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漫影響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30 05:52:00
導語:世界動漫影響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動漫充斥現實生活的當今社會,動漫正步入青少年狂熱追捧的年代,日本、美國等動畫產業大國獨占鰲頭,而中國元素在他們的動漫作品中頻頻出現,甚至每一次地出現都受到動漫愛好者的青睞,帶給它們相當的收益,中國元素為什么那么吸引人,帶給世界動漫節的影響又有多少?而中國卻為什么只能成為別人的賺錢元素,沒有自己的好的國產動漫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動漫中國元素
導言:中國動畫協會會長金國平曾經說過:“中國動畫走在十字路口?!钡侵钡浇裉?,我們看見的動漫作品是什么?日本的《火影忍者》、《死神》、宮崎駿系列等世界暢銷動漫作品,美國的《功夫熊貓》、《變形金剛》等,中國呢?我們看見了什么?我們看見的都是例如《藍貓淘氣3000問》等,都是阿貓阿狗的思想啟蒙動畫片,這些都是完全逗小孩的動畫作品,這個十字路口就是這么走下去的嘛?國人動畫愛好者不禁有些心寒。直至今年,國產動漫《風云決》才重新給我們拾起信心,這預示著中國動漫的崛起,還是光明在黑暗中的短暫一瞬?在我看來中國動漫已經徹底的走在了懸崖邊上……
自從當年美國迪士尼制作的《花木蘭》在中國掀起熱播狂潮后,直至隨著今年美國夢工廠制作的《功夫熊貓》在中國上映,中國動漫界人士又一次狠狠地被扇了一個“巴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兩部動漫電影的成功說明了動漫中的中國元素是受世界動漫愛好者所青睞的,而中國存在著如此大的文化歷史優勢卻做不出好的動漫,不免讓國人心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更是蕩氣回腸。歷史人物傳記、歷史小故事、鬼神傳說、奇珍異獸等,更是凸顯了中國元素的豐富。下面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優勢在哪?中國元素又有哪些?
1.在日本《火影忍者》的漫畫中,一切打斗場面都是那么逼真,那么自然而得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比如日向家族的寧次和雛田的柔拳的招數——“八卦六十四掌”和展現出來的絕對防御就是太極八卦圖,根本就是由中國的太極拳抄襲而來。而寧次這個人物的設定之所以被動漫愛好者認為強悍,與受歡迎,都來自于世界知名的中國元素——太極,與其背負的家族使命的中國封建制度化。并且與日向寧次同組的小李及其師傅阿凱老師,根本就是模仿的中國武術大師李小龍,無論是那招牌姿勢,還是那酷酷的發型,連叫聲都惟妙惟肖,十分生動可愛。
2.日本動漫《圣斗士》可以說是經典之作,其中也有很多中國的影子。如被稱為不死鳥鳳凰座的一輝,首先其中的鳳凰一詞,與其不死的力量都是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鳳凰擁有的不死之身的秘密。還有紫龍的最厲害的招數叫做廬山升龍霸,就是在中國的廬山練成的,動畫中表現出來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廬山風景。
3.日本動漫《最游記》就是中國《西游記》的惡搞顛覆版,完全侮辱了中國的四大名著的《西游記》,被許多網友及文化界人士認為是中國動漫的一大恥辱。還有日本動畫《七龍珠》也透著中國文學名著《西游記》的氣息。
4.漫畫《中華小當家》中,大量抄襲了中國的飲食文化。臺灣張起鈞教授說:“西方文化(特別是近代美國式文化)可說是男女文化,而中國則是一種飲食文化?!贝苏Z雖然不全面,但也是相當有道理的。中國烹調技藝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繁多,是中國飲食文化區別于其他國家的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日本的《中華一番》(中譯:《中華小當家》)便是以中國飲食文化為主題的動畫片。主角劉昴星是史上最年輕的特級廚師,他游歷中國各地,一面尋找傳說中的廚具一面做廚藝修行。整個動畫帶給觀眾的就是中華各地的飲食文化特色?!吧?、香、味、形、器”使得食用和審美和諧統一,動畫中每一集出現的紛繁菜式沖擊著觀眾們的視覺與味覺。正是這種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造就這部動畫的成功。
5.日本動畫《十二國記》中的蓬萊、麒麟、饕餮等詞都是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山海經》。而且12個國家基本也是以中國春秋戰國為模版構造的,這一點從動畫中國家的名稱和人物的服飾可以看出。而國家的行政制度和文官制度也完全來自周朝的封建制度。該作中國家的冢宰總攬政務的大權,是政府中的首腦,冢宰之下有天、地、春、夏、秋、冬等六官長。此外還有負責在王的身邊進行教導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而跟《周禮》中記載的三公六官制作比較的話,幾乎完全吻合。《十二國記》中的田畝制度也是用了周朝的井田制,百步四方,九份百步四方的土地被稱為一井,中間有一塊是公共土地,里面又平均分配掉。這樣的田地分配跟《孟子·滕文公上》上有井田制的最早設想相當的接近。其動畫的OST(OriginalSoundTrack)也非常有中國古典氣息。BGM的主音基本全是以二胡演奏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曲子有《思芳歌》、《孤月蒼夜》、《月迷風影》,由古箏做引,其他還有中國傳統的樂器,如磬和二胡等的演奏??梢?,中國古典文化已經完全沁入這部猶如夢幻史詩般的動畫中了。也正是這種適當的沁入使得這部片子在以《山海經》為背景設定后沒有顯得不倫不類,反而更為大氣,引人入勝。
6.日本動漫《死神》更是在不經意間抄襲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如所謂的鬼道,便是中國道家法術的翻版。還有大多數死神的萬解也表現出了很多中國的古代武器,還有《死神》的故事劇情的發展也是折射出了中國武俠故事的影子,故事的三大勢力分布:現世、尸魂界、虛圈,給人的感覺就是中國神話故事人、神、鬼(魔)的代名詞,換湯不換藥。
