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婚姻保衛戰中女性主義

時間:2022-03-26 03:56:00

導語:剖析婚姻保衛戰中女性主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婚姻保衛戰中女性主義

一在2010年的電視熒屏上,《婚姻保衛戰》是一部不得不提的電視劇。該劇由趙寶剛導演,由佟大為、黃磊、馬伊琍、袁立等當紅明星出演,由于其時尚的造型、詼諧的臺詞再加上以婚姻這一社會焦點為話題,使之成為2010年度的熱門電視劇,被譽為現代已婚男女的“婚姻教科書”。一時之間,保衛婚姻成為街頭巷尾以及各種媒體熱議的話題。該劇選取了三個比鄰而居的現代都市家庭為故事主角,按照這三個家庭中男女雙方的地位和勢力設置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家庭,分別是:男弱女強型——許小寧(黃磊飾)和蘭心(袁立飾)夫妻;強強對抗型——郭洋(佟大為飾)和李梅(馬伊琍飾)夫婦;“老夫少妻”型——老常(劉金山飾)和陳夢(于娜飾)。故事內容大致如下:證券公司白領李梅和裝飾設計師郭洋已經結婚七年,生活平靜。后來,李梅在同學楊丹等女強人的影響和鼓動下,開始轉變以往的以家庭為軸心的生活方式,轉而追求事業,結果導致夫妻之間沖突不斷,矛盾重重,婚姻出現危機,瀕臨解體。還好,由鄰居許小寧等人的幫助開解,兩人冷靜反思與溝通,最后才保住了家庭。皮具公司女老板蘭心是李梅大學同學,事業如日中天,野心勃勃要成為行業女王。丈夫許小寧放棄工作,當“家庭煮夫”,在家里做家務和照顧孩子。她們的鄰居老常是個再婚男人,妻子陳夢是模特出身,也不愿做全職主婦,羨慕職場女性。而老常卻渴望安定的生活,不同意妻子出去工作。后來,蘭心在不斷索取的欲望下變成了賺錢機器,一直想擴大皮具公司的生產規模,結果卻被一家皮包公司給騙了,最后公司還遭遇火災,多年努力付之一炬。事業失敗后,蘭心甚至想跳樓自殺,所幸丈夫許小寧以其智慧和能力化解了種種危機。最后,夫妻倆利用保險公司的理賠款又開了一家小店,家庭生活在兩人的努力下繼續著。另一對夫妻老常和陳夢也在雙方的讓步和調試下,也平穩進行著。總之,到最后,幾對夫妻在打打鬧鬧中成長,丈夫理解了妻子成就事業的快樂,妻子也承認家庭的重要性。最后,這三個家庭在經歷女人不可遏制的事業心所遭遇的家庭危機后,都成功保住各自的家庭,打贏了婚姻保衛戰。

二由于該劇將敘事視角對準了現代都市女性不可遏制的事業心對婚姻家庭生活的沖擊,圍繞女性試圖沖出家庭、追求事業所引發的種種危機與矛盾展開劇情。所以,一些研究者認為該劇凸顯了女性在現代婚姻中的地位,是一部彰顯女性地位的具有新女性主義傾向的電視劇,是新女性主義電視劇的代表[1]。但是究竟該劇是不是能代表新女性主義在電視劇中的崛起,真正體現了女性主義的傾向呢?其答案是值得商榷的。其原因如下:

