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拉快跑鏡頭語言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1 06:30:00
導語:電影羅拉快跑鏡頭語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題】環球視域
【正文】
影片《羅拉快跑》講述了羅拉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波的故事,是一部借鑒電腦游戲運行方式和操作規則且具有娛樂色彩與敘事智慧的德國電影。在鏡頭和段落剪輯上,它也具有電腦游戲的節奏感、全知視點和主觀視點的交叉,以及多種電影手法的新嘗試。在主題表現上,表面上消解時間和空間的意義,否定愛情和死亡的價值,而在深層次上卻歌頌人的奮力拼搏、永不放棄和“有所作為”。是一部表現手法和思想內涵都具有創新和深度,并將二者完美結合的影片。
一、鏡頭與段落
1.鏡頭:全知視點和主觀視點的融合
在電腦游戲中,玩家同時具備兩種身份:首先,是游戲發展方向的選擇者。玩家可以在游戲告一段落時,從若干選項中決定游戲未來的情節,從而模擬角色遭遇不同的情景。同時,玩家可以俯瞰角色所處的地理位置、敵友狀態和出入路線等——這時的玩家自然如同“全知的上帝”控制著整場游戲。其次,是參與游戲并發展情節的“主人公”。玩家在游戲中處于角色模擬狀態,行走跑跳、砍殺圍殲都由玩家“身臨其境”來完成。甚至玩家在某些規定性情節里會和角色同呼吸、共命運,體驗情感波瀾和生死存亡的命運。玩家和角色合二為一,從而“進入”游戲,具有面對、經歷、體驗與思索的主觀感受和主觀視點。
同樣,在《羅拉快跑》中也存在著全知視點和主觀視點的融合。片頭處,羅拉緊張而力求冷靜地在腦海里搜索可以求助的對象。鏡頭圍繞著羅拉進行360度旋拍和俯拍。同時快速切入她或迫使自己冷靜、或幾近崩潰、或沮喪絕望的若干表情的近景,既滿足了觀眾對羅拉全方位的觀察興趣,又烘托出緊張得令人暈眩的氣氛。有“全面報道”又有“焦點訪問”,使得節奏有緩有急,生動、活潑、豐富。
接下來是羅拉的面部特寫與她腦海中所想到的親朋好友的近景互切。在此處存在著三個層面的節奏感。首先,羅拉與親朋好友之間:羅拉處于固定鏡頭前,每隔四秒左右會出現在畫面上,而親朋好友的近景如流水般在畫面上快速切換一次性閃過,呈現出羅拉意識的運動感。這個“固定”感覺和“流動”感覺互相交叉,形成第一個層面的節奏。其次,親朋好友與羅拉父親之間:在如快速翻動的書頁一樣閃過的親朋好友中,有一張臉會不時跳出來并稍有停頓,那就是羅拉的父親。這種“反復出現”和“停頓”與其他親朋好友的“轉瞬即逝”形成對比,成為羅拉意識思維的節奏感,也就是第二個層面的節奏感。第三,羅拉和父親之間:兩人相對于那些一閃而過的面容而言,都屬于情節發展與主觀思想流動中的某一節拍,從而使這段有了某種整體的穩定的節奏和旋律,使整體節奏得以實現。
另一個例子:當羅拉準備跑過建筑拐角處時,鏡頭處于她的右前方,并一直把羅拉鎖定在畫面中心,直至她轉過拐角向遠處繼續跑動。開始時機位是固定的,只讓鏡頭搖拍。而當她轉彎時,機位緩慢上升至俯拍。這是一個全知視點,猶如上帝在觀看自己所制造的游戲中被迫不停奔跑的女孩。而緊接著的一個鏡頭是向兩列迎面走來的修女急推,并在與修女們擦肩而過的時候回轉,拍攝了其中一個修女的近景。這無疑是羅拉的主觀視點:焦慮地急速從修女們身邊穿行時好奇地回頭望了一眼。這一段全知視點和主觀視點的交切是把節奏較為舒緩的俯拍和節奏快速的跟拍結合在一起,使觀眾從客觀觀察和親身感受兩個方面融入故事情節中。這也是本片能緊緊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原因之一。
對于主人公的主要行為、也是整個電影的主要表現對象:“快跑”,導演運用了很多手法來突出和豐富這個本身相對單調的動作。如羅拉在某建筑的兩列石柱間奔跑,或從一條街轉到另一條街,或跑過有方格子的廣場,或穿越人群。借助于這些“道具”和設置的“障礙”,在視覺上表明羅拉到達和越過一個又一個目標物,從而形成羅拉奔跑之快速、之堅韌的感覺。同時導演在第三個段落(即羅拉第三次快跑)中,運用慢鏡頭、全中近特景的切換,從客觀環境和主觀心理結合的角度,立體地、多層次地表現出羅拉快跑的復雜心理和深刻內涵。這一段情節節奏舒緩,音樂悠揚,溝通了羅拉表面動作和內心感受之間的矛盾、困惑和無奈,也促進了觀眾對“羅拉快跑”的理解和同情——而不僅僅是用一種游戲、娛樂的心態對待這個“羅拉快跑”的游戲。觀眾的視點和羅拉的視點又一次達成融合。
2.三個段落:銜接與區別
