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告對社會價值觀念影響論文
時間:2022-01-19 11:28:00
導語:電視廣告對社會價值觀念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信念
電視廣告的力量不僅在于它能夠有效地推銷產(chǎn)品和勞務,而且,體現(xiàn)在它能成功地倡導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信念,并促進人類進步。
日本電通公司為國際牌腳踏車推出的“兄弟篇”廣告,很鼓舞小朋友,也令父母倍受感召。畫面是兩個小家伙在野外學騎車,摔倒了再爬起來,伴隨著童謠般的歌詞,像小溪一樣流入孩子們的心田:亮晶晶的腳踏車/還不能載著我的小弟弟/不可以哭呀/不可以放棄/再試一次再試一次再試一次/是男孩的話/跌倒了便該自己爬起來再一次再一次/縱使擦破皮受了傷/亮晶晶的腳踏車/也一定會載動我的小弟弟。旁白是:“請送給小戰(zhàn)士們國際牌腳踏車”。仿佛是給上前線的戰(zhàn)士裝備武器,加油鼓勁,很鼓舞士氣。
在多數(shù)人都擁有過“腳踏車的童年”,從第一次會騎,到騎著上街、騎到郊外,人生自此漸漸擴展,以后小孩變成父母,同樣給自己的孩子買腳踏車,定會想起頑強的童年。廣告所倡導的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對受眾的社會心理有著強有力的影響。
TBWA李岱艾廣告公司為“圓夢”慈善中心創(chuàng)作的《山姆篇》廣告,獲’98戛納獎。以敘述“一個真實的故事”的形式,倡導自信的生活理念。山姆患了白血病,“圓夢”中心的工作就是幫助患有絕癥的孩子戰(zhàn)勝病魔,面對現(xiàn)實。像山姆這樣的孩子需要鼓勵和朋友。山姆化療后頭發(fā)全部脫落,當他重返學校時,顯得很羞怯、膽小、不自信,一進教室令他意外與感動的是,所有的同學都站起來并把帽子脫掉——原來他們都剃成了光頭。山姆為同學們的愛心所激勵,增添了學習和生活的勇氣。觀眾也從這一充滿愛心、充滿自信的故事中受到感染。
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推出的公益廣告“榜上無名,腳下有路”,針對高考落榜生的心態(tài),籍由李時珍不因考場失意而自暴自棄,而是潛心鉆研中醫(yī)中藥,著書立說,終于成為名垂青史的偉大科學家這一歷史事實,揭示人生道路的真諦。廣告沒有停留在勸慰落榜生不要氣餒的思想層面,而是站在一個新的思想高度,從新的角度切入,啟迪落榜生登高望遠,考試失利不等于人生失敗,引導他們邁向正確的人生之路。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使多少“榜上無名”者,獲得鼓舞和勇氣,告別自卑和彷徨,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重塑自我。
經(jīng)驗證明,以公益廣告的形式,進行社會教育,對于增進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促進受眾關注、認識社會問題并積極參與解決,具有明顯的效果。
肩負著承載文化、促進大眾福利、喚起人們對社會問題關心的公益廣告,不僅可以有效地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慣(如吸煙、酒后駕車、濫用藥物、愛滋病、舉止粗暴等),同時可以敦促受眾自覺自發(fā)地以實際行動,配合政府機構、慈善或公共服務組織發(fā)起的——解決一般大眾所關心的問題,改善民眾生存狀態(tài)等——社會公益活動,而且可以激勵人們不怕失敗,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為配合第四屆殘疾人運動而創(chuàng)作的電視公益廣告“觀呼生命輝煌”,留給觀眾的是一種更深刻意義的人生價值啟示。
這支廣告片圍繞“歌頌殘疾人運動員偉大的拚搏和創(chuàng)造精神”這一主題,選擇壯麗的紅色基調、殘疾運動員拚搏的形象以及飛翔的鴿子、純真的女孩等視覺語言,表示出殘疾人和健康人一樣通過頑強的拚搏與創(chuàng)造為國爭光,也同時展現(xiàn)著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展現(xiàn)出殘疾人自信、勇敢、頑強,生理的障礙并沒有割斷他們對外界的認識,他們在一次次的拚搏中,實現(xiàn)著與社會的交流。譜寫了生命壯麗之歌,生命耀眼之火。
