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9 08:56:00
導語:傳統文化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震東教育家。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創辦人兼董事長,“忠信教育法”創建人。山東濰坊人,1930年生,1948年移居臺灣。辦學310年來,以教育盡現國學精粹,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結合自身多年辦教育的經驗,總結出1套行之有效的忠信教育法,引起教育界的廣泛反響。忠信教育法的奧秘在于把中華文化精髓與世界文明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了1種新的教育方法。忠信教育法的核心即“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的教育方法,以及“中華文化為體以治身心,世界文明為用以應世事”的不排外不媚外的教育方向,和“道德教育為1切教育根本”的愛國教育理念。作為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創辦人兼董事長,早于1992年便應云南省臺辦及云南省教委的邀請到云南省做教育訪問,其間在云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及云南財貿學院作忠信教育法的演講。迄今,足跡遍及祖國大地,應邀到祖國1百余所院校講學,作過兩百多場專場演講,觀眾達210萬人次。目前,受聘為全國810多所大專院校的榮譽、客座或兼職教授。同時,邀請祖國大陸教育界人士300余人前往臺灣進行交流訪問。
作為好朋友,我首先要介紹的是,丁教授1家4口人。丁教授本人,他太太,女兒,兒子,4個人都是北大生,1家4“北大”,很不容易,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1家”。我來這里“服務”,就是丁教授夫人安排的。
此行,我帶了1個團來,是到嘉興去開同學會的。我曾在嘉興青年中學讀過書,那是在5105年前,現在我們這些老同學都已經是7、810歲的人了,大家都想回自己的母校去看看。從而可以看出,學校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什么都不看,就只想看看自己讀過書的地方。雖然,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醫院了,但是大家還是想回到老地方,看看那些房子,可見1個學校對人的深遠影響。從臺灣我帶了3108個人,在這里我還找到了1210個同學,聽說我們要來,都從4川、福建、廣東趕來,大家聚合在嘉興,找了個旅館,見了個面,吃了頓飯,到自己母校門前照了張相,徘徊徘徊,然后各自解散。這次,以這個理由,我帶著這個團到這邊來,順便到了寧波。丁老先生說,難得到寧波,去寧波大學正好可以做個服務工作,并說寧波大學這兒正在做1個系列專題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專題講演內容與我所講的思想內容很符合,正好可以去做個服務。我說,我講得不好,他說,沒關系的,講錯了也不“挨打”,因此我來了。最近,丁教授經常介紹我到大陸來,他甚至陪我到過西藏這樣如此偏遠的地方。我的年齡也大了,今年7102歲,學校也有人接班,閑著沒事就常跑出來“玩”,全國各地我差不多都快跑完了。主要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利用自己剩余的價值為國家多做點事,想著怎么樣把仇恨消除消除,把誤解開通開通,把文化交流交流。兩岸相隔510多年,太沒道理了,早點回歸,早點見面,早點團結,早點建立大中華、大中國,這才是我們的愿望。至于我們具體應該怎么都不用去管它,只要大家愛國就行了,誰來愛都1樣,為什么非要你來愛,只要大家都愛就行了。
所以,在沒有開始巡回講演之前,我已經找事來做了。我在臺灣組織了1個大學教授籃球隊,全部是大學教授,沒有助教,也沒有副教授,全部是博士級的教授,組織了大約1百510個人,不打籃球也不能參加這個隊,隊的名字叫“4君子”籃球隊。“4君子”籃球隊基本上都是7、810歲的老頭,我們每年到大陸的各個大學去訪問,請出他們的教授籃球隊和我們比賽,保證盡量不準有體育系的參加,不考慮輸贏的結果。海峽兩岸沒有輸贏,我們還要考慮輸贏嗎?你打贏了我有什么光榮,我戰敗了你有什么利害,我們就是要在1起玩玩,最為重要。今年3、4月份,我帶了幾10個人,訪問了長春吉林大學。吉林大學現有5萬多人,主校合并了4所大學,非常寵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學校。然后,我們又到了沈陽師范大學,結果它和吉林工大、農大也要比賽。這兩所大學的校長看到我,就說,我講演來了長春6趟,他們學校怎么1次都沒來過,這次非去不可。我說,好。離開那里,我就趕到長春去補這個人情。明年我是以顧問身份帶領球隊,臺灣的顧問是我,大陸的顧問是丁教授,明年丁教授會帶領這支球隊到處去打球。我們老了,還有老的玩法。