其一,從劇情設計來看,該劇把婚姻出現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女人不可遏制的事業心,這隱含著一種男權意識形態。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影視作品中,保衛婚姻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一般來說,現代婚姻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婆媳關系,城鄉差距,第三者插足,夫妻雙方的溝通困難等。可是,《婚姻保衛戰》卻把造成婚姻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女人(妻子們)不斷上升的事業心導致的家庭和事業無法兼顧,所謂“魚和熊掌無法兼得”,以至于引發家庭矛盾,進而危及到婚姻。我們首先來分析該劇的主干故事——李梅和郭洋夫婦保衛婚姻的經過。電視劇一開頭,李梅和郭洋的的婚姻雖然正處于“七年之癢”的微妙時刻。但是,由于李梅在證券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把家務打理得還不錯,婚姻生活一直風平浪靜。可是,看到蘭心等同學的事業蒸蒸日上,在平靜婚姻生活的表面下,李梅總有種不得滿足的心態,是一位表面幸福內心隱藏著“女性的奧秘”[2]的家庭主婦。后來,李梅在同學——女強人楊丹的強勢思想和行為模式影響下,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發現自己多年來以家庭為軸心的平淡生活并非所愿,憑能力完全可以像楊丹那樣成就一番事業,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于是,李梅最終加入了楊丹的公司,做了其麾下的得力干將。不料,李梅跳槽后,家庭生活立刻失去了往日的平靜和諧,夫妻為了孩子教育和家務分工鬧出種種紛爭,夫妻之間不是抬杠就是爭吵。郭洋意外失業后,當了一段時間“家庭煮夫”。后來,在溫柔美貌的女老板張瑾的賞識下,郭洋的內心已經動搖,兩人還準備合作開家居公司。結果使郭洋夫妻之間鬧出種種誤會,夫妻關系陷入絕境,幾乎解體。還好,由鄰居許小寧等人的幫助開解,兩人經過一番冷靜的反思與溝通,最后才保住了家庭。另外幾個家庭,也同樣是由于女人們試圖在家庭之外,開創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天地,因而引發種種家庭矛盾。從以上劇情我們不難看出,該劇有意或無意地在告訴人們,在現代社會中正是女性內心那股不安于家庭的日漸膨脹的事業心,試圖擺脫“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模式,導致婚姻出現危機,需要保衛。這樣一來,該劇確實在同類婚姻題材電視劇中實現了一種“題材突破”[3],成功地將一場場沉重的婚姻正劇乃至悲劇轉化為一出出輕松詼諧的家庭輕喜劇。但與此同時,確實有回避沉重的社會現實之嫌。實際上,眾所周知,女人的事業心在現代婚姻危機中的殺傷力遠遠低于婆媳關系等其他因素。并且,如此一來,該劇實際上落入了男權社會一般肥皂劇的俗套:“女性若是讓工作高于愛情,她的婚姻就永遠不會幸福;傳統的父系家庭是對抗孤獨與混沌的唯一壁壘……”。[4]而按照美國學者蒙福德在《午后的愛情與意識形態:肥皂劇、女性及電視劇種》一書中的看法,這些道德觀念和意識形態無一不在維護資本主義父權制,是男權意識形態的體現。這無疑與女性主義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其二,從人物形象的設置與價值導向來看,該劇也與女性主義思想不符。在《婚姻保衛戰》中,該劇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蘭心、楊丹等在家庭和事業中都很強勢的女強人形象。她們有著不亞于甚至超過男人的能力和事業心,干出了一番連男人都喟嘆不如的事業。蘭心在把丈夫許小寧趕回家做“家庭煮夫”之后,憑著自己的辛勤和蓬勃的事業心把皮具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生意如日中天。在家里,蘭心對丈夫也是一個呼來喝去、說一不二的主,顯得非常強勢。這是一位典型的現代女強人形象。她的同學楊丹的能力也不亞于她,在與丈夫老袁離婚后,她野心勃勃地接過前夫留下的房地產項目——藍色港灣,力圖把它打造為一個一流的商業服務中心。雖然經歷一些波折,最終,楊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也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主。在這些女強人的映襯下,蘭心的丈夫許小寧一開始顯得有些可笑,甚至在男人們看來有些丟男性臉的角色。因為他離開皮具公司后,回到家里,當起了男人們所不屑的“家庭煮夫”。整天就知道干家務,依靠伺候和討好老婆蘭心過著幸福的小日子,儼然是將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顛倒為“女主外,男主內”。如果我們只是看到這些,那就容易把該劇誤解為一部彰顯女性能力,否定男權傳統的女性主義電視劇。然而事實上,該劇在表面上的女強男弱的人物形象設置之下實際上是另有玄機。實際上,蘭心等女強人強勢的外表下無一不隱藏著一顆脆弱的心。她一心撲在事業上,積勞成疾,遭遇老賴,導致公司資金周轉不靈。是許小寧用他的勇敢和智慧將債要回來。接著,她急于擴大生產,又被一家皮包公司給騙了。在屢屢受挫之后,她萬念俱灰,爬上高樓,欲尋短見。所幸丈夫許小寧過去不經意間所買的一份保險給蘭心新的希望。后來,夫妻倆用這筆保險金開了一家皮包店,可惜生意十分清淡。又是許小寧想到網上開店,才使皮包生意有了起色。可以說,在整個故事當中,許小寧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和決策者。他是表面軟弱,實際上關鍵時候卻不失男兒剛強的本色。加上其出色的廚藝和料理家務的能力以及一副天生的好脾氣,簡直就是一位堪稱完美的丈夫,讓現代女性神往。無怪乎,媒體紛紛報道:該劇捧紅了許小寧這位完美可愛的家庭煮夫。由此可見,在蘭心夫婦之中,蘭心的強大只是表面,其內心仍然不失傳統女性的脆弱。而許小寧則與之相反,他是表面軟弱,而實質上卻是一位不乏陽剛之氣的男性。另一位女強人楊丹同樣在其精明強干的表面下,有著一顆敏感脆弱的心。她與丈夫老袁離婚后,表面平靜,內心失落;人前強笑,背地流淚。即使事業再成功,也難以抑制其對家庭、對愛情的向往,渴望得到男人的呵護。正因為如此,她才會在工作之余和男人相親甚至網戀。這些都足以說明蘭心、楊丹等現代女強人們的強勢只是表面的,其實質仍然是柔弱的。而這樣一種角色設置隱含著一種導向,那就是女人再強大,也是弱的,需要男性來扶持的。這樣一種價值導向無疑是與女性主義理念不符的。因為根據女性主義者西蘇的觀點,女性本身是雙性同體的,“每個人在自身中找到兩性的存在”[5],女性是獨立自足的,根本無須借助男性。由此可見,《婚姻保衛戰》在角色安排以及價值導向上與女性主義思想是相左的。

