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眾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
時間:2022-10-23 11:14:57
導語:淺析小眾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眾電影似乎注定不會主宰票房,但這并不意味著小眾電影和商業藝術不能統一。事實上,在早期有些人意識到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依附于電影本身,這可以說是固有的。然而,如何處理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系,仍然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這是電影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它將從根本上影響電影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眾電影;藝術性;商業性;問題
20世紀90年代,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電影產業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現在看電影已經成為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眾文化促進了產業的發展,產業對市場和利潤的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藝術表現力的弱化和內容形式的簡化。大眾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產物,滿足了主流社會對電影的需求。投資大、產量大、回報率高是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相反,小眾電影傾向于關注大眾電影所忽視的內容和主題,表現出對某些問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導演的個人風格,堅持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和探索。
1何為小眾電影
小眾電影沒有明確的定義,顯然,小眾電影與大眾電影相區分。小眾電影通常投資較少,制作簡單,觀眾較少,大多數小眾電影很少或沒有收入。因此,小眾電影通常是個人或極具吸引力的導演,不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和迎合觀眾的口味創造電影,而是遵循他們自己內在的渴望而創造出來的產品。雖然電影很小,觀眾也很少,但它包含了很多意義。不難看出,大多數小眾電影都是在將大眾文化避開的沉重的歷史使命感與文化責任心擔負起來,在尋找世界上最真實的形象的同時,這些電影也在批判和超越嚴重商業化以及缺乏社會公眾服務心的大眾文化。
2小眾電影的藝術性
2.1紀實風格貫。一般來說,電影的紀實性特點是:拍攝角度接近于人們的正常視角,更多地使用長鏡頭、景深鏡頭、移動鏡頭和拍攝紀錄片的方法,表演生活化,更多業余演員,接近生活的選材,客觀冷靜的敘事方法。作為一門藝術,電影可以采取隱喻、符號化或超現實的敘事和抒情方法來深化和升華上述采用了紀錄片技術所想表達的主題。比如,賈樟柯的電影,就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反映了紀實性的特點。賈樟柯被馬丁•斯克塞思譽為“電影語言大師”,用獨特的視聽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思想和情感:通過大量長鏡頭和景深鏡頭表達客觀穩定的敘事態度,使空間更加真實、完整;廣播電視媒體傳達各種聲音符號,創造出一種強烈的時空色彩;電影再現了自然生態中的真實,大量業余演員的本色出演和方言的使用使電影更貼近現實生活。賈樟柯的固定長鏡頭里,攝影機機位、鏡頭光軸和焦距固定,鏡頭與觀眾的視線平視,以及用中景或全景攝影拍攝,許多被攝對象都會在一個靜止的框架畫面里,屏幕人物可以自由地進行自己的動作。固定鏡頭為觀看者提供了靜觀生活的體驗,有助于客觀記錄和反映主體在靜態環境中的狀態與變化。自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以來,固定長鏡頭不斷涌現。尤其是在日常會話中,因為山上所有的人都失業了,人們開始爭吵起來,小山與霞子在一堆自行車前的對話,整個場景持續了兩分鐘。山里幾個村民閑聊喝酒,花了兩分鐘時間。電影《小武》中應用很多固定鏡頭。