多年來社會把殘疾人當作純病人看待,各種宣傳也滯留在“獻愛心”的淺層面上,人為地在殘疾人和社會之間隔了一塊屏障,使宣傳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陷入表面化、程式化、概念化、殘疾化的框子里,而忽視了社會與殘疾人中最閃光、最具時代特征的東西。
據(jù)說,是一位下肢殘疾的女運動員的肺腑之言,改變了這支廣告創(chuàng)意之初的“獻愛心”主題。她說“希望你們能把我們當正常人一樣看,不要老是同情,老是憐憫,這讓我們很難受,仿佛我們殘疾了,便只有接受別人的可憐、別人的愛心的份兒,對社會沒什么用了。不是的,我們也能拚搏,我們也能創(chuàng)造。真的。”
正是由于創(chuàng)意者真實地、真切地感受了當事人的情感和思想,才意識到電視廣告片所要表現(xiàn)的就是:生命“是一種堅韌的永遠向上的拚搏和創(chuàng)造”。①所以,它留給了觀眾深刻的思索:社會不僅要給殘疾人以更多的理解和愛,社會也應從殘疾人的拚搏和創(chuàng)造中汲取積極的精神財富,而這種精神財富正是構筑人類生命價值最根本之所在。
二、對人們社會規(guī)范意識的影響
社會規(guī)范意識,意思是說,人們對各種社會規(guī)范——如經(jīng)濟規(guī)范、政治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藝術規(guī)范、日常生活規(guī)范、娛樂休息規(guī)范、生產(chǎn)勞動技術規(guī)范等等——形成一定的信念和深層選擇。②人們的社會規(guī)范意識,是最直接、最具體、最表層意義上的價值觀念。現(xiàn)在通常所講的價值觀念,往往就是指這個層面上的信念。
電視廣告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社會總體的一部分,不用說它總會或多或少、或明顯或潛在地體現(xiàn)出一定的社會價值觀念、規(guī)范意識、精神狀態(tài)、行為準則等。當人們接受廣告的同時,也接受了它所傳遞和倡導的規(guī)范意識和行為準則。如“海爾”的廣告詞對公眾承諾:“真誠到永遠”,體現(xiàn)在行動上如農(nóng)民消費者反映洗衣機下水管經(jīng)常堵塞(因為他們不僅用洗衣機洗衣服,還用來洗地瓜、洗青菜),真誠的“海爾”人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加大下水管直徑,以適應農(nóng)民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言行一致的“真誠到永遠”,提倡的正是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經(jīng)營和與公眾真誠相待的行為準則。同樣,“長虹以產(chǎn)業(yè)報國為己任”倡導的是振興民族工業(yè)、自立自強的精神以及為國家強盛盡力的抱負和責任感。諾基亞“我們的移動電話力求完善,科技以人為本”傳達的是一種不懈追求和重視人才的經(jīng)營思想。
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zhí)導、新加坡百帝廣告(中國)有限公司為世界電訊業(yè)巨頭愛立信制作的企業(yè)形象廣告:“溝通就是理解”、“溝通就是關懷”、“溝通就是愛”,它既象微型電影紀錄片,又象公益廣告,給人以一種清新、獨特的感覺。這組廣告通過紀錄一系列發(fā)生在真實生活環(huán)境中的故事,通過抓取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戲曲性片斷,表現(xiàn)了人所特有的生存狀態(tài)和情,十分富有人情味,表達了諸如家庭、工作、健康、愛情、代溝、價值觀等最基本的社會性主。使觀眾領略到,電訊溝通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而且的確使人們更有人情味;溝通交流并不只是打電話、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息傳遞、談論聆聽,而且是分擔、友誼、關懷、尊敬、忠誠、信賴、理解,更是探討、挖掘、思考,是人類真正的需要。
尤其在今天這個現(xiàn)代化進程加速的時代,人們因社會發(fā)展太快,很容易丟棄一些基本的社會價值觀,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簡單而高效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無暇與自己的朋友、父母、妻子、孩子交談。是人的感情更重要,還是追求物質更重要?
