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上載與優質播出關系

時間:2022-05-30 11:27:00

導語:電視節目上載與優質播出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節目上載與優質播出關系

江蘇廣電總臺從2009年開始了全臺網架構下的網絡化播出,正常的節目播出,是由上載工作站控制錄像機和上載服務器,通過錄像機播放節目磁帶或P2節目記錄卡,將錄像機輸出的SDI信號編碼成素材文件,通過以太網遷移至播出媒資進行保存。節目播出前,通過交換機從播出媒資將素材文件遷移到播出服務器,通過播出工作站控制播出服務器將素材文件解碼成SDI信號進行播出。如圖1所示:圖1網絡化播出上載、存儲及視頻服務器播出框圖盡管我臺設有嚴格的軟件自動技術審查機制,但軟件自動技術審查并不能檢測因人為造成的節目內容錯誤以及軟件無法檢測的節目內容缺陷。這就需要通過人工審看、審聽,在上載崗位對電視節目進行上載的同時,保證至上載服務器播出節目的技術質量及節目內容的完整性不存在任何問題。要做到這一點,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嚴格實施上載工作流程

根據節目源存儲的介質方式不同,目前節目上載分兩種上載方式:

1.數字磁帶上載

由于某些磁帶在使用了100多次,磁帶紀錄的信號減弱,磁帶上載時圖象會由于誤碼頻繁出現馬賽克現象。對于這種磁帶應立即更換。

2.P2卡上載

P2卡(“ProfessionalPlug-in”專業插卡式)是一種為專業音視頻而設計的小型半導體存儲卡。P2卡上記錄的視音頻數據是MXF文件格式,使得新聞采集和節目制作流程更加高效和流暢。與以硬盤及光盤為存儲介質的記錄設備不同,P2錄像機完全摒棄了機械結構,采用電荷擦寫的方式進行記錄,所以它更具有出眾的可靠性,抗震性以及在惡劣溫度環境工作的適應性??梢灾貜褪褂煤芏啻蔚腜2卡,不但降低了使用成本,還充分考慮到了專業廣播電視對可靠性的追求而采用了相關強化設計。雖然數字磁帶與P2卡的存儲介質不一樣,但是上載操作流程基本相似。以磁帶介質上載為例,磁帶上載的第一步,應仔細核對磁帶名稱、時長、帶殼帶芯編號、節目開始時間碼、播出時間等,避免錯誤上載。一旦錯誤上載并審核通過,將造成不易發現、長時間的錯播事故。送播的磁帶正式節目之前必須錄有20秒“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提示性字幕及5秒黑場,然后是節目的第一幀畫面。對于提示字幕,上載人員需要認真核對,每段的提示字幕如果不仔細核對,有因錯誤上載造成嚴重錯播事故。上載工作中曾出現過一盤磁帶包含有多段不同時間的待播節目的播出事故隱患。按道理說根據時間碼定位上載起始位置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很多上載人員因此有所疏忽,從未想過一盤磁帶上可能出現前后兩個相同的時間碼。P2卡上載要使用專用的P2錄像機。P2錄像機一般配備了六個P2卡插槽和3.5英寸彩色液晶顯示器的存儲卡記錄器,可記錄和播放六張P2卡上的DVCPROHDDVCPRO50DVCPRO/DV和AVC-Intra格式的音視頻,支持多種時碼上載方式。

在進行P2卡上載時,首先要查看P2卡盒上標注的節目名稱,播出時間及節目時長等信息;核查P2卡自帶的唯一卡號是否與導播提供的一致。江蘇廣電總臺規定一張P2卡上只能存放一個節目片段,因此在進行P2卡縮略圖信息檢查時應該只顯示一個縮略圖(片段),并且在其液晶屏上會顯現其他諸多如時長,報警等訊息,所以在P2卡上載中就避免了有多個時間碼的問題。其他方面的操作和磁帶上載錄像機基本類似,即按照節目制作技術規范規定檢查提示字幕,首幀活動畫面,核對TC碼等上載操作。

二、認真負責做好審看審聽

對于節目內容本身,江蘇廣電總臺規定在所有節目頭、尾30秒、中間內容間隔選點處20秒必須按25幀/秒進行播放審看,有任何疑似錯誤,需回頭找點按25幀/秒重新進行播放審看。正是由于江蘇廣電總臺播出部長期以來形成的嚴格流程操作,基本可以檢查出將近99%的由于存儲介質錄制播出節目的缺陷。這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審看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播出節目上載時高度專心致志。除了人工審看審聽環節外,通過自動技審軟件可以提高對上載節目質量的高效評價。自動技審軟件能夠根據用戶設置的參數模板進行動態比對,自動對上載至上載服務器中的節目素材進行黑場,彩場,彩條,靜幀,靜音等播出質量問題的檢測,并提供可靠檢測結果報告;根據技審結果對素材進行再次軟審看功能,通過點擊錯誤列表準確定位錯誤幀的位置,進行復審,可以彌補人工審看審聽的疏漏,在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的同時又提高工作效率和技術審查的準確率,更加有效的避免了播出事故的發生。審看時對于節目中出現彩條、連續3秒以上的黑場、頭尾嚴重馬賽克、音頻超標等硬性故障判斷相對容易,對于畫面亮度色彩異常和聲音音質及響度異常等故障判斷需要制定相關標準。雖然電視臺通常設有技術審查部門,專門負責播出質量的審查,由于種種原因,依然會有一定數量未經技審或技審不嚴的磁帶會送到上載崗位。從保證安全播出和提高播出質量的要求來說,上載審看人員應具備視音頻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的鑒別能力,在上載環節發現技審遺漏的技術質量缺陷,上載環節和技審環節形成對播出質量的交叉覆蓋,確保安全優質播出目標的實現。