小武和胡梅梅在床上坐了將近六分鐘,固定的框架,沒有切割鏡頭,胡梅梅溫柔地唱著“我的天空”,沮喪地低下頭,小武輕輕地把手放在胡梅梅的肩膀上……黑暗的房間,雖然不清楚這兩個人的臉,但他們微妙的感情通過一點點的流動穿透屏幕。賈樟柯的電影使用了原始生態的簡單符號,與張藝謀和其他第五代導演相比,電影里沒有夸大、強烈和豐富的濃烈色彩。賈樟柯的電影是自然的,甚至是陰郁的。電影藝術的色彩正逐漸由審美形態向造型功能轉變,換言之,它更注重色彩與內容的契合,更強調表達層次的色彩。色彩已經變成創造者對生活的傾向性描述,因此,它越來越脫離單純的色彩還原和外在表現,往往具有更主觀的審美意蘊。導演張藝謀非常重視色彩的藝術應用,他的電影色彩符號(紅衣服或各種金器)大多是中國元素,在渲染主題和傳播中華文明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賈樟柯的電影,從《小武》到《海上傳奇》,始終是一個單一的黑色自然色調,創造了一個原始的生態生活意識。電影起初很沉寂,沒有聲音,對話中的人物或心理活動通過字幕間接插入。法國電影歷史學家GeorgeSadr在世界電影史上說,1929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紐約之光》。從發聲開始,電影就告別了無聲電影時代,成為真正的視聽藝術。聲音的出現和正確使用明顯改變了電影在屏幕上顯示空間形式的方式。它帶來了一種新的電影空間概念,這是第一次使用聲音時可能會出乎意料的。隨著音響技術的發展,聲、畫的結合更加成熟和完善。2.2始終關注“人”與其他第六代導演一樣,管虎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和人文關懷的傾向,往往關注社會現實和小人物的命運。然而,與第六代主干的王小帥和賈樟柯相比,管虎電影更加犀利和另類,“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工作的主題中。作品繁重,始終堅持趣味。第一部電影《頭發亂了》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影片關注邊緣群體。后來,管虎的作品深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常常對世俗神話進行解構和批判?!抖放!贰稓⑸泛汀稄N子痞子和戲子》被稱為“狂歡三部曲”。這三部電影的背景是抗日戰爭時期,人物選擇了普通人的形象,甚至草根和反英雄。敘事策略摒棄了傳統的線性敘事,以多線敘事展開情節。因此,三部曲作為一個整體變得復雜、充滿回味空間,產生了一種離奇、奇特的效果。然而,在最近的作品中,《老炮兒》仍然關注“人”,電影敘事中最重要的矛盾之一是兩個世界、兩個江湖和兩個秩序的碰撞,這一矛盾構成了故事的框架。但框架本身沒有情感,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在這一點上,必須把情感、情緒和意志注入到角色中。只有在沖突做起來后,故事才能真正強大。正如管虎本人所說:“只要把創造“人”作為最優先考慮的,只要尊嚴、榮譽和蒼老這些話題對生命永恒存在,這部電影就可以表達跨越國界和種族。”2.3敢于觸碰敏感題材。作為第六代導演,婁燁被譽為中國藝術片和小眾電影的主角和旗手。婁燁是最大膽的敢于觸摸敏感話題的導演。婁燁認為一批獨立的電影制片人注定要出現在90年代初的中國電影史上,他正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雖然獨立生產需要很多額外的心思,但優勢在于導演可以更好地表達他想拍的東西。20世紀90年代初,婁燁剛畢業,就聚集了一群朋友,并開始拍攝他的第一部電影《危情少女》。1995,他完成了《周末情人》。他的電影追求生存與還原,自覺摒棄民族神話和個人神話,擺脫歷史文化的桎梏,從沉重的符號中解放人,揭示現實生活狀態。在備受好評的《蘇州河》之后,講述了同性情感的《春風沉醉的夜晚》,婁燁的電影一直有一定的爭議和壓力。無論是大尺度鏡頭還是敏感話題,婁燁似乎并沒有嚴格遵守審查制度,而是通過鏡頭來表達人類現實和追求自由的愿望。作為一個自我意識極強的導演,他的鏡頭語言深深植根于社會文化的精華之中,有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殘酷加以詮釋的執著,也將視角集中在非主流社會群體中,如《周末情人》中的搖滾歌手和《推拿》中的全盲按摩師們。在追尋這些被邊緣化的人物時,他始終保持良好的意志,沒有深切的同情,沒有做作的憐憫,更多的是絕望和希望的混合,這直接觸動了觀眾的心。
3小眾電影的商業性
