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傳播符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9 09:35:00
導語:電視傳播符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符號的內涵
關于符號的界定有許多種。皮爾士概括為“符號或符號媒介是某種對某人來說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種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東西”。巴爾特認為,符號即“有意義地代替另一種事物的東西。”。我國學者邵培仁認為“符號是指表達或負載特定信息或意義的代碼(如語言、文字、圖像等)”。不管如何界定,符號具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可以直接感覺到的指符,另一個是可以推知和理解的被指。符號的所謂指符與被指,實際上,與索緒爾關于語言的能指和所指相同。然而,無論是指符(能指)還是被指(所指),其整體的含義在于,指符(能指)和被指(所指)之間構成的是一種自身內部的結構關系。加之符號與符號之間所形成的意義聯系,便建構起了符號系統的整體框架。
2電視傳播符號的結構體系
傳播符號是傳播活動里必不可少的因素。電視傳播符號是電視文化傳播得以實現的基礎。一般包括語言符號系統和非語言符號系統。依靠這些傳播符號,電視文化才得以廣泛傳播,其作用才得以發揮,價值才得以實現、放大與增值。
電視語言符號系統主要包括聲音符號和文字符號。聲音符號包括解說詞、主持人或記者鏡前的講述(談話)等播音語言和節目中的現場同期聲語言。聲音符號已成為當今電視傳播信息的重要符號甚至是主要符號。文字符號有屏幕符號(標題、同期聲字幕、插入字幕、整屏文字字幕)、畫內文字等。
電視非語言符號系統包括圖像符號和音響符號。圖像符號不僅包括實地拍攝的畫面,還包括影片、照片、錄像、文獻資料、繪畫、美工制作的圖表、示意圖、模型、動畫以及各種特技鏡頭等等。擴而大之,演播室設計、欄目題花、主持人和播音員的形象等等,也都屬于圖像符號。音響符號是指現場音響和音樂符號。音響是利用現場音響和音樂傳達出的一組非語言符號。音響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能聽到的各種各樣的現場聲音。音樂符號的使用往往體現了一種電視節目創作者的主觀表達意識,并以此折射一種情感,傳遞某種心靈語言和觀念形態。
二、電視傳播符號基本功能解讀
電視傳播是一個表意系統,系統的意義是由系統內各種符號組合關系決定的,包括線性的橫組合關系和聯想性質的縱聚合關系。圖像、聲音和文字符號都是信息內容的外顯形態,也是人們視聽器官和思維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形態。傳播者運用符號表達內容,觀眾將這些符號還原成傳播者的原意或與之相近的意義。
1是傳播者表情達意的手段
任何傳播活動都必不可少地要使用傳播符號,離開了符號的使用,任何信息內容都將無法傳播。但使用符號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它表達并傳遞確定的“含義”和“意義”。因此,任何傳播過程中被使用的符號都與某種意義形成了一種密切相連的關系。電視傳播以連續運動的圖像、聲音和文字為信息的基本形態,是多重視聽符號的動態組合。電視傳播工作者要表情達意就必須以電視語言符號和電視非語言符號為手段。
2是電視觀眾文化審美的工具
傳播符號具有可傳性,而意義本身卻不具有直接可傳性,意義只能搭載在符號中才能被“發送”出去。當傳播者使用符號時,同時賦予符號以意義,當他發送符號時,便把這種意義攜帶而“發送”出去。觀眾只能通過將接收到的符號送至大腦去處理、去解釋,并賦予符號以意義后,才能“譯”為傳播者的意圖,這是一個觀眾文化審美過程。當我們收看電視的時候,實際上也進入了一個電視審美文化領域。不論你所收看的是什么節目,映現在你眼前的是一系列不斷變換的電視畫面和伴隨聲音(解說、音樂和音響效果等)等審美元素。電視畫面在它的線條、色彩、影調、構圖、畫面組合等方面都有著它的審美表現力。伴隨的聲音在它的語音語調高低起伏、音樂音響婉轉激昂等組合方面也有著它的審美表現力。電視傳播的內涵。既要把各種信息傳播出去,同時又要盡可能調動視聽覺傳達的審美元素,即以藝術符號的表達,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電視傳播符號的運用與價值關聯解讀
電視傳播過程中的節目制作、傳輸和觀眾的“解碼”等,都是依靠電視傳播符號來進行的。形式服務于內容,如果符號運用恰當,利于強化畫面信息、體現傳播意圖、渲染情趣、感染觀眾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在節目制作實踐中,該用的符號沒用上,則損耗傳播價值;不該用的、不該同時用的符號,用得過量則形成“噪音”,甚至產生歧義,招來觀眾的反感,其效果適得其反。
1合理運用傳播符號能提升傳播價值
(1)單一符號的合理運用。