其三,從該劇的故事結局來看,其主題也與女性主義思想相去甚遠。在該劇的結尾,為了保衛婚姻,幾位一心要沖出家庭,欲在職場上干出一番事業來的女性最終都選擇回歸家庭,承認家庭的重要性。李梅選擇了對丈夫的諒解,對事業的淡出;楊丹選擇了與老袁復婚,并且決心不再那么強勢;陳夢懷孕,離回歸家庭的日子也不遠矣。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蘭心的回歸。如上所述,蘭心本來是一位一心發展事業,對家庭不屑一顧的我行我素的女強人,也是李梅們羨慕的偶像,是整個婦女解放組織的旗手。可是,到最后,蘭心還是屈居在丈夫許小寧之后,對他言聽計從。一句“老公,我聽你的”,道盡了一個曾經盛氣凌人的女強人對男性權威的屈服,讓人們深刻體會到再強勢的女人最終還得依靠丈夫,還得回到家庭的港灣。這就說明,對女人來說,家庭和事業能夠做到“魚和熊掌”兼得當然最好不過;如果難以兩全,那只有適當收斂自己的事業心,否則的話,就無法打贏這場婚姻保衛戰。這樣一來,等于又重申了“男治外事,女之治內事。……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6]的傳統價值觀念,與“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權意識形態不謀而合。

三所以,總體看來,《婚姻保衛戰》

雖然以女性為敘事視角,講述了幾個女性在追求事業,實現自我價值過程中所引起的婚姻情感危機;將女人們的事業成敗與婚姻的酸甜苦辣攪在一塊,頗有幾分女性主義的味道。但是,從其劇情設計、角色設置和思想導向來看,對女性事業心的描繪只是其表層,其深處實際上仍然沒有擺脫“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的以男性為本位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該劇是在女性主義的外衣下,有意或無意地包藏著一種以男性為本位的男權意識形態的回歸與認同,是對女性主義的背離。這正是當前社會現實的折射和反映。這出似是而非的女性主義電視劇警示著人們,時至今日,“男主外,女主內”等男權意識形態依然是女性難以沖破的樊籬,婦女解放運動仍然是一場漫長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