3.1“螞蟻”搬動“大象”:見證中國電影市場擴容。2016年12月,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銀幕國家,擁有40917個銀幕。調查中心上個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的屏幕數量已達到45000個,超過北美43531個。這意味著,從單論銀幕數的市場空間來看,中國已經排名世界第一。業內人士分析說,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的“票倉”不斷升級影院服務,中國第二、第三、第四線城市將屏幕資源擴展,都成為“小眾片”逆轉的條件。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電影產業取得了快速增長,一些“螞蟻”搬動“大象”的案例頻頻出現。例如,2011年的“《失戀33天》在票房上幾天就超過了一億。同年,導演李玉的《觀音山》也贏得了良好的市場聲譽。上海電影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說:五六年前,中國電影市場的屏幕不到10000個?!拔浵仭卑釀印按笙蟆逼孥E只是零星的,幸運成分仍然存在?,F在電影市場是基于45000個屏幕,理論上有能力為“小眾片”提供更多空間。3.2國際電影節展“反哺”觀眾欣賞口味。值得一提的是,2017屆夏季電影的大部分“小清新”電影小眾片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電影節展覽。例如,在2017年6月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閃光少女》《我是馬布里》在“傳媒關注”單元得到了更高的評價,馬布里的“無痕跡”的表演也使他成為最受媒體關注的新人男演員獎,《閃光燈女孩》更是一舉斬獲五項大獎。又如,在東京電影節早些時候獲獎的《警察日記》《不成問題的問題》等,回到中國公映,受到觀眾的歡迎。與過去幾年相比,國內各種“小眾片”現在趁熱打鐵,主要集中在商業院線。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傅文霞說:在早期電影節中孵化出來的《鋼的琴》《Hello!樹先生》《白日焰火》等一批“小眾片”很難走上商業院線公映之路。近年來,許多走到電影節中的作品都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方的好成績。比如,《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這表明中國電影觀眾的需求隨著節日的展覽活動而變得越來越多樣化。3.3“講好中國故事”始終是制勝。法寶2017年,在一場點映會上,年輕演員吳尊對“粉絲”說,《我是馬布里》這部作品不僅有籃球比賽和體育精神,還有馬布里球星和他父親的親情,顯然不是演員的外表或技能打動人,而是屏幕講述的家庭故事。同樣,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將鄉村女詩人余秀華真正的狀態搬上大熒幕。2018年,以觀眾集中購買門票的方式實現了132個城市的“接力點”,共放映336場,總出勤率已經超過80%。石川分析認為,這部電影離不開優秀的演員,但整個行業的發展絕對不是“靠臉吃飯”。首先,我們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而“小眾片”有自己獨特的受眾需求,從供給側上允許更多受眾通過多渠道獲得和查看作品。專家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永遠是制勝的法寶,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就不利于電影在影院排片,市場和票房將不會隨之而來?!靶”娖钡陌l展仍然需要依靠優秀的品質和適當的發行和放映模式,以形成更多的突破。
4結語
小眾電影在嚴格保存自己的藝術地位的同時,往往拒絕展示大眾電影的商業整合,將自己置身于一個更偏僻的角落,即保持其完整的藝術價值。但是,這個想法是不科學的。小眾電影屬于電影,其本質是藝術與商業的總和。為了生存,小眾電影的發展應將自己從主流大眾的對立面拉下來。當然,這不是為了使小眾電影迎合大眾,而是考慮在維持和宣揚自己藝術性的同時兼顧商業性;也是為了使更多觀眾關注電影本身,實現其藝術價值,避免小眾電影的衰落,能夠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青山.另類的媒介小眾形象——關于同性戀形象與電影媒介表現[J].電影評介,2003(1).
[2]熊英,肖雅荃.小眾電影的傳播力解構[J].電影評介,2013(10).
[3]房默.大眾文化語境下的當代中國小眾電影[J].當代文壇,2015(1).
[4]棟.《杜拉拉升職記》:物質時代小眾電影的范例[J].電影評介,2010(12).
[5]邱源子.小眾電影:中國電影產業差異化競爭的潛力市場[J].傳媒,2015(15).
作者:郭超然 李超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 上一篇:財務分析技術框架改進及完善
- 下一篇:淺談電影攝影造型功能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