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班牌在教育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8-27 11:25:58
導語:電子班牌在教育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什么是電子班牌
班牌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融合也就應運而生。有的學校開始嘗試數碼相框等電子產品替代傳統的班牌,但是數碼相框在展示的尺寸、內容的管理等方面有著許多的不足之處。2011年下半年,寧波市鎮海區教育局根據班級教育相關特點,嘗試開發電子班牌在德育信息化、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應用。電子班牌是觀看與分享班級文化的數字化設備。寧波市鎮海區教育局目前在全區中小學逐步推廣使用的電子班牌,它是通過15寸液晶屏幕顯示,通過網絡互聯并管理的,支持照片、視頻以及PPT等播放的數字化設備。
二、電子班牌的教育應用
(一)班級文化建設與展示的新途徑
現在,教室的墻壁被電子班牌極大地拓展了。
(二)教育教學拓展的新載體
電子班牌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有著用武之地。一是學科知識的拓展性應用。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每日一句、每日一個單詞等等,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也可以通過收集、整理科學家、藝術家等的相關圖文,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二是安全教育的日常性滲透。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修課。將安全教育常識滲透在日常教育工作之中,電子班牌也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例如,可以將圖文并茂或者簡短視頻的交通安全知識、防火用電知識等等在電子班牌中隨時展示,配合學校的主題性演練等等,安全教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學校管理的多樣化途徑。學??梢詫⑾嚓P的通知直接發送至電子班牌上,也可以做不同的電子獎章,進行班級的表彰等等。學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
(三)信息技術更加泛在化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這是未來幾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主題。深度融合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的泛在化環境。而信息技術的泛在化環境需要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無線網絡的普及化,二是終端設備的多樣化。電子班牌就是多樣化終端設備的一種。電子班牌作為班級文化展示與交流的新載體,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每個班級都裝備電子班牌,學校整體的信息技術環境就更加豐富。電子班牌在突出班級文化的同時,可以逐漸形成獨特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與方式、方法。
三、電子班牌在德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中的實踐啟示
(一)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電子班牌的管理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創造性。在使用之初,學校需要通過有組織的培訓,教師先行實踐。而后,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學生的積極共同參與,逐步豐富電子班牌的內容與表現形式。最后,以班級為管理單位,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實行班級文化的自主建設與自主管理。由于年級高低不同,電子班牌展示的內容與方式可以不同,但是,讓學生群體自主管理的目標不能變。
(二)多種平臺展示與互動應用
電子班牌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特別是德育方面的新的應用與拓展,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作用,需要與學校的多種平臺結合、互動。其一,與學校LED顯示屏的關聯。現在不少學校在校門口附近裝備了雙基色、甚至彩色LED顯示屏,用于宣傳學校的校園文化、辦學成果等等。電子班牌則是以班級文化為主,如果將兩者有機結合,把優秀的電子班牌定期地在LED顯示屏上呈現,這既豐富了LED顯示屏的內容,又拓展了電子班牌展示與交流空間,對于參與自主管理的班級、學生無疑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其二,與學校門戶網站的關聯。學校門戶網站是學校對外的宣傳窗口,網站可以開辟專門的欄目用于展示優秀的電子班牌主題內容,通過時間的積累,這些記錄班級發展的、不斷更新的電子班牌內容會成為學校、師生美好的教育記憶。
(三)主題性與自主性管理結合
電子班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建設,才能真正發揮出其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自身的教育特色與年度工作計劃,制定電子班牌如何應用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策略,需要突出主題性。例如,結合一些傳統的節日,開展感恩主題活動,五四主題活動等等;也可以結合社會熱點,開展環保主題活動,節約主題活動等等;也可以結合學科活動,開展某學科知識競賽,優秀作業展示等等。學生是電子班牌日常管理的主體,教師則起到紐帶、指導等作用。電子班牌在學校一定的計劃范圍內,積極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又豐富了班級文化建設方式,促進了校園文化提升??傊娮影嗯七€只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產物,其在教育中,特別在德育方面的作用,還有待于我們不斷去實踐、去完善。
本文作者:尹恩德工作單位:寧波市鎮海區教育局教育條件裝備站
- 上一篇: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綜述
- 下一篇:自動化在應用電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