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初中思想品德課營造真情課堂
時間:2022-05-06 11:55:00
導語:小議初中思想品德課營造真情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品德課營造真情課堂有許多方面需要研究,本文就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實質和途徑以及需注意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真情課堂的實質在于教師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熏陶震撼學生的心靈,使教師情感、教材情感和學生情感之間相互滲透、融合、內化。營造真情課堂的主要途徑有:激發教師自身情感因素,喚醒真情;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調動真情;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培育真情。
關鍵詞:真情課堂教師情感教材情感
一、營造真情課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到一個新的層面,內涵變得更為豐富。新課程將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更是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列為三維教學目標之首位。思品課堂中,在教師真情的感染下,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下,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在外在事物的觸動下,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的教育和熏陶。這樣運用多種方式、途徑,開展情感教育,營造真情課堂,對于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培養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情感是學生“學”、“信”、“用”政治理論的心理基石,是學生接受正確的政治觀點,將其轉化為堅定信念,升華為崇高行為的重要前提。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只要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課堂氛圍,就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真理的感悟和追求,就能使學生真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而“導之以行”,就能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培養目標。
然而,現實的初中思品課堂,一部分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以知識目標為本位,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培養,即使有,也不過是一些空洞乏味的說教,師生間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溝通。這樣,課堂因缺乏情感因素,猶如一潭死水。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樂趣,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規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就難以實現。所以在培養目標上教師必須實現根本轉變,即從注重知識的更新傳授轉為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充分發揮思品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努力挖掘潛藏在課堂中的豐富的情感因素,營造真情課堂?
二、營造真情課堂的實質和途徑
真情課堂的實質在于:教師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學生的心靈,使教師情感、教材情感和學生情感之間相互滲透、融合、內化,促進和推動認知教育活動的開展,養成良好的情感品質,從而優化教學,達到情知互動的教學目標。那么在初中思品課中如何營造真情課堂呢?我認為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1.激發教師自身情感因素,喚醒真情
情感具有移情性。激發教師自身的情感因素,用真情喚醒真情,用情感點燃情感。教師精神飽滿,情真意切,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日的教學中,就能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價值,達到喚醒學生真情的效果。要真情喚醒真情,首先,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通過教學,進入角色,投入情感,用真情感染給學生,使學生進入角色,達到“教材、教師、學生”三情共振。例如,前幾年,我在《錢江晚報》上閱讀了洪戰輝攜妹求學的故事,繼后又觀看了《焦點訪談》中洪戰輝震撼心靈的故事,被洪戰輝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在閱讀、觀看過程中流下了真情的淚水。后來,在復習七年級思品課“磨煉堅強意志”這一內容時,我就把洪戰輝的故事,情真意切地進行講述,學生們認真地聽著,并為之動情,他們也被洪戰輝的堅強意志、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因為有了情感的鋪墊,學生爭先恐后地暢談自己實際的情感體驗,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向洪戰輝學習;其次,“情動于衷而溢于言”。語言是傳遞知識、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成為真情實感的心聲。
因此,政治教師應掌握語言藝術,充分運用體態語言和語氣上的輕重、舒緩、快慢等進行教學。如講悲壯的歷史時降低聲調,放慢速度,深沉凝重;講改革開放、港澳回歸盛況、神六飛天等內容時,提高嗓門,增大音量,高昂激奮。又如,教師要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次輕輕的撫摸,都會使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時雨。這樣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和豐富的體態語言,就會激發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喚醒學生真情。
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調動真情
情感的載體是教材,思品教材內容中有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因素。要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師當然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首先,教師要領會課標精神,明確課程標準規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如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等。教學中只有對《課程標準》的情感目標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才能完整、準確地把握思想政治道德情感方面的目標;其次,教師必須鉆研教材內容,把握情感培養目標,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如學習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這一內容時,教師應挖掘出勤儉節約、樹立正確消費觀等情感目標,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消費觀,以及通過討論明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通過教師的明理、啟迪,使學生認識到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樹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榮辱觀。
3.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培育真情
情感的培育,需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積極創設多種有利于教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形成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并在加深情感體驗中陶冶情操,培育真情。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歌曲、圖片、詩文、故事、漫畫、視頻等多種情境,如教學科教興國戰略的最新成果時,可以創設神舟六號發射升空視頻這一直觀、形象,又具有時代氣息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社會責任感。又如,在教學尊重老師這一內容時,新課導入可創設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這一教學情境,那熟悉的歌聲,優美的旋律,能使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回憶起老師的教誨,老師的關愛,從而為培育尊重老師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如,在復習“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時,可創設“地球的三聲嘆息”漫畫情境,并設問漫畫說明了什么?地球的三聲嘆息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引發學生思考。這樣可以使課堂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直觀,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三、營造真情課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努力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是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載體,能力、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橋梁。只有從整體上把握“三維目標”,才能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最高教學宗旨。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不能脫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也不能離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開展“空對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而是要以知識為載體,以過程和能力發展為主線,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貫穿始終,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2.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正面教育原則,精心設計教育過程,發揮情感教育的激勵功能。堅持正面教育,不是說不提及社會生活中的一些負面現象或消極情況,而是要以正確的方法來分析和對待,從積極的、正面的角度做辯證的分析。面對中學生,主要以正面教育即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正確的理念,積極的行為以及社會發展的光明趨勢等來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以喚醒學生真情,調動學生真情。
3.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各方面的素質
營造真情課堂,其關鍵在于教師。因為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它可以協調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情感教育因素,把握情感教學的目標,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真情課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扎實的知識功底,刻苦的鉆研精神,過硬的教學能力,嫻熟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等多種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繼續教育、教科研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業務進修、“領雁工程”培訓等多種方式和途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政治教師。
- 上一篇:透析農村小學低年級習作能力的訓練
- 下一篇:企業存貨管理中挖掘效益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