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平臺新模式探討
時間:2022-10-18 10:54:16
導語:高中德育平臺新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模式之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我們常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不嚴,師之過”,可見從古至今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課業知識,更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榜樣。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僅看中的是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引導和規范,尤其是處于叛逆期的高中生,在人生目標并不明確的階段,老師的指引尤為重要。學校也應不斷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發揚樹立“育人為本”的宗旨,增強教師對下一代負責,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擔憂的高度責任感。近年來,我校逐步加強教師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的師資師德,特別是對班主任的強化管理,要求各年級班主任在對待學生要猶如寒冬瑟瑟,春雨綿綿;嚴格對待,溫暖相伴。而思想道德建設中最重要的就是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引導與教育,一班之主不僅承載著教學的重責,更應該承擔起幫助學生如何成“人”的重任。
2新模式之二:情感德育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一種新的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
應運而生。德育是教育之本,人才的培養最根本就是德育,心與心的交流才能做到真正的情感交流。道德轉化為人性道德,就必須要有情感上的認同和接納。德育在時展的進程中不斷演變,在歷史沉浮的光陰里擔任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德育的發展,一定是伴隨著人的情緒、情感系統,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嚴”字不能事事體現,人文關懷更加符合高中生的思想需求。要引導學生的情感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必須尊重學生的情感感受,教會其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感,并給予其表達情感的機會,并對其表達的場合、方式及分寸加以指導。教會學生控制情緒,積極支持學生發展其情感系統,以達到德育工作的本質。學校也應開展心理咨詢課,成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在繁重課業之外的心理咨詢,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
3新模式之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良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尤為重要,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們對于事物的判斷還處于懵懂階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作為主要載體,應當建立起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的互動空間,營造一個有營養、水分、土壤于一體的大環境,為學生搭建快樂的平臺,更應該建立一個學校與家長之間聯系的平臺,形成雙向保護,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家庭則是學生心靈與身心的港灣,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業,父母一直承擔著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道德觀念以及日常行為都對學生具有表率的作用,可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受教育程度的不一,思想觀念也不太一致,對學生的教育也千差萬別,所以學校須同家長一起,共同承擔起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綜合教育,要引導家長檢討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糾正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從而忽略了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4新模式之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作為溫州中學高中班主任多年,筆者深知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習性,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用同一種或者是單一的教育方法來對待他們,或許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因此,筆者認為:第一,作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在他們思想偏離航線的時候,才能立即拿出正確的方法將他們拉回正常軌道。而班主任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以暴力和粗魯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應該如冬陽夏云般引領學生。第二,作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理狀況,要用自己的一顆真心去關愛他們,不能對學生有差異性對待,一視同仁,陪伴他們一起渡過人生中最迷茫、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第三,尊重學生人格,發展學生個性;在如今這個時代,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受到寵愛甚至是溺愛,也賦予了這群孩子一個共性:自尊心強;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因為在教育工作中,我們不能強硬地讓每一位學生接受同樣的教育方式,要顧全學生的自尊心。在現在創新教育的理念下,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個性,努力開發他們的潛能,鼓勵引導他們正確的釋放特性,從而使得學生能更主動、更積極地提升自己的綜合教育素質。
5結語
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永無止境,原地停留就是退步,我們只有不斷地鉆研,不斷地以實踐作依據,才能在課改的大形勢下,完善我們的教學質量,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樣的重擔鞭策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努力探索和完善德育模式,大膽創新,我校德育工作將會不斷邁上新臺階,再創輝煌!
作者:林慶望 單位:浙江省溫州中學
參考文獻:
[1]朱娜.淺談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13):119.
[2]陳雙英.構建高中德育發展平臺的新模式[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6):161.
[3]許凱.在社會轉型時期構建高中德育新模式的思考[J].理論觀察,2005,(3):64-67.
- 上一篇:共青團在高中德育的作用
- 下一篇:職業高中德育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