這組廣告講的就是人們如果能夠坐下來花時間與自己的親人、朋友交流、溝通是再好不過了。同時告訴人們,電訊不僅是一種先進技術,更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的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的情感比物質更重要。正如百帝廣告(中國)有限公司主席兼執(zhí)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MIKEFROMOWITZ先生所言:“我想強調的是一些基本的社會價值觀,這些社會價值觀不僅對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是迫在眉睫的。”“我希望這些廣告不僅能感動人們的心,而且能夠讓人們去思考,去反思他們的生活,他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以及他們所擁有的社會價值觀。”③的確,對于平日里疏于家庭、怠慢父母、忽視妻子兒女的人們,或許能從廣告中得到一劑醒藥。
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信任、互助,也是人們社會規(guī)范中的應有之意。倡導這一精神的電視廣告也倍受觀眾喜愛。榮獲臺灣等14屆《時報》金像獎之金獎的電視系列廣告片“化去心中那條線”,表達了一種基本的人類情感。它是臺灣生產(chǎn)汔水達70多年歷史的黑松公司90年代推出的品牌傳播廣告。
這組系列廣告由四個短篇組成。第一篇:教室里的小男生、小女生在課桌上劃了一條分界線,以示“互不侵犯”;第二篇:一高大威猛的男子在酒巴尋找失落的帽子,被一對小戀人誤以為是好色之徒,緊張的花容突變;第三篇:一位女士艱難地推著行李車,卻誤認為前來幫忙的男士懷有不良企圖;第四篇:一位開著跑車的女青年被一位開吉普車的男青年緊緊追逐,恐懼之情溢于臉龐,沒想到,男青年原來是想告訴她,她的長裙被夾在了車門外。
四支廣告,情節(jié)各異,但每支卻以同樣的格式、同樣的廣告語相互串聯(lián),渾然一體。帶有“爵士”曲味的歌詞也意味深長:“不要用線綁住你自己/留一點溫柔的空隙/不要把手握得太緊/感覺就能互相傳遞/讓所有的念頭靜一靜/用你的心/去聽別人的心”,廣告口號“化去心中那條線——黑松汔水”。
系列廣告通過巧妙地賦予黑松品牌特定的內涵和象征意義,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回憶和聯(lián)想。當人們看到小女生、小男生們幼稚而認真地在課桌上劃出一條“互不侵犯”的“線”時,
無論青年、壯年還是老年,都會自然想到兒時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天真幼稚行為,也就不知不覺地感到黑松似乎就是“打開心結”的使者。
連奪多項廣告獎的“多幫別人想一想”,是黑松汔水繼“劃去心中那條線”之后的次年推出的又一系列廣告,這個看上去像是說教的廣告語,卻通過一系列易于引起共嗚的小故事,打動不少觀眾。黑松已不僅僅是一瓶汔水,它還是化解“心結”的潤滑劑,是人們的一位知心朋友。正如一位廣告人所言“在人際間冷漠、自私的現(xiàn)代社會中,黑松汔水象征溝通的干凈透明的形象,希望使人與人的關系趨于和諧。”④。
我們正處于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當人們?yōu)椴粩喑尸F(xiàn)的先進和新奇而激動歡呼時,卻深感在源源到來的新景象中,“找不到自我肯定的內在基礎,感到自我深刻的失落,成為情感枯竭和情感匱乏的無根基的精神漂泊者。”⑤因而,“對情感的懷念,成為當代人的基本情感;回憶、懷舊、鄉(xiāng)戀、家戀、童心之戀,成為當代世界無休止的溫情表演。”像“化去心中那條線”和“多幫別人想一想”系列廣告,無疑喚起當代人的情感企盼以及對真善美的渴求并付諸行動。
三、角色示范左右孩童的發(fā)展
電視廣告?zhèn)鞑ソ柚巧痉叮┤藢W習模仿,以培養(yǎng)、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生活情趣以及行為規(guī)范等。電視廣告的角色示范效力對兒童影響尤大,廣告中的畫面、色彩、聲音、動作以及廣告演員(廣告代言人)的舉手投足,都令兒童激動不已。廣告對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智商水平、閱讀理解、學習成績、家庭倫理、社會活動等影響極大。廣告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廣告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準則,已深深根植于孩子們的頭腦,并逐步演化成他們美好生活和未來理想的樣板。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的未來,獨生子女社會的兒童更是家人的寵兒。商家早已看好兒童消費這片永遠有潛力有魅力的市場,電視廣告自然不失時機地向兒童宣傳物品或利用兒童推銷各種商品,從食品、飲料到玩具、童車、衣物、尿片等日用品,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鋪天蓋地,輪翻轟炸。
有電視節(jié)目的地方就有電視廣告,兒童節(jié)目更不例外,正如香港傳播學家余也魯所說“兒童廣告所進攻的差不多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因為兒童節(jié)目通常收視率很高,兒童看電視節(jié)目,不能象成人那樣運用判斷力對內容加以選擇,通常是電視上說什么,他們就相信什么。兒童對廣告中的歌詞與內容記憶尤強,有的幾乎可以唱出全部廣告歌曲來。有的兒童對食品、飲料及家用品的名稱與商標記得十分清楚,如“果凍布丁喜之郎”、“康師傅牛肉面,香噴噴好吃看得見”、“好吃就是不一樣”、“我也要喝娃哈哈”、“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不香能叫肉嗎”等。“他們記憶的長短與年齡、零用錢及已有的消費態(tài)度密切相關。年齡大、零用多而又比較奢侈的兒童,記憶得又牢又久;反之則比較短而易忘。”
