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發展構建陽光政府論文

時間:2022-06-14 09:22:00

導語:電子政務發展構建陽光政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發展構建陽光政府論文

【摘要】治理腐敗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之一。電子政務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集中體現,不僅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還可以從根本上規范政府行為,有效地抑制行政腐敗現象,從而構建一個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陽光型”政府

【關鍵詞】行政腐敗;治理;電子政務;功能

1引言

行政腐敗是指公共部門中官員的行為,不論是從事政治事務的官員,還是從事行政管理的公務員,他們通過錯誤地使用公眾委托給他們的權力,使他們自己或親近于他們的人不正當地或非法地富裕起來。[1]行政腐敗是制約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和影響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對這一問題治理的好環,關系到政府能否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打造一個服務型政府。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行政腐敗及其治理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方面,電子政務為公共部門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腐敗行為提供了更便捷和隱秘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利用好電子政務的優勢,減少人為操作而產生的腐敗空間,成為一個治理腐敗的一條有效途徑。

2信息時代行政腐敗的新特點

2.1網絡腐敗日益猖獗。

近年來,行政腐敗分子利用計算機及網絡實施的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腐敗的案件逐漸增多。計算機及網絡上的腐敗行為,在高科技的護衛下,頻頻得手。利用網絡腐敗已成為一個新的犯罪增長點。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大,普及程度越高,利用計算機及網絡腐敗的危害性也越大。這類腐敗案件已從政府、金融、證券等領域,向郵政、電信等領域蔓延。從近幾年高科技腐敗案件的查處情況來看,腐敗分子大多是熟悉和掌握網絡技術的中青年領導干部,且犯罪數額巨大。

2.2腐敗行為具有高隱蔽性。

計算機系統的智能性、技術性特點,國際互聯網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超時空性等特點,使得腐敗行為快捷、隱蔽。腐敗分子可以利用內部管理漏洞和安全防范技術缺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完成腐敗行為的全過程。腐敗分子可以直接利用電腦及網絡而無需與人打交道達到行賄或受賄的目的,還可以不動聲色地運用技術手段輕易地抹掉交易的痕跡。

2.3贓款轉移智能化。

電子貨幣的研制和開發,使腐敗分子轉移贓款和處理黑錢更加容易。電子貨幣是計算機系統中代表一定資金的數據,是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的財產形式,改動這些電腦數據就會導致以電子貨幣形式存在的資金所有權的轉移。利用計算機及網絡進行貪污、受賄和挪用公款,其對象是特定的電子貨幣。腐敗分子將大量現金存入國際金融體系,易于被人覺察,而電子貨幣的數據資料存儲在電磁介質上,人眼根本無法直接看見。腐敗分子只需要敲幾下鍵盤或點幾下鼠標,就會把存款在全球聯網的銀行周游一遍。而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記錄也容易被修改和刪除,腐敗分子作案后可以輕松快捷地毀滅罪證,導致偵查取證非常艱難。

3電子政務在預防和治理行政腐敗中的優勢

治理腐敗一直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之一,電子政務由于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成為政府反腐手段的一大趨勢,相對于傳統的反腐手段和途徑,具有以下優勢:

3.1可擴大腐敗治理的參與主體,提高腐敗行為的發現率。

信訪舉報是公眾參與治理腐敗的主要方式,也是獲取腐敗案件線索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檢察院2006年的統計數表明:80%職務犯罪案件,都是通過發案單位的控告和人民群眾的舉報發現的。在傳統政務條件下,由于工作時間等因素的限制,來信、來訪、電話、傳真等信訪舉報方式時效性差、成本高,而且很可能造成泄密。與之相比,網絡舉報則有時效性強、成本低、安全度高等明顯的優勢。只要有網絡端口,舉報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鼠標點擊完成舉報,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信訪舉報部門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就可以收到舉報信息,既安全又快捷。[2]比如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網的“網上檢務接待廳”設有網上舉報辦案系統,舉報人可以安全、高效地在互聯網上對職務犯罪或者二分院檢察官辦案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舉報。而且,舉報人能通過專項密碼查詢到對舉報查辦的進展情況,還可以在網上同檢察院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再比如上海市人民檢查院開通了上海檢察機關舉報網站,舉報人可以在他認為方便、安全的地方和時間內,通過網絡對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行為進行舉報,還可以在網上約見檢察官,并且“跟蹤”受理結果。