電影的三個段落之間,存在兩個銜接,都是運用“拋起落下”這個相似的動作,即通過前一個段落末尾錢袋被拋上天空后緩慢落下和下一個段落起始電話的拋起到半空又落下這兩個相似的動作,將兩個段落銜接起來。同時前兩個段落末尾處,兩個主人公臨死時相似的拍攝景別,相似的表情(不可思議的、不敢相信的、反抗拒絕的),回憶中相似的場景、色調與對話,使得三個段落在巨大的感傷情緒和情感力量中順利過渡轉換。
三個段落除了運用綠、紅、金三種顏色的錢袋來劃分不同的段落以及不同的結局,整體風格上也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前兩段羅拉所遇見的人物都具有另類色彩的人生背景,如人販子、小偷、植物人,或者中彩票一夜暴富、吸毒潦倒終生、喜好S-M變態游戲等。而第三段則是較為平和、樸實的敘事,并且男女主人公成功地獲取金錢、愛情,符合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經歷(如信仰天主教等)和普遍審美心理,即“期待光明和團圓結局”。
每一段結尾處的音樂處理各有特點。如第一段羅拉和曼尼搶劫了商店后倉皇逃離時,運用了高速攝影,同時音樂空靈、柔和、舒緩,既表現了他們的純真、幼稚與無助,又表現出導演對他們的同情與憐愛,如同上帝悲憫地俯視人類,此時天使似乎將要悄然降臨。但音樂隨后慢慢消失,羅拉和曼尼手拉手像兩個束手無策的孩子被圍困著,等待不祥的結局。在第二段,羅拉拿到十萬馬克,面帶輕松、喜悅、驕傲并帶點頑皮的笑容,拎著錢袋走向心愛的人時,音樂顯得輕松、快樂、溫柔、甜蜜。但緊跟著曼尼被突然撞死,音樂戛然而止。第三段,曼尼獲得老大信任,拉著贏得十萬馬克的羅拉回家,此時的他們擁有健康的生命、充足的金錢、圓滿的愛情,擁有了人生最想得到的三種東西,音樂則是鏗鏘明媚、激昂有力的,完成了對圓滿結局的烘托。
二、否定與肯定
1.否定時間和空間,懷疑愛情與死亡
電影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時空觀念的表達。在文本中,時空的絕對性可以被懷疑、被“偶然性”的力量所改變,因此具有被重復、被調整和被顛覆的假定性和可能性。正如影片中出現的多米諾骨牌,一旦被某一點意外力量所觸發,就會導致一系列反應,并且推波助瀾,無法阻止,無法挽回。除非多米諾骨牌重新擺放,游戲從頭開始,羅拉再次起跑。
人的一生本身就充滿了變數,有無數偶然和多種可能。如片中第一段落:羅拉“偶然”地撞見父親與情人的傷感會面,導致了父親對求助的拒絕和另一個殘酷真相(即羅拉并非他的親生女兒)的揭露;一個警察新手的槍“意外”走火導致羅拉“意外”死亡。第二段落:路上的兩次回頭延遲了羅拉到達父親公司的時間,使得她“意外”撞見了父親與情人的爭吵,正在火頭上的父親揚手扇了羅拉一個耳光,絕望的羅拉持槍挾持了父親;一輛疾馳而過的急救車“意外”撞死了本可逃脫老大懲罰的曼尼。第三段:與梅耶叔叔的簡短對話“意外”地使羅拉不幸失去了與興致勃勃、喜氣洋洋的父親見面的機會;曼尼“偶然”發現當初拎走錢袋的乞丐,奮力追趕中造成交通混亂,羅拉父親“意外”被撞死……偶然的遭遇,偶然的擦肩而過(羅拉與乞丐),意外的失去和獲得,意外的死亡……人的命運就是如此復雜交織、神秘莫測。在“偶然”和“意外”中,人所經歷和感受的時間被改變,于是相同的空間里卻上演了不同的情境和結局。
影片大膽懷疑時間和空間的權威性,戲謔地表達出“偶然性”對現實時空的絕對影響力。時間和空間不再具有決定權和殺傷力,相反卻被偶然性所牽制。
而身處時空之中、被“偶然”所顛覆和玩弄的人類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自我和世界的懷疑和質詢。正如片頭畫外音所說,每個人都在和高更一起思考“一個充滿奧秘的疑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怎么確定自以為知道的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會相信事物?”我們已經意識到人生如一場游戲,并在潛意識里削平人生的價值感,失落了對生命的期望值。
一如曼尼的評價,羅拉總相信“萬事有愛情支撐”。為了證明愛情,為了挽救曼尼的性命,羅拉開始快跑。但她臨死時,卻在紅色血光的朦朧回憶中懷疑著愛情。她回憶起自己反復問曼尼“你愛我嗎?”,“為什么?”,甚至質疑“我倆沒碰上會是什么樣子?”,曼尼不耐煩的敷衍的回答和羅拉背轉身之后的面無表情,表明羅拉的“絕對愛情觀”已經開始在死亡面前顯出脆弱的本質。而曼尼在臨死前也同樣在焦躁不安地懷疑羅拉:“如果我死了,你怎么辦?”
