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夠了解,對于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也缺乏學習,很多學生自私,對國家和社會冷漠,個別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生活和學習態度散漫,沒有形成科學的判斷能力,此外,社會的貧富不均導致很多學生出現道德滑坡,缺乏信仰。因此,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必須要在各個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增加德育教育的環節是對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二、當前高校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重專業教育,忽視德育教育

很多高校以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只重視專業教育,例如英語教學,注重語法、翻譯、讀、寫等專業技能的教育,卻忽視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部分教師只關注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的要求,在學生的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上沒有下功夫,導致很多學生專業技能很強,但情商較低,人際關系處理不當,道德品質有待提升,進而影響其就業和步入社會。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固然是高校應該考慮的因素,但不能成為影響教育的主要因素。

(二)缺乏德育意識和規范的管理機制

目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由輔導員負責,高校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是否獲得職業資格證,英語教學重視四六級考試,對學生思想品德問題不夠關心,缺乏正確的德育意識和觀念。其次,近些年高校擴招,大學英語教師很多也是剛剛研究生等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有著很高的工作熱情,但是在教學經驗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管理學生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這些因素都會制約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實踐課程安排較少,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與社會實際脫節涉及面窄、缺乏創新,導致德育教育陷入低迷的狀態。

(三)高校德育工作開展不力

目前,我國德育被狹義為政治教育,但實際不是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多種內容。我國高校德育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過于關注社會需求,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展,高校的德育教育過程呈現出急功近利的表象。例如,某高校在一段時間內要準備抓哪方面的德育,就積極搞活動,寫報告、開會,只流于形式,德育教育的深度不夠。其次,高校德育教育與學生的自我實踐相脫離,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庸俗化的傾向,只會圓滑世故,對待學習卻不認真,部分青年人失去純真,老于世故,個別大學生為了就業不擇手段,道德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加大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力度

首先,各大高校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完善關于德育教育的有關制度,使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章可循。高等要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加大英語教學的考核制度建設,將德育教育也納入到英語教學考核的體系當中,形成英語教學成績與德育思想水平協調的考核體系,有效防止西方功利主義思潮的不良影響。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靈活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加強大學生的自覺性,主動加強思想品德的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二)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教師的修養

高校教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因素,教師隊伍的專業與否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有效落實德育教育,英語教師的思想認識一定要有所轉變,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的人文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因材施教。教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想要在英語教學中做好德育工作,教師首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意思,教師在于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因此,教師要以高尚的品德,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除了加強英語專業教學以外,還要關心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教師在日常教學階段要為學生樹立楷模,以人格力量影響學生。

(三)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指引人前進的動力,是照亮希望的燈塔,是人們為之奮斗的目標。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學也要注重對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90后,個別家庭嬌生慣養,導致很多大學生獨立性很差,大學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認為上大學是為父母完成任務,而沒有為自己的將來考慮,英語學習上更是積極性大打折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樹立新年,建立合理科學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奮斗。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帶給他們前進的力量。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社會理想,并為之奮斗終生。

(四)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教材是教育依托的有效載體,優質的教材可以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案例,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想要在英語教學中國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廣大的英語教師們要善于在英語教材中挖掘德育教學的資源,高校英語有大量的教學材料,這位教師挖掘德育資源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挖掘時教師要注意隱形內容的挖掘,英語教師要對英語知識進行提煉,深挖英語課文材料中的德育意義,教學時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達到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的。例如英語教材教學或閱讀教學時有很多社會時政的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從愛國的角度抒發自己的見解,在這些教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滲透人文思想教育,將德育教育與教材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有效利用課外活動加強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英語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充實英語教學,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要精心組織和指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建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建設英語角,開展英語詩朗誦和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在課外活動中體驗英語的樂趣,有利于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這對于他們將來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英語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不僅豐富了英語教學形式,還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結語教育是我國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國家十分重視的偉大工程,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發揮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英語教學作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加強德育教學的滲透,是當前很多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相信通過加大重視力度、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挖掘德育資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利用課外活動,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水平會逐步提高。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站在現實的高度,將“育人”擺在首位,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將我國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價值體系融入到教學中,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袁笑文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宜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2).

[2]康紅.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探索[J].前沿,2013(9).

[3]錢曉.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研究[J].學理論,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