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聞標題歧義現象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9 09:02:00
導語:英語新聞標題歧義現象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歧義是語言中的共性現象,然而事物是相對的,在語言共性的背后還有其語言個性的存在,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語言結構(語音,詞匯,語法),不同民族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也不同,因此不同語言中產生的歧義現象也是不同的。英語新聞報道中,標題之所以能在新聞報道中起著濃縮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大多有賴作者在用詞和修辭等語法方面的匠心獨運。所以在英語新聞中,理解歧義現象在英語新聞報道中研究尤其重要。
一、新聞標題的定義
新聞工作術語,報刊上新聞和文章的題目,通常指新聞的題目,制作標題是新聞編撰者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報紙編輯部用標題來概括,評價新聞的內容,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新聞。
二、英語新聞標題的歧義現象
(一)詞匯歧義
1、音位歧義
語音是傳輸語言信息的物質外殼,沒有語音就沒有語言。語音對于信息傳輸的主要作用不僅表現在詞義要靠音素及其組合來區辨,而且表現在語調、重音可以區別語義內容、含義、情感和態度。一般地說,英語中某些句型、習語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讀法。但是,語句的讀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言語的語境、說話人的心理、個人習慣、話語題材等多種因素;音位特征的變化常常影響言語的意義和交際功能。
2、詞類歧義
當一個詞在句中具備不同的語法功能時就會引起歧義。詞的結構與短語的相似之處,指兩者都可體現修飾語與中心詞的結構關系。特別是合成詞,與相應的短語都含有相同的要素(詞),其前項表示突出特性、功能、形態等,與一般定語相似。例如,acovergirl(封面女郎)是agirlorwomanwhosepictureillustratescoverofmagazine,etc.前綴和后綴也為詞干增加語法或語義特征。
(二)句法歧義
句法歧義(syntacticambiguity)指的是一個短語或句子的意義不止一個的歧義現象。句法歧義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句子(含短語)中相鄰的成分(詞或詞組),在語義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不同的句法關系進行多種不同的組合,傳達不同的意思;一種是句子相鄰成分之間存在著兩種或兩種以上潛在的語義關系,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義解釋。本部分討論的句法歧義是第一種情況。這類歧義主要是由句法結構的不同而產生的。
(三)語義結構歧義
這類歧義主要是由于各成份之間不同的搭配組合引起的。
例如,Adrivermusthavegoodvisionandreactioncapacity.
句中,可以如此搭配:
a.Adrivermusthavegoodvisionandgoodreactioncapacity.
b.Adrivermusthavevisionwhichisgoodandreactioncapacity(四)省略歧義
英語報刊標題寫作的一大特色是簡練。為迅速將諸多信息傳遞給讀者,標題要求語言簡單扼要,允許不拘一格的表達,因而在原本應是完整的句子作為標題時,通常要省略名詞、形容詞等實詞外的某些詞語,因其多是起語法功能的虛詞,略去后也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三、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規避歧義現象的策略
(一)力求簡潔
英語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語言,但是漢語是蘊含信息最豐富的語言,是最有利于思維的語言。英語說上一大段的話,漢語幾個字就能概括。所以,簡潔,就是“文約而事豐”,也就是惜墨如金,避免拖沓和累贅,使譯文簡凈之至。使用簡短小詞、單詞型標題和詞組句子型標題中的省略都是簡約的表現。例如下面這個標題:“Whatdoeschipmeanforyou?”就應本著簡潔的原則,翻譯為《集成塊的意義》,而不要譯成《微型集成電路塊對你意味著什么?》
(二)翻譯中添加注釋性詞語
添加注釋性詞語是為了易于讓讀者對譯文事物有完整的印象、對相關文化習俗有全面的了解而在翻譯過程中增補的相關知識或背景材料。缺少文化背景信息,讀者則無法理解。添加注釋性詞語是對資料中的一些詞語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易于讀者理解。英語報刊的新聞標題往往迎合本國讀者的閱讀需要,而且由于思維習慣與中國人不同,英語新聞標題的表達方式也與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內外有別”的原則和我國讀者的閱讀心理,對國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關信息、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不符合國內讀者閱讀習慣的表達方式進行必要的變通,該刪則刪,該增則增。
(三)使用典故、習語和其他修辭手法
英語新聞盡管講究所謂的“客觀、簡約”,要求盡量“簡化直白”,但這并不影響記者、編輯在標題中對典故的妙用。新聞標題如果適當地用一些典故、成語,會使整個文章頓時生輝。例如,ToSaveOrNotToSave:借用了莎士比亞在《王子復仇記》(Hamlet)中的名句Tobeornottobe(是生是死),要不要儲蓄?
標題中還使用借代、幽默、諷刺、雙關、諧音、比喻、重復、押韻等其他修辭格,如:
TheScentofDescent:親之與否,氣味識別(諧音)
Overfed,Overpaid,Over-sexedAndOverHere!:吃得多,餉銀多,搞女人多,隨處可見(重復)
(四)釋義法
釋義法(Explanation)適應于“文化空缺”(culturalvacancy)現象的處理和翻譯。如果在目的語中找不到對應的現象而且無法將之加以引申、替代。那么用釋義法對原語中的信息進行闡釋則有助于目的語讀者的理解與接受,從而達到更好的交流效果。釋義法的具體做法就是音譯或者直譯后加上注釋以釋義,這樣一來,既不會損失信息,也不會造成誤解和交流障礙。從嚴格意義上說,釋義法是一種歸化的策略,但它卻融合和了異化和歸化兩者的優勢。
四、結論
歧義現象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既有消極的一面,又有積極的一面。不倦地探索其積極的一面,研究它在新聞標題中的語言藝術和修辭效果對我們的教學、科研工作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英語歧義現象及其在語言表達中的應用宋坤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01
2英語歧義現象淺析譚雪蓮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06
3英語新聞標題漢譯探析劉金鳳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
- 上一篇:司法局基層工作總結及下步工作計劃
- 下一篇:出鏡記者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