音樂、語言、文字、色彩、圖像、主持人等符號具有相對單一的表達力。在電視傳播中,表情達意就是通過這些代表不同意義的特殊符號來表現的。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符號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述和思考,即人們將內心的信念、觀點、知識或所獲得的信息表達和傳輸出去,通過場中人物運用概念和知識思維引發受傳者與外部信息相聯系并獲得新的認識。用什么樣的背景、什么樣的音樂、人物用什么的表情等,都必須恰到好處。
音樂符號的運用能更好地表達出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意。在央視《實話實說》欄目中,一支由鍵盤、鼓、吉它、貝司為基本隊伍的小樂隊助陣,對音樂符號的巧妙運用起到了襯托真情、控制場面、過渡層次、傳播信息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傳播效果。
同期聲的引入,使電視傳播的情形大為改觀,人們從屏幕上看到了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形象。增強了節日的可視性和可信性。
服飾符號是指通過人的穿著打扮來傳達信息的非語言符號,它包括人的衣著、化妝、發型以及佩戴的首飾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一種穿著打扮,都有意無意地傳播著某種情緒和意圖。
(2)組合符號的協調使用
在電視傳播中對單一符號的使用是十分少見的,往往是一套符號“組合拳”,通過對單一符號的有機組合,使有多種電視傳播符號的電視的傳播手段和表達力量成倍提升。這就須要從作品的整體出發,讓每種符號都各盡其職、互相映襯,而不是互相干擾、互相抵消。比如當某個人物的情緒變化過程表達得非常真實感人之時,要盡量發揮圖像的功能,不一定需要多余的解說來破壞觀眾的觀賞心境;當人物自己的講述,既有信息又能充分展示心態與個性之時,就不必讓解說去“轉述”。只有各類符號之間協調互補,才能實現1+1>2的效應。
《讓歷史告訴未來》有這樣的一段處理:畫面,三軍代表舉著一面旗幟邁步前進;同期聲,腳步聲;字幕:“在世界最大的廣場上,走來的是這樣一支軍隊。它的使命是讓人民遠離戰爭。它的腳步聲是一個民族強有力的脈搏在跳動。”這里的符號組合十分協調,畫面、聲音、字幕相映生輝。雖然這里沒有解說員朗朗的宣讀,但此處無聲勝有聲。
當不同的符號形式相結合指向同一認知對象時,可使信息傳播由“線性”方式變為“矩陣”方式,形成“視、聽、讀”三位一體的同向多維感知通道,瞬間對大腦相關神經中樞沖擊。從而降低大腦接受信息時的“費力程度”(指受眾接受信息付出時間、精力的大小),并加深對信息的“記憶痕跡”。例如,一條有關飛機失事的新聞,單純只用口播,獲得的信息必然帶有一定的模糊性。飛機的破損情況怎樣,現場搶救如何進行……這些具象信息,觀眾只有憑借以往的經驗進行想象。如果在口播的同時配上失事現場的畫面,無論是信息的清晰度還是信息強度都遠遠大于單一的口播形式。
2錯誤運用傳播符號則折損傳播價值
(1)符號主次不分折損電視傳播價值。
在運用各種符號的功能互補中要注意有主有次,互相強化,而不能爭當“主角”,互相干擾。比如常見的解說詞過滿,同期聲和音響時有重疊,字幕過多、過亂則破壞圖像的完整,不必要的生硬的配樂等等都會造成喧賓奪主的負效應,也使觀眾的視聽生理心理不勝其負擔,進而疲勞以至厭煩,其傳播效果則是1+1=2,甚至小于2了。
(2)語言符號誤用折損電視傳播價值。
普通語義學認為,語言所具有的靜態的、有限的、抽象的特性,極易在語言傳播中造成語言符號誤用。新聞是社會行業中一個頗具特殊性的行業,主持人的一句話,新聞報道中的一個數字,有時是一個字,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如果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帶來意想不到的社會影響。
(3)造型符號不當折損電視傳播價值。
電視節目主持人出鏡時往往采用語言和非語言兩種符號向觀眾傳播信息,也就是說,主持人的舉止言談、表情神態、穿著打扮、空間位置全都傳達一種信息,構成一個全方位的信息場。從這點認識出發,出鏡的節目主持人一定要注意這種全方位信息場結構的形成。往往我們有些節目主持人因一時疏忽,破壞了這種信息場,折損了節目價值。
(4)視聽符號錯位折損電視傳播價值。
運用組合符號取得優勢效應的一個基本前提是不同符號形式指代對象要一致。如果符號的指代對象互不相干,或相異太遠,符號的結構關系便會呈現出“互消效應”,即不同的符號形式之間結構關系失調而造成各自的傳播功能衰減。當前,電視新聞中那種明顯的聲畫兩張“皮”的現象雖有所減少,但也時不時可以看見。
摘要電視傳播符號是電視傳播價值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電視語言符號和電視非語言符號。是電視傳播工作者表情選意和觀眾文化審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電視傳播符號運用得好壞直接影響電視傳播價值的大小。
關鍵詞電視傳播價值符號
- 上一篇:市人民檢察院工作計劃
- 下一篇:林業局度重點工作計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