在死亡前面,愛情、信任、價值等一切意義都在被消解,出現了裂縫。死亡意味著結束,意味著不再有開始、過程和結局,意味著失去一切時間和空間的意義,以及被一切時間和空間所遺棄。而“死亡”本身,作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卻是由于某些不確定因素而發生的。三個段落中,羅拉、曼尼、羅拉父親的死亡都是充滿戲劇性和偶然性的。無法預測和掌握“死亡”的人們自然而然地懷疑“生存”和“愛情”等所謂的“重大”命題。
因此,人生如一場電腦游戲,時間、空間、死亡、愛情、開端、結局都失去了意義。那什么才有意義,才重要呢?
2.肯定努力,褒揚反抗
有意義的和重要的就是過程。
在電子游戲中,時常會出現按秒倒計時,會有一個電腦合成聲音催促:“GO!GO!”而在電影中則不時出現掛在墻上的巨大表盤,顯示離規定時間還有二十分鐘或者三分鐘,搖滾式的音樂節奏似乎也在提示羅拉:“RUN!RUN!”輸贏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把游戲玩到最后,是游戲過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堅強意志和竭盡全力。時間緊迫,全力以搏!正如片頭所說:“球是圓的。游戲只有九十分鐘。其他純屬理論。”
盡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正如那個刻薄的老太太可能會道貌岸然地去偷竊嬰兒,或者會中彩票從此衣食奢華;騎自行車的青年可能被暴打一頓后結識心愛的女孩攜手走入婚姻殿堂,也可能道德淪喪墮落成社會寄生蟲;長相古板的女秘書可能會被車撞成殘廢最終自殺身亡,也可能會與公司出納員相戀結婚暴露出其變態的愛好但依舊過著美滿的家庭生活……也許有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要遭遇和經受的,正如羅拉的父親在片頭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已經搖頭,暗示著羅拉求助失敗的必然命運,無論羅拉反復奔跑多少回都無法改變的命運;正如梅耶叔叔的白色轎車或早或晚、但無可避免地要撞上那輛轎車;正如無論在哪一段落中必定有人在某個時刻某個地方死亡……但是,在眾多人物群像和多種人物命運的穿插和展示中,在不可捉摸的“意外”、“偶然”和無法抗拒、無法躲避的命運中,羅拉與我們要做的就是“RUN!RUN!”。
影片在游戲化的敘事風格和荒誕、怪異的情節段落拼貼中,所要傳遞的依舊是對個人努力的肯定和褒揚。個人在絕境里不停地掙扎、反抗、奮斗、拼搏,不屈服不認輸,靠自己的堅強毅力、巨大勇氣和無盡智慧堅持到游戲的最后一刻。而堅持到游戲出現“END”的時候,無疑也是角色和玩家共同“勝利”的時刻。
而電影也用了比較夸張的手法來強調在游戲過程中,個人的信念和努力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如羅拉的尖叫聲可以將玻璃震碎,羅拉在急救車上握住梅耶叔叔的手奇跡般地拯救了他的生命。最突出的是在博彩中心的一幕,完全是“精神無敵”的精彩表現。賭盤象征著不可知的莫測命運,而羅拉則憑借其發自內心的最虔誠最熱烈的祈禱和從全身爆發出的巨大意念力,使無法控制的滾珠順應她的期望兩次穩穩落在她押下的數字上。自此,生命和愛情獲得新生,人的價值得到證實和體現,命運被人所掌握,結局由人來決定。
在影片的結尾,羅拉才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是因為看到生命無憂的男友被老大贊賞和“肯定”;她第二次露出笑容,是因為她手中的十萬馬克也在“肯定”著她所有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一切辛苦都值得付出。羅拉滿意這樣的結局,觀眾也希望如此。真正的“圓滿”在銀幕內外同時實現了。
作為一部好看又好玩的影片,《羅拉快跑》的表現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借鑒了電腦游戲中的人物造型、場景設計和游戲規則,并充分發揮了想像力,成功地將故事、敘事、游戲結合起來,在一個表面荒謬、游戲化的情節層面下傳遞出對時空和生死的質疑和反思,堅信和張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力量。這部影片好看又不膚淺,好玩卻不單薄,因此票房不錯并且好評如潮,是一部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完美結合的出色作品。
- 上一篇:卡通動漫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農業經濟結構環境調整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