今天,丁教授和我講了很多,也合了書記要求講演的主題。他說,高震東先生當爸爸像爸爸,當老師像老師,當兒子像兒子。這句話很重要,我就從這兒開始吧。道德也好,1切也好,都是從做人開始的。當什么像什么,就是“位”的思想,最早《易經》里有記載。中國的學問,也是先從“位”字開始的,中國有本書《中庸》里也講到“位”。“位”,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我們每個人都有1個證——身份證,告訴你是什么身份。身份證的目的,就是時刻提醒你做人的道理。這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來源于中華文化的精神,讓你永遠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兒子,要對父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先生,要對太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長官,要對部下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部下,要對長官負責任。處處告訴你責任,責任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你的身份,你沒有這個身份,又怎么會有責任呢?你1切的責任、權力、義務都來自于你自己是個什么?所以,必須先要找到自己是個什么,這是今天要談的問題。
1切的道德教育都是從這里開始,1切的道德教育都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產生道德的基礎。道德是潤滑油,密切合作而永不磨擦,密切合作而永不高熱,不會發生沖突,永不矛盾。形象是絕對矛盾的,內容是絕對合作的,外表是矛盾的,內容是合作的,這就是道德。各位同學,懂得什么是道德,這實在是太重要了。中國《易經》里告訴你的儒家的道德觀和老子的道德觀,又是不1樣的,千萬不要把老子的《道德經》當作是道德教育,那完全是兩碼事。《道德經》的來源是由老子的8101章5千言,它1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民可民,非常民”是取得上經的道,下經第3108章是無道講德,無德之德視為有德,因此取名為《道德經》。它和道德是兩回事,更妙的是在于它是從天理講到人理。看起來,老子完全脫離人理,實際上不是的,它從天理進入人理,讓唯證者不要離開了天理,違反了就會失敗。儒家剛好相反,儒家從人理進入天理,到最后,天人合1。在哲學上,已經為道德思想提供了1個研究的觀念。1個是從天理進入人理,1個是從人理進入天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道德,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有距離又有合作,怎樣讓它不產生磨擦,太重要了。人的道德來自你和你的關系,我和我的關系,我們倆的關系搞得很好,這就是做人的道理。我們眼中有仁,心中有世,這就是愛國。關鍵就看你,心中有誰,心中裝得越多越偉大,裝得越少越平淡。道德范圍的大小,就看你心中裝的人的多少,心中有沒有“仁”。“仁”字很奧妙,仁者就是仁愛的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只有1個人,它是有3個人的。你心中有他叫仁愛,你做什么事都想到另1個人,這就叫有道德了,有仁愛了。
我到新加坡、菲律賓去參觀,1下飛機,1個導游小姐就上來給我們“上課”,他說,各位先生,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地方,是1個從來沒有人貪污的地方,是1個不能隨便吐痰的地方,是1個不能隨便抽煙的地方。講得我們都害怕了,那怎么辦呢?她說,如果大家要吃水果,趕緊把皮扔給她,要不然,會邊行邊挨湊的。還舉個例子,說美國的1個小孩跑到他們那里不守法,結果讓他們拿著鞭子打,美國總統寫信道歉,用美國的國旗保證,用美國的國格要求,仍舊照湊不誤,綁在柱子上,用帶刺的鞭子打,打了3遍,打完之后住院,住完院再打第2遍,再住院,住完后再照打,直到懲罰完全為止。并警告我們不要隨便吐痰,亂干就會遭打,凡是要小心為上。我年輕的時候認為抽煙不好,連煙都沒有抽1支.人生枯燥,不能白來1趟,我規定自己從610歲開始,抽到710歲。我創辦的學校,有4個信條,不抽煙、不打架、不作弊、不留級,違反了“定斬不饒”,1違反就開除。我的這個學校,每年要開除2、3百人。道德教育就是從生活細節,點點滴滴開始的,任何1個行為都是從小地方看。檢查學校再漂亮的圖書館不用看,只需檢查廁所、廚房、儲藏室,這些小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這些小地方做好了,這個學校就夠資格做教育,管理。外表的1切都沒有意義,教育是從細節開始的。在新加坡,我問哪兒可以吸煙,導游小姐說,各位,頭頂青天,腳踩地,就可以吸煙了。這根本做不到,后來,她說,老先生,告訴你吧,公共場所不能吸煙。我問,何為公共場所?她回答說,2人以上,即為公共場所。今天,舉這個例子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2人以上為公共場所嗎?法律的規定當然不是這樣,而中國的仁字就是這樣寫的。2人以上即為仁,心中有仁最為重要。
