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教師成長中的標準

時間:2022-04-21 03:24:00

導語:小議教師成長中的標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教師成長中的標準

摘要:迎著晨光,我們的腳步踏上了鋪滿金光的路上;帶著憧憬,我們欣然走入了擁有百年輝煌的菁菁校園;振著羽翼,我們的搏擊掀開莘莘學子們向上的翱翔的天穹;披著彩虹,我們的歌聲飄向明媚的前方!每位涉世之初的青年人,都血氣方剛,都想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卓越,奔向崇高,只就需要我們年輕人(教師)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真正解讀好、踐行好下面七個關鍵詞:

關鍵詞:理想愛心專心合作學習反思感恩

一、要有理想

近百年來八大最具有說服力的演說家之一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澎湃是夢想“自由”的力量牽引著美國人不懈奮斗,最終使自由之聲轟響,夢想的力量如此巨大,它可以給前進的人們以無窮的力量。夢想是黑夜里的航標燈,可以指引著我們的方舟躲過暗礁,駛向成功彼岸;夢想是每個人心中的太陽,能驅走云霾,讓心空朗照。

人生可以沒有財富,但是人生不可以沒有夢想。有夢就有了方向,有夢就有了期許,有了夢想的人生,才會不為一時小利所趨;有了夢想的人生,才會不為一時小礙所擋;有了夢想的人生,會咬定夢想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有了夢想的人生,會風雨無阻,風雨兼程;有了夢想的人生,才會笑對坎坷,所向披靡。

作為從教者的我們,尤其是唐山一中的每位青年教師更應該是擁夢而前,心中總有偉大的夢想的召喚,讓我們用人格感染人格,用智慧點燃智慧,讓我們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成就自己,使自己一直奔走在馨香四溢的幸福之路上!

二、要有愛心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愛滿天下。我們青年教師就是愛的使者,我們的任務是真誠地將我們的愛心的雨露播撒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愛心之春水流進每位學子的心田,讓他們在愛的浸潤中,學會愛屋及烏,關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無論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對手;愛我們的自然的一草一木,讓人與自和諧相處!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愛自己的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情,重要的是愛每位學生,愛每一片綠葉,哪怕是有斑點的。真正的使我們的教育做到為了每位學生的終生持續向上的發展奠基!讓“愛”這個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時時蕩漾在我們的蓬勃校園!讓學生們在愛的懷抱中幸福成長,再把愛的火花散布到美麗的人世間!

三、要求專心

專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教育事業是培養人、塑造人、成就人的事業。它需要每位從教者有一種淡泊和寧靜之態,不被浮華的外面的世界所誘惑,耐得住寂寞;不朝三暮四、不好高騖遠,有“把每件細微事情都做到最好”的信念;不蜻蜓點水、不淺嘗輒止,有一種“發奮探究格物致知”嚴謹的工作作風;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興縣著我們的教育對象,使他們不斷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登攀!

曾經有一道高考作文題,題目是以一幅漫畫為背景材料展開議論,一個人拿著鐵鍬挖井,在不同地點挖了許多無水井,且自言自語地說:“這里也沒有水。”其實在往下挖幾鍬就會有清澈的井水溢出,就其原因——因缺少專注而徒勞無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注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專注如一,才能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自己所鐘愛的事業上(即教書育人之偉業),才能煥發出每個人的潛在的智慧,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成就一番偉業!如我們的物理特級教師魯東升,從教30余載,始終專注如一,如今在中學物理這塊天地里,在省內知名、在國內也有位置的學術大家。

四、講究合作

在《沒有人能獨自成功》一書中是這樣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組合形式努力的開始。一群人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而把他們自己聯合在一起。拿破侖·希爾把這種合作稱之為“團結努力”。面對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面對鮮活靈動的教育對象,這些對要求我們從教者要學會合作,合作雙贏。

有一篇文章《色彩的友誼》(《讀者》2005.23期)講述了: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色彩的自吹自擂,如綠說自己是“春天的主宰”;紅說自己是血的主色是生命的基元;藍說自己是廣袤天空的基調……大家爭論不休,后來雷電建議大家攜起手來,合作共前,形成了雨后天邊絢麗的彩虹。從教者要想使自己的天空也色彩斑斕,就需要學會合作,學會與組內教師合作,切磋技藝;學會于同一個班內的教師群體合作,各科協調發展;學會與家長合作,共育棟梁。

五、學習進步

人類已近步入了終身學習時代,教師不斷的學習意義尤為重要。教師要學生而學習,教師要通過閱讀和學習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讓學生百讀不厭的書,這部書比起課本對學生的影響要深刻和持久得多。為“學生而讀書”是教師閱讀的第一推動力;為教學而學習,教師通過學習,可以汲取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營養,并把這種精神營養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為自我而學習,它以完善人和豐富人性、充實文化底蘊和生活情趣、體驗人生為目的。這種學習有助于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

我們的學習應融于我們的生活的每個時段之中,讓學習成為我們行走教育的一種方式。其一是向書本學習,“腹有詩書氣自華”,既要學習教育理念,也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將教師“T”(teacher)的基本素質不斷的提升,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朱永新);其二,向同事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多聆聽名師的講堂,甘做一中名師的學生,這種可不是聽一年、兩年,至少要連續聽一個完整的周期,學無止境;其三,向網絡學習,與國內的同行互動,向海外的專家取經;還有,向實踐學習,在實踐的磨刀石上不斷的磨礪成長!

六、經常反思

新課程改革要求積極推進校本教研。其主要環節: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教師即研究者,教師即反思者。反思(reflectivepractice),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的發展的途徑。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一位教師只有對自己獲得的經驗不斷地進行深入地思考,對獲取的原始的經驗進行審視、修正、強化等的思維加工,才能使之得以提煉和升華,經驗才可以成為一種更加理性和睿智的力量,崔進教室的專業成長。

教學反思的真諦就是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活動進行深入地思考,不斷地發現困惑,不斷的超越自我,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的使新課程理念與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日臻完美。恰切的反思方式是撰寫教學后記、教育敘事等等。

七、有感恩的心

教師的職業是“愛滿天下”的職業,是用愛激勵愛、感召愛、培育愛的職業。這一支也需要我們的教師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美好圣潔的情感,是道義上的凈化劑、事業上的推動劑。

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強健的身體和聰慧的頭腦,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無往而不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父母偉大的慈愛的雨露滋潤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要對父母充盈無勝的感激和真切地關注,這也是人類愛的基石。

感謝我們的朋友,是他們在困難時伸出友誼的大手牽引著我們走出泥濘;也要感謝我們的對手,是他們是我們生活在日進日新的奔跑的路上;感謝我們的學校,是他們使我們找到了一方成就自我的天地;感謝大自然……

對周圍的一切花草蟲魚、日月星辰,充滿感恩之心,與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和諧的相處;用愛的博大的力量是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每位年輕的同仁,望你在成長的路上擁有這個七個關鍵詞;有他們與你一路相伴,定會使你的教書育人之路洋溢著方向、浸透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