電視廣告每天在給兒童灌輸這個好吃,那個好玩,它不僅唆使兒童“多多益善”地買東西,那怕新鮮一會就拋棄或根本不需要,而且影響兒童長大后的購買行為。多數(shù)廣告不提價格,只鼓勵人們購買,似乎不花多大的代價就可以得到滿足,似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能自由自在享受美好人生。如果家境好,父母在這個問題上又不能及時地、合理地引導,而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無形中造成一種生享其成的心理。
電視廣告中的代言人與背景道具,都完美無缺,吃的、穿的、住的、行的(乘車)、用的盡顯豪華高貴,實非普通人所企及,而兒童又不大懂得有錢的滋潤和無錢的苦澀,只懂得照葫蘆畫瓢般的模仿。所以,電視廣告在不知不覺中教給孩子們如此這般的社會生活規(guī)范,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標準和欲望。電視廣告中也極少反映諸如貧窮、骯臟、失業(yè)、偷盜等社會問題(公益廣告除外),廣告只教給他們如上所述的、與現(xiàn)實生活脫離的另一個世界。結果是,廣告上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的,令人神魂顛倒的,而現(xiàn)實世界并不那么盡如人意,有時甚至是蒼白的、無奈的。久而久之,養(yǎng)成他們不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不信任,就是對社會不滿,對家庭不滿。
電視廣告在這方面給兒童的影響,可導致更深刻的問題:(1)對決定是否購買廣告宣傳的物品,使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趨于緊張,尤其是較窮苦的家庭,“夫婦可能為此而爭吵,父子可能為此而失和。”(2)子女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難過、懨心、失望。(3)父母因無力滿足子女的要求而內疚,這種內疚能化為對社會的憎恨。(4)“家庭預算的優(yōu)行程序”會因給子女購買東西而打破,“以至捉襟見肘,預算失調。”⑥
另外,一些消極的電視廣告?zhèn)鞑ィ瑢ι賰涸斐傻牟涣加绊懥钊藫鷳n。學習文化知識,本是需要下苦功的,可有的廣告揚言,只要吃某某“腦白金”、某某“忘不了”就能學習輕松,考試理想。這些廣告將知識的獲得、考高分等寄托在其“神奇”的產(chǎn)品上,誤導缺乏判斷力的孩和望子成龍的家長迷信營養(yǎng)品,而不去刻苦勤奮。這些廣告只能助長少年兒童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心理。
電視廣告不僅是一種物質產(chǎn)品,它直接參與生產(chǎn)和流通過程,是商品完成其價值實現(xiàn)的最后階段,促使社會生產(chǎn)目的實現(xiàn),使物質文明更加發(fā)達;而且,它又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對社會精神文明的構筑,對人們思想文化的啟迪引導,對高尚情操的陶冶,對真善美的弘揚,同其它媒介一樣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媒介的社會責任而言電視廣告應發(fā)揮正面導向作用,所以廣告行為必須在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上找到平衡點。大眾傳播媒介的駕馭者、使用者應清醒地認識到媒介的文化承載和傳播功能,以及媒介開啟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負起教育的責任。電視廣告?zhèn)鞑サ乃枷胛幕瘜虻恼瑧亲屖鼙娊邮苌唐沸畔ⅰ⑾M指南的同時,“求知、益智、勵志、染情、賞習悅目”,開闊胸襟,提高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注釋
①李汝建、楊慶典《公益廣告創(chuàng)作更需深入人心》。《現(xiàn)代廣告》1997年第3期,第58頁。
②見李順德《價值新論》第268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12月。
③《愛立信為中國廣告業(yè)提供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意水準》。《現(xiàn)代廣告》1997年第1期,第47、48頁。
④⑤盧泰宏、李世丁《大家永遠的好朋友》。《國際廣告》1998年第11期,第2頁。
⑥余也魯著《門內門外》第139頁。海天書樓出版。1980年7月。
[內容提要]本文從不同視角探討了電視廣告對價值觀念的導向作用。電視廣告通過傳播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社會準則、生活方式等潛在的文化信息,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價值取向、行為規(guī)范及行為準則,引導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 上一篇:電視廣告發(fā)展對策論文
- 下一篇:電視廣告創(chuàng)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