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時間:2022-10-21 10:10:44
導語: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相互補充,可以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幫助高中生逐漸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積極健康的心理。文章針對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兩者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期對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也就是高考。很多高中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過于關注高中生的考試成績,很容易忽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導致一些高中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好,但是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為此,高中學校非常有必要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以確保高中生全面發展。
一、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兩者的區別
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理論基礎方面還是教學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區別。德育的理論支撐為思想道德規范,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支撐是心理學。德育關注社會以及外部一些相關因素對高中生思想觀念的影響,通過對高中生行為舉止進行規范,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并推動社會更加平穩地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則關注高中生的心理狀況,教師需要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途徑探知高中生的內心,以及時、準確地掌握高中生的思想動向,進而及時對高中生的心理變化進行干預。從教學立場的角度來看,兩者存在較大的差異。德育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傳授相關知識或者開展活動,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進行科學的引導。心理健康教育則以課堂教學為輔,主要是教師通過平時與高中生單獨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對高中生的心理進行干預,及時糾正學生不健康的心理。
(二)兩者的關聯
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既存在明顯的區別,也有一定的關聯,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首先,不管是德育還是心理健康教,所面對的對象都是高中生。其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一致,都是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再次,教師在開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時,都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地對高中生實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高中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名高中生,重視高中生的想法和觀點。
二、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現代新型人才,除了要具備較強的各項能力以外,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靈活自如地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內心強大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而內心懦弱、思想行為不端正的人勢必會被社會所淘汰。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與發展者,必須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將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符合當前高中德育的實際情況
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德育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1]。從當前高中學生德育實施的具體情況來看,很多教師都是將有關德育方面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德育方式很容易使高中生產生厭煩心理,無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師更加關注高中生的價值體現和思想動向,使高中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從而認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見,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符合當前高中德育的實際情況,更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所達到的效果也更加理想。
三、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強化高中生的體會
高中教師在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以高中生為中心,以教育任務為基礎,為高中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其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進來,強化高中生的體會[2]。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興趣喜好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為高中生創設實踐教學情境,促使高中生飽含熱情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在豐富高中生學識的同時,開闊其視野,增長其見識。最為重要的是,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高中生通常會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檢查,對自身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進行全面的審視。教師只需要準確把握教育時機,對高中生稍做引導,使高中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前,要加強對高中生的了解,保證所創設的情境可以引發高中生的情感共鳴,并可以鍛煉高中生的心理素質,進一步深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效果。
(二)雙向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密切關系。為此,高中教師在具體開展工作時,應該雙向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導向實施德育。在對高中生具體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深入了解高中生的思想動向和實際心理情況,以此為依據設計德育[3]。另外,教師在對高中生實施德育時,還可以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例如,高中教師可以利用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和技巧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高中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為兩者的有效融合提供明確的方向與指導,保障兩者順利融合。另一方面,利用德育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教師可以借助德育的思想觀念對高中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高中德育與和心理健康教育雙向融合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有助于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紐帶,根據高中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有層次地實施德育,將學生外在的行為規范內化成為一種優良的思想品質和積極健康的心態。
(三)整合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中都有開設思想政治課程。但是多數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實施德育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并且通過考試這種單一的方式來評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十分枯燥,教學評價非常片面,不僅不利于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不利于高中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為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很容易使高中生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對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4]。為此,高中教師要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整合教學模式,并非一味地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揚長避短,將其精華部分保留下來,并與先進的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因為,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信息高速傳播的現如今,知識的力量都是無窮的,任何一種教育的實施都離不開一個系統化知識體系的支撐。為此,教師在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整合。例如,教師在完成相關理論知識講授后,組織高中生通過情景劇表演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高中生在切身參與中感悟其中蘊含的有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四)加強對心理健康理論的研究
教師在具體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加強對心理健康理論的研究。因為不同的高中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中生不斷涌現新的心理健康問題,給教師順利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5]。為此,高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理論的研究。高中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最前沿的心理學理論和技巧,開展心理學研討會議,促使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技巧。另外,高中學校還可以邀請著名心理咨詢師走進校園,為廣大師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在講座中,不管是教師還是高中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大膽地提出來,以獲得更加專業的解答。在先進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支撐下,教師在融合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更加順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高中教育體系中兩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兩者之間既存在著一些差別,也有一定的關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改變高中德育現狀,非常有必要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促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積極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徐創瑜.融合德育思想與心理健康教育,優化高中班級管理[J].當代教研論叢,2019(10):104.
[2]王得祥.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華夏教師,2019(26):5-6.
[3]劉衛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探討[J].考試周刊,2019(06):21.
[4]徐創瑜.高中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滲透[J].高考,2018(05):4.
[5]張楓.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24):34.
作者:吳燕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
- 上一篇: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化工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