三、掌握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上載人員直接操作的設備是放像機和上載軟件,除了需熟練掌握放像機基本操作和參數設置,軟件操作和參數設置以外,還應掌握上載節目的視頻信號的電平規范、音頻聲道分配、節目數字音頻電平規范及時間碼等相關標準。

1.上載節目視頻信號的電平規范

為滿足當前模擬傳輸通道和模擬播出的要求,視頻信號的等效模擬參數見表1。

2.音頻聲道分配

上載人員拿到一盤磁帶或P2卡應重點關注節目伴音的記錄音頻聲道。《GY/T223-2007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錄像磁帶錄制規范》中對聲道的分配規定見表2。如果節目制作人員誤將節目混合聲制作在聲道2,在當前單聲道播出情況下,上載后將發生無聲或電視伴音錯播的播出事故。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或疏忽,制作人員誤將節目混合聲制作在聲道2的事故并不罕見。

3.節目數字音頻電平規范

節目音頻制作不規范,電平過低或過高的現象也是影響播出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播出部門的錄像機的音頻設置應參照《GY/T223-2007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錄像磁帶錄制規范》,要達到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要求的電視節目錄像磁帶的錄制的標準值:“聲音信號源應滿足GB/T14919-1994的數字音頻信號。聲音校準信號應符合GY/T192-2003的規定。為1kHz的正弦波,校準電平為-20dBFS,對應的模擬信號電壓電平為+4dBu”節目數字音頻電平最大值不超過-6dBFS(通常節目數字音頻電平在-9dBFS以下)語言數字音頻電平最大值不超過-12dBFS。對于過高或過低的平均節目電平,上載人員應根據音頻電平表的音量顯示,通過手動調整放像設備的電平,將節目上載電平調整到標準規定的范圍內。要注意到是,在下一條節目正常上載之前應將放像設備的電平恢復到正常工作電平。

4.節目上載過程中主觀檢驗的要求

節目上載過程中主觀檢驗應符合《GY/T192-2003》的規定。圖像應無與節目內容無關的跳動、閃動或馬賽克等異常現象,圖像的明暗、色彩和層次應與節目內容相對應。聲音效果應無異常起伏、明顯失真、明顯噪聲和斷點等異?,F象。聲音響度應與節目內容相適應。聲音與畫面應無明顯不同步現象。

5.控制磁跡CTL和時間碼TC

CTL碼是control的縮寫,全稱為磁跡邏輯控制碼,簡稱為控制磁跡。其功能是將編輯的起點和終點的時間,像圖像畫面變換那樣落在一幀一幀轉換瞬間,使視頻磁頭拾取的圖像視頻信號與待錄圖像視頻信號場序一致(即成幀)、相位相同。可以通過在基準點清零的辦法方便地計算出節目的長度?!禛Y/T192-2003》規定,節目磁帶上記錄的控制磁跡信號應連續,控制磁跡信號的計數能以小時、分、秒幀表示磁帶上節目的相對時間。TC碼是timecode(時間碼)的縮寫,采用專門的電路對應每一幀圖像在磁帶上記錄一個時間地址,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描述磁帶上所記錄信息地址的二進制碼。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時間碼有兩種:LTC(縱向時間碼)和VITC(場消隱期時間碼)。LTC采用專門的TC磁頭記錄在一條專用磁跡上的二進制時碼信息;VITC由視頻磁頭在場消隱期間記錄在視頻磁跡上?!禛Y/T192-2003》規定,在節目錄制的全過程中,均應采用時間碼;節目磁帶上記錄的時間碼應連續增加;節目磁帶應同時記錄兩種時間一致的時間碼,即LTC和VITC,兩種時間碼分別以小時、分、秒幀表示磁帶上節目的絕對時間;除特殊需要外,時間應以保護帶過后的彩條信號開始處為零時刻,記錄在磁帶上的時間碼應確切地對應磁帶上的引帶、節目、帶尾等各種信號的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由于TC碼是絕對時間碼,表示的是磁帶位置的絕對信息,在后期編輯時把有用的節目素材段起始與終止點的TC碼作為編輯的入點和出點,可方便的完成節目上載。在節目管理中,使用CTL碼時由于無法精確標記出入點,只能用文字說明畫面內容,如果帶中有近似的畫面便容易出現混淆。而使用TC碼則可以在編審過程直接標記時間碼,既提高了出入點的準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自動播出系統要求播出磁帶上記錄的TC碼必須保持連續,媒資管理系統對TC碼亦有嚴格的要求。如果不按規范而是分段操作,錄像機可能會給多次組合編輯分配相同的時碼起始點(取決于錄像機的時碼參數設置),這就造成在一盤磁帶上出現前后兩個甚至多個相同時碼的可能。由于節目帶時間碼未按相關標準和規范制作,將給播出節目上載造成錯誤上載,引發嚴重的播出事故。

綜上所述,上載是保證播出安全和播出質量的重要節點。上載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對每一個環節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掌握電視技術相關知識和相關標準及本臺節目制作和上載的相關規范和工作流程。只有上載質量有足夠的保障,才能實現安全優質播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