今天辦任何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心中有仁,眼中有世。仁為道德、位置,要把自己的位置搞清楚,定好位。老子說,道蘊含在所創造的事、物、理中即為德,認識道德從守分開始。合理的身份,它不能爭取,是自然而然地創造出來,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的。在座的各位同學有1個共同的身份——學生,學生2字從何而來?孔子曰“學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為什么叫學生,而不叫學死呢?中國的教育法談到,學生就是根據任何1個朝代訂的教育宗旨而來的,根據朝代的政治需求所訂的,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由此,定名為學生。學生有3個生。第1,學生活的基本常識。電腦已成為基本常識,要懂得電腦上網,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第2,學生存的技能。1個人不僅要生活,而且還要能生存。生存靠服務,讀書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不知道的別人服務的。要有1技之長,先他人而后己。人是從動物進展而來的,從動物性往上進展到人的生活,到了某1程度,講的是道德、氣質、人格、人性。要學的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最后,必須學死,。“人生自古誰無死”,人生最難的是死,死得其實,死得其所,是讀書人所要學的。人與野獸不同,是因為人有自己選擇和控制死的權利,有選擇的機會和本領,而動物沒有。當敵人對聞天祥說,只要你投降,你可以繼續擔任宰相,聞天祥說“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我只是被你暫時的控制和壓迫而已,并不是投降。浩然之氣,視死如歸的偉大氣魄,值得后人借鑒和學習。所以,老師以學生的心作墳墓,偉人以老百姓的心作墳墓,那才是最好的歸宿。“善歌聲使人記其聲,善教者使人記其智”,這就是讀書人應有的態度。人活著不是為了基本需求,而是為了實現最高的理想與目的。榮譽高于生命,榮譽1切,1個人必須永遠維護屬于自己的榮譽,不能為了改善1時的生活而喪失了榮譽,這都是不值得的。
古人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古文化,首先得認識文字,其次要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科學。我們要咬牙切齒學英文,在忠信教育法中特別強調,學習英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自身的能力。學英文是另有主張的,是迫不得已的。現在其它1些國家都在使用我們的語言,這是我們祖先所創造的威望,然而,現在我們不但不能繼承,還得去學其他國家的語言,站在國人的立場上是很慚愧的。所以,我們要認清自己的目的,要讀懂文字,還要配套和加強后代子孫延續中華的文化,否則,我們將“丟失”我們自己的文化。管子說過,國之亡必亡其所長。日本最厲害的是軍事教育,最后就死在軍事上,德國也是如此。我勸大家多讀管子的書,道德教育就是向管子學的。管子的時代是訂制度,以德治國,以法制國,1個國家必須立法,1切按制度來,官不能隨便封,也不能隨便建。古時候的封建,就是帝王向將相封賞,沒有官位就隨便建1個。要想加強道德制度,就必須立法,訂制度,提出的1個口號就是以禮治國,“禮義廉恥,國之思維,思維不張,國乃滅亡”。1個國家要搞道德教育,必須記住這4個綱領。用白話文講,禮即1個人做事規規矩矩的態度,1切重于道理,要說肯定的話,不能搖搖擺擺,溫恭謙讓,這是君子應有的態度。義即正正當當的行為,廉即明明白白的辯駁,恥即徹徹底底的覺悟,1個人要自我覺悟,懂得了無恥才不會做無恥的事。《中庸》也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這里的“義”不==“江湖”上的義氣,我們所提倡的義是有利于人群,有利于法理,有利于天道,是該做的事。
道德是從文化中磨合而出的東西,不是規定出來的,是慢慢成長起來的。儒家強調自強不息,當代中國的學生都應該做到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能不斷實實在在做人,就是自強。1個人能夠不斷自強不息,誰又能羞辱你。當代的學生常犯這樣的錯誤,他說,老師,你傷害了我的自尊心。其實,他錯了,那不叫自尊心。靠他人的尊重,靠他人的諒解,靠他人的原諒,靠他人的不敢侵犯,我自己絕不做錯事,絕不做讓別人批評的事,為了尊重我自己,所以我永遠都不做錯事,那才叫自尊心。搞清楚兩者的定義,也就沒什么不可理解了。忠信教育法特別強調,學生有犯錯的權利,認錯不罰。忠信教育學校內,有1個商店屬于福利性質,它也是培養學生人格和君子自強的場所,它不用任何強制手段或措施。
