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的文化批判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5:25:00
導語:非誠勿擾的文化批判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非誠勿擾》以婚戀為線索,展示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神與主題語詞“誠”的價值取向的關系。影片選擇在語義上與“誠”等同的語詞,豐富了觀眾對“誠”的內涵的理解,隱含著它對當前中國社會的丈化批判,在多層面上召喚著人們反思自身所處的社會文化的局限性。
“誠”是傳統中國思想文化中固有的范疇。晚清時期,魯迅認為中國國民性最缺乏誠。2006年以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任務,“誠”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非誠勿擾》以婚戀為線索,展示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神與主題語詞“誠”的價值取向的關系。影片選擇在語義上與“誠”等同的語詞,豐富了觀眾對“誠”的內涵的理解,隱含著它對當前中國社會的文化批判,在多層面上召喚著人們反思自身所處的社會文化的局限性。
影片以“海歸”征婚為敘事線索,展示了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神與“誠”這一主題語詞隱含的價值取向的背離。僅就伴隨征婚事件出現的對待婚戀的態度而言,通過展示每一位應征者,如同性戀者、推銷員、少數民族相親者、空姐、健忘者、要別人慈悲仁愛之臺灣女、熊市物色老公者、堅持理想愛情的基礎者等等的觀念,影片描繪著當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的婚戀狀況的百態,展示了包括同性戀、如何處理性與婚姻愛情的關系、民族差異中的婚戀、愛情婚姻的基礎,甚至產生剩男剩女的原因等等諸多問題。就婚戀而言,影片以較長篇幅敘述了作為應征者的空姐與公司老板的婚外戀,也引出了后者和其妻有名無實的婚姻關系。影片沿著婚戀線索進行的聚焦,隱含著以“誠”作為前提的理想價值取向,在無情地撕破這些無價值的東西的批判傾向面前,影片召喚著觀眾反思自身生活的社會文化的局限性。
圍繞婚戀,如果可以把以上內容作為影片否定和批判的對象進行思考的話,那么,影片中對“誠”的正面展示也給了當今中國社會以希望。作為影片敘事的主要部分,雖然空姐在與公司老板的婚外戀中傾盡了真情,但這種“誠”換回的卻是絕望。沿著這一主線提供的特定語境,在諸多人物構成的復雜關系中,影片以提供在語義上與主題語詞“誠”等同的詞語的方式,昭示著其中隱含的理想價值取向。首先是陷入婚外戀的空姐的語詞如“迷戀”,“吸引”,“排斥”,“廝守”,“撕心裂肺”,“掙扎”。“心里堵得難受,太委屈了”,“大氣”,“性情中人”,“絕望的深淵”等等,都與人物精神狀態的“誠”是同一語義。作為傾心空姐的“海歸”,其用語如“跟你也沒打算見面,怎么看我都無所謂”,“太不見外”,“說不可告人”的“無恥”的“秘密”,“動了心”,“出賣”,“勾起傷心事”,“趴在地上跟狗似的,抱著腿哭”,“卑鄙”,“在乎”,“起哄”,“認真”,“容忍”,“一心一意”,“傻”,“有信仰”,“在一起的前提是誠實”,“喜歡心眼實誠”,“你就是我最好的藥”,“淘氣”,“不省心”等等語詞,都以同義多語詞的方式表達了人物所追求的“誠”。在“海歸”的臺詞中出現的與“誠”的價值取向相反的語詞,從另一角度體現了這一追求,如“接受教訓”,“變聰明了”,“玩”,“三心二意,貌合神離”,“想三心二意還真沒那本事,逢場作戲你都不會”。空姐對“海歸”情感的變化和評價.也從另一層面體現著“誠”的理想主義,如“好玩”,“挺真實,還挺浪漫”,“滿腦子盡是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內心里是個理想主義者”,“善良”“干凈”,“人生的美好”,“可愛”,“無助和猥瑣”,“一見如故”,“直覺”,“可以信賴”,“知己”,“沒有騙”。“海歸”在臼本的朋友對自我和他人的評價,其實也是“誠”的另一種表達,如“說話直,不喜歡拐彎抹角的”,“這是一個實心眼的好姑娘”。影片以空姐投海自殺后重生,體現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意志,同時也明確說明“人在我這,心在我這”才是“絕佳的伴侶”,影片以這一方式把婚戀中的“誠”的價值取向的正面展示給觀眾。公務員之家
鏡頭對婚戀問題的關注,并不能遮蔽其在多層面不同方面對“誠”這一主題的探求。大致而言,影片以幽默調侃的風格從反方向展示了以下關系與“誠”的背離:海歸向風險投資者推銷機器,服務于老板的女秘書與欺騙老板的推銷者眉來眼去,參觀寺廟卻“被參加”日本家族葬禮的三人與葬禮場合要求的風馬牛不相及,日本酒館招牌與其實際的差異,教堂牧師與懺悔者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差距等等。以同樣的風格,鏡頭也正面聚焦了與西方文化特有的以向基督懺悔來表示“誠”的中國化形式:當海歸“懺悔”“滔天罪行”時,這種“干了壞事,良心不安”的“太虔誠”表現,以中國觀眾的接收顯出其滑稽性,但這一場景也呼應著影片對“錢”、“朋友”、“孤獨”之間關系的認識,表達著社會中“誠”的缺失以及對之的渴望:“錢對我來說不算事,就缺朋友”,“最好的那幾個都各奔東西了”,“心里覺得特別孤獨”。可以說,用何種方法解決諸多人物的痛苦、分歧、沖突,是影片對觀眾提出的問題。雖然影片以開頭和結尾兩部分凸現作為“高科技板塊”的“分歧終端機”的發明,不能使世界諸多難題得到公正的裁決,而且有人也識破了這一“劃時代的產品”的伎倆,但影片卻預言了“未來”的“風險投資者”,依然以“信以為真”的精神投身于“金融”“科技”“地產”“鋼鐵”“醫藥”“創業”等板塊,從而把中國社會各層面的問題與“誠”聯系起來,呼喚置身其中的觀眾以與主題語詞“誠”相連的價值取向參與到對當前中國社會的文化批判。
至此,片名中的“擾”所體現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婚戀主線的限制,它與“誠”的結合實際已經為觀眾提供了醫治中國社會各階層精神之“藥”的“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誠”應成為每位觀眾的重要“朋友”。也許只有從這一角度,我們才能把影片蘊含的文化批判取向挖掘出來,實現其中隱含的理想和追求。
- 上一篇:廣告符號與消費文化融合研究論文
- 下一篇:中職德育管理模式困境及改進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