7.還有美國的《花木蘭》這部動畫電影,就是根據中國的《木蘭辭》中講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改編的。還有《功夫熊貓》絕對是中國武俠文化的動物版,對于《功夫熊貓》這部動畫影片從放映前到持續熱播期間各報社都爭相報道與評論。
相關資料:
新京報:別給“熊貓”加那么多零碎
中國青年報:瞧,那只綠眼睛的美國功夫熊貓
新華網:被狹隘民族主義綁架的功夫熊貓
海峽都市報:應該抵制《功夫熊貓》嗎
山西晚報:是什么打敗了“功夫熊貓”
深圳商報:驚看《功夫熊貓》愧思中國電影
東方早報:抵制《功夫熊貓》背后有算計
中國網:《功夫熊貓》為何偏偏在四川禁映
成都日報:《功夫熊貓》中國味十足
新民晚報:《功夫熊貓》何罪之有
時代商報:熊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新華網:為什么要我們抵制《功夫熊貓》
國際在線:“洋熊貓”的中國“功夫”
深圳商報:中國影人為何拍不出《功夫熊貓》
東方早報:面對《功夫熊貓》要回答的是老問題
人民網:《功夫熊貓》為何不是“中國制造”
華西都市報:《功夫熊貓》該不該被拳腳相加?
新聞午報:熊貓不可貌相功夫不可斗量
北京日報:“熊貓西用”是喜是憂?
新聞午報:何必抵制《功夫熊貓》?
我們難道只能評論嗎?如此之多的媒體都關注了,還不能說明中國元素對世界動漫文化的影響有多深嗎?
綜上,我們看出了經常在日本、美國這兩個動漫大國里出現的動漫作品中的中國元素有:中國的武術文化、武俠精神、人物傳奇故事、上古傳說、文學著作(四大名著和其他文學著作,如《山海經》等)、中國地名、風景名勝、中國封建制度、音樂文化、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臉譜和木偶等)、中國古代神獸名、宗教文化、服裝、藝術……如此之多的中國元素為那些動漫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不禁感嘆。之所以那么多的動漫吸收中國元素,這要從中國的歷史文化說起,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的多樣性和特殊性都是獨樹一幟的,在世界文化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面對這些動漫的成功,從正面既說明了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也表現了中國元素的魅力。從負面及說明了中國動漫的萎靡與病態,也促使我們開始反思中國動漫的不足之處與其發展緩慢的原因。在中國,動漫是隨著改革開放而引進的藝術文化,雖然動漫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不長,但中國有很深的動漫底蘊與基礎。在我們80年代出生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七色神鹿》、《小鯉魚跳龍門》、《沒頭腦和不高興》、《雪孩子》、《三個和尚》、《哪吒鬧海》、《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經典動畫,而現今中國的動畫的發展方向表現出來的是幼稚化和簡單化。這種情況的出現歸根到底是中國人思想的問題:第一,網上曾經做過調查成年人對動畫片的認識,結果是成年人普遍都是不看動畫片,原因是工作忙沒時間;更重要的是成年人認為動畫片極其幼稚無聊,并且都是哄小孩的。第二,由于日本成人動畫的影響,中國的成年人認為很多動畫片都是宣傳暴力、色情、變態、恐怖、血腥的代名詞。這兩點理由幾乎就完全否定了動漫,改變了中國動漫的發展趨勢,總結一點就是中國人過于看重動畫片的教育功能,必要的教育功能是需要的,但是任何事物用人力限制其發展或是給它固定套路,那它的發展必將是悲哀的。中國人應該改變思想,讓動漫的發展多元化,給動漫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事實證明動漫不僅僅是只能是兒童觀看的,成人也是可以看的,就好像是日本、美國為什么能成為動漫巨頭一樣,很多動畫影片是提供給成人看的,因為兒童手中并沒有大量的金錢,而商家制作、放映動畫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只能在成年人手下功夫,因此就產生了《變形金剛》、《蝙蝠俠》、《蜘蛛俠》、《功夫熊貓》這些既符合成人審美需求,又符合兒童觀看標準的含較多動畫成分的影片。
現今要從根本上改變動漫的發展趨勢就要從根本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而孔子化的思想要改變是很難的,所以唯一的辦法是去適應中國人的思想,而這種適應是有變化的適應,在強調教育功能性的同時,也同時去提高和豐富動畫的娛樂性,去吸引成人的眼球,這樣才有可能轉變中國人的思想,從而改變動畫的發展方向,為動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中國的歷史文化非常豐富,世界動漫將會在人們面前展現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也應當抓住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在世界動漫中占得一地席位,孔子云:“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他所指出的就是娛樂性的藝術與人類心性的關系,而中國動漫也必須將此結合,利用“中國元素”來探求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動漫之路。
參考文獻:
1.《中國動漫發展現狀及其文化品位》,作者:路盛章,在于2004年《美術觀察》第6期
2.《世界動漫概述》,來源:中國動漫網
3.《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4.《20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作者:張慧臨,陜西人名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5.《動畫電影探索》,作者:黃玉珊、余為政,臺灣遠流出版社
- 上一篇:設計美學課論文
- 下一篇:情色電影性壓抑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