辦教育是國家的1個過程,是到了某個程度非辦不可的,是天道,是自然之理。現在我們的國家富了,臺灣很多人不自愛,素質低下,極易引起大陸同胞的反感。認為10年之前回大陸的臺灣同胞是神,現在回大陸的是普通人,10年之后回大陸就是鬼,這里就涉及到1個道德教育問題。1個國家幾10年能和平相處,是很不容易的,海峽兩岸是有骨肉之情的。因此,我們也應該借助這個機會好好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這也是忠信教育法特別強調的第1件事就是愛國。愛國從愛家開始,愛家就要從孝敬父母開始。否則,道德就無從談起。1切道德從近身開始,從小利、小禮、小廉、小恥開始,教導小孩子要從簡單的日常基本禮貌開始。從實踐來看,辦校310多年來,學校沒有犯罪記錄,就是從小處抓開始的。道德從孝敬父母開始,孝敬父母從態度開始,承認父母的辛苦,認同父母的身份。所謂態度,是對他人所表示的1種行為。
今天所講的以德治國,就是簡化了的以道德治國。道德不是規定的,而是來自于文化的磨合。道德是文化的1部分,而文化在古時文與化分開用的,到了漢朝才開始合用。到目前為止,“文化”1詞在古老的中國還沒有確切的定義,任何國家都沒有,所以眾說紛紜。有人說文化像空氣1樣是不可分離的,有人說文化是1個族區的生活習慣,有人說文化是人類從古到今創造出來的社稷,這些社稷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非理的,有些是反理的,但這些都是對人的行為的指導。還有人說,文化是文明的綜合體,它包含藝術、宗教等等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簡而易之,今天的文化就是包含了萬象的1切。文化是1個不可或缺的東西。文明是1個相對詞,文明是屬于全人類的智慧文化。文明可以創造。文明有的可以回歸文化,有的不能回歸文化,文化可以創造文明,文明可以滋長文化。但不1定個個文明都可以回歸文化,當文明進入到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時候就成了文化。文明的相對詞是野蠻,人類脫離了野蠻進入文明,就是明白了事理、道理、人理。文明包含了文化,文化也包含了文明,反反復復,也就變成了沒有對錯。文明是不比是非的,它只能比厚與薄,豐富與貧窮,精華與糟粕。立場不1樣,也就決定了不1樣的文明。文化是客觀存在的。由于道德包含在文化當中,因此,道德教育就是倫理教育、人倫教育。人倫有它的倫理,根據倫理就有人的定位,根據人的定位產生人的行為。這就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因素。
文化來源于禮貌,這兩者是慢慢形成的。中華文化分3個區,1個是魚腥區,其2叫蔥蒜區,其3叫辛辣區,這是由地形環境造成的。環境是文化和道德形成的原因。文化不同可以彼此看看,但不能學,因為這是由地理造成的,是不能更改的。文化不排外,不媚外,只能采取調和的道路,即“中庸”,“庸”為原則,“中”為調整。1個國家的政治要不斷地抓住原則,要不斷地調整方向。大家要了解道德與文化有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復習我們的文化,才能保住我們的國家。否則,中國還有什么可談。今天的學生講道德教育要從孝順父母開始,從愛國開始。國家的前途向后看,個人的前途向前看。學生是老師的國,因為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因此,1個學生有思想,有觀念,這對1個國家太重要了。現在,在座的如果有1位同學接受了我的思想,那么我的“成本”也就收回了。老子說,“國之難治,在于民之過刁”,“1言以興邦,1言以喪邦”,1個國家或許正是由于你的寥寥數語興邦或者喪邦,之所以要運用政策也正是由于此。愛國的方法很多,道德教育的第1課是愛國教育,第2課是孝順父母,這我都講過了。第3課“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家的責任,也就變成了沒有責任。“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強調的是我的責任,自身的責任。不要以為不是我“丟”的就不用撿,香港是慈禧太后“丟”的,你就不用“撿”了嗎?這是責任,站在歷史的地位,你應該對歷史負責任。今天國家的任何問題,讓你碰到了你不必追究這是誰的責任,你只需解決問題,因為這是你的責任。但是,當1個最好的干部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防范問題的發生,所以1個會解決問題的干部不如1個會防范問題發生的干部,這就是不同之處。今天,我覺得祖國大陸的愛國教育辦得不夠理想,所以我來這里就是為了推傳我的思想。再1個,道德教育不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天下沒有1件小事。當年美國福特公司的老板在面試時,就是因為1件小事而被錄取的。天下任何的大事,都是因小事累積而成的。我們要吃中國飯,過中國節,說中國話來振興中國的文化。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味道,就像中國的筷子屬于中國的高級文明1樣。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社會的分工,把這些觀念認識清楚就是道德教育的1個基本模式。然后再懂得什么是道德,如何實踐?道德就是通過人倫來實踐的。今天沒有時間來講人倫的大道理,下次有機會再來。
謝謝大家!
- 上一篇:紀委書記婦聯工作講話
- 下一篇:市委常委婦聯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