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電影情感研究

時間:2022-01-10 10:45:28

導語:王家衛電影情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王家衛電影情感研究

我們都知道王家衛出生在上海,1963年跟隨著家人到了香港。在1982年的時候,他離開了無限傳媒去了其他的地方,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編輯。1987年,王家衛編寫了黑幫三部曲給到譚家明,最后譚家明只用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的勝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衛的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的劇本。法國“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贊認為電影應該“力求在熒幕上充分展現現實生活”,而王家衛的作品完美演繹了巴贊所要的那種真實———漂泊下的孤獨感。在他這一系列作品中我們會發現,電影中所呈現的那種漂泊孤獨感是那么的無助與真實,從人物到臺詞與音樂以及故事結構都將現代社會中的孤獨感展現得淋漓盡致。電影的魅力就是在音樂和臺詞的精細化中體現。

一、影中人物之孤獨

王家衛電影中的人物在其身上都透漏著現代社會人的共同點——孤獨感。人物與社會的關系是離散的、生來就在社會上漂泊,我們無法尋找人物的根源無論是名字還是家庭。名字和家庭在王家衛的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們能夠給予作品很多不一樣的氣息,人物關系的錯綜復雜體現得非常明顯。在王家衛的電影中曾出現過許多讓人記憶尤深的主角,他們是如何孤獨地在社會上漂泊呢?首先,主角都是都市的邊緣人如阿飛、舞女、小店員、女殺手、小警察、服務員等等。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穿梭在繁華的都市之中卻無法享受大都市帶來的喧嘩和熱鬧,只能孤獨地穿梭在街道上。沒有人會關心這類人的內心世界,也不會有人懂得底層人物的辛酸苦楚。其次,主角人物大都沒有名字如小弟蒼蠅(《旺角卡門》)、阿飛(《阿飛正傳》)、警察223和金發女殺手(《重慶森林》)、3662和9090殺手搭檔(《墮落天使》)等。王家衛在給這些主角取名字上,有時會給一個綽號、有時直接用數字代替名字,這是為什么呢?他在影片中告訴我們答案是孤獨的人已不需要名字。主角沒有身份背景、沒有家庭、沒有親人甚至都很少出現朋友,這讓主角人物的交流只能在陌生人之間,溝通會越來越少,將孤獨無限放大在主角情感上。最后,主角都處于游離狀態、無處安放自己如警察223與金發女殺手(《重慶森林》)兩人均是陌生人他們通過機緣巧合相遇,而下一秒仍可以回歸陌生人狀態、殺手3662和殺手9090(《墮落天使》)兩個人合作了一百五十五個星期,同住在一個房間卻從未見過面、有過交流,如此親密的合作關系卻還是相互孤獨地陪伴著。警察和殺手這兩個職業本身就透露著不安定,在社會游離不知是否可以見到明天的太陽,不知將自己的靈魂安放在何處。王家衛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通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比如《阿飛正傳》到2013年的《一代宗師》里面有很多信息我們都是可以捕捉的。臺詞和音樂的搭配都非常切合。

二、臺詞與音樂之孤獨

(一)臺詞。臺詞是構成一個劇本的基石,是劇本不可或缺的因素。劇中的人物,必須通過臺詞才能表達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點等等。王家衛在臺詞和畫外音獨白的使用中極具其個人的情感特色。通過不同的場景體現出臺詞的魅力,對于每一場臺詞他都通過精挑細選達到臺詞都完美呈現。臺詞是畫外音獨白的運用,這是王家衛電影中的另一亮點所在。第一,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重慶森林》中的這樣一段獨白:每個人都有失戀的時候,而每一次我失戀,我都會去跑步,因為跑步可以將你身體里的水分蒸發掉……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什么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也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從以上獨白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心理活動,由于失戀他開始對自己對世界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不由得會對他產生一種同情并會引起某些共鳴。看到人物的心路歷程,結合表演可以把人物塑造得更為生動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很飽滿。第二,完善故事情節。電影往往是由一條主線串成的,而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影片過于含蓄或是敘事方法的差異,我們會失去對其整體把握,不知道它想傳達的是什么或是看不懂其中的某一部分。這時候畫外音內心獨白也可以發揮它的作用,使情節更加清晰完整。以《2046》為例:我心中突然出現了一道,美麗輕柔的彩虹,它一直不曾消失,像一道火焰的橋燃燒著我的心。你對我到底是什么感覺?像雨后天空的彩虹嗎?還是……彩虹在許久以前已經消失?(二)音樂。音樂,無疑是電影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稱之為電影的“第二臺詞”。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李•R•波布克說“從為無聲片伴奏而在蹩腳鋼琴上敲出第一個音符起,音樂就一直是電影影像的一個忠實的伴侶”。王家衛也說過“音樂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于是音樂成為一種提示,提示你身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什么樣的時代,在我自己的電影里,往往音樂成為環境的一部分……”這里我想用《墮落天使》和《花樣年華》兩部影片作為闡述分析的基礎。每次音樂的響起總能緊緊抓住受眾的情感,視覺盛宴上心靈的洗滌,片中的音樂與臺詞一樣構成了電影情感表達的重要部分,再次響起依然將孤獨的情感表現出來。

三、故事結構之孤獨

傳統的故事結構總是十分完整,有起因、經過、高潮、結果,而王家衛的電影中故事結構被他解構。王家衛用時間和數字串聯自己的故事結構并且將眼光投向同性戀者,講述另類愛情的孤獨感。讓•雷諾阿曾說過“有些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而王家衛近年來拍的電影在主題上猶如同一部電影。王家衛電影中,意識流剪裁版的時空感,時間被極端數字化和精確化;空間則是封閉的、狹小的、流動的、公眾化的,無法就留的居住。王家衛的電影拍出來的都是經典,故事結構也是其他電影情節沒有辦法相比的,如果用一種感受形容王家衛故事的結構那就是孤獨。

參考文獻:

[1]張泰.“交流”與“拒絕”的糾纏——王家衛電影中“無根性”的體現[J].電影評介,2007(7).

[2][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

作者:魯再宏 單位:云南省永德縣第二完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