3.2可優化政府運行結構,縮小腐敗發生的空間。

權力腐敗是腐敗發生的一個重要前提。而權力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權力過于集中導致結構失衡而產生個人專斷。因此要防止權力腐敗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適當的授權與分權來還權于民。電子政務能夠通過促進公共權力的適度分散來降低集權度,從而不斷優化權力運行結構。電子政務通過網絡通信技術構建虛擬的政府組織形態,沖擊著傳統政務條件下的“權力等級鏈”,使“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不斷扁平化。[3]管理幅度的擴大與管理層次的縮減,使得權力重心開始向下轉移,有利于縮短上下級的距離,密切上下級的關系,使信息縱向流通加快。電子政務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了操作執行層和高層決策層的直接溝通,使得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的界限分割變得日益模糊,這樣一來,中間管理層大幅縮減甚至消失,從而大大壓制了原本容易產生腐敗的中間層管理人員的數量以及他們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權。電子政務導致公共管理層次的減少,意味著管理環節的減少,也就意味著發生在權力運行過程之中的尋租機會的減少,這就有利于縮小腐敗發生的空間,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

3.3可增強政務透明度,產生“魚缸效應”。

現行反腐倡廉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就在于政府某些部門、某些領導暗箱操作,網絡是開放、透明度極強的“虛擬空間”,為政府機構增強自身工作的透明度和程序的合法化,提供了一個直觀、透明、公開的有效載體。政府的各級部門可以充分發揮網絡這一優勢,一方面在網絡上開設自己的網站和主頁,及時向公眾各類治理腐敗的政策、法規、文件、通告以及重大決定等,讓公眾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及時、清楚、準確地了解到各級政府的治理腐敗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網上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依“法”反腐倡廉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可以向受教育者提供集聲音、文字、圖像、數據為一體的,更為豐富、生動、直觀的反腐倡廉多媒體課件,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宣揚勤政廉政先進典型,剖析違法亂紀典型案件,達到弘揚正義、鞭撻衛惡、震懾違法亂紀者的目的。這樣就能夠形成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到每個公眾,人人反對腐敗、人人痛斥腐敗、人人打擊腐敗的文化氛圍,促使廣大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重要部門的高中級領導干部、黨政“一把手”,不斷加強理論修養,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切實增強反腐倡廉的自覺性。

4電子政務對行政腐敗治理的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所敘的電子政務所具有的優勢,可看出利用其治理腐敗是一條有效途徑。政府今后應充分發揮其作用,有效打擊腐敗分子,建設一個廉政政府。

4.1建設政府辦公平臺,促進政府政務公開,防止“暗箱操作”。

政府政務信息公開是預防腐敗的重要前提。政府辦公平臺具有公平性與便利性,它是為公眾提供網上辦事的窗口,提供統一的辦事標準,實現公眾足不出戶完成與政府各部門的辦事程序,實現政府職能網上進行,實現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各界之間的資訊互通及政府內部辦公自動化。建立和完善公平、便利的政府辦公平臺,將保證任何公民都享有獲得政府提供平等服務的權利,保證政府部門工作按公平、客觀的標準開展,從而減少官僚作風,防止“暗箱”操作,避免“朝中有人好辦事”、“走后門”、“拉關系”等不正之風,保證政府行政的公平與高效,減少權力“尋租”的可能性,縮小腐敗滋生的渠道。

4.2開辟多元化的政府與公眾網上溝通渠道,共同治理腐敗。

網絡的最大特點在于方便有效的交互特性,公眾可以通過網絡舉報,與政府共同治理腐敗。江蘇省查辦的鄭大水案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2005年1月,有人網上舉報原蘇州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原副處長鄭大水在政府采購中收受賄賂。檢察院收到舉報線索后,在舉報線索的回復欄留言,要求舉報人提供關鍵信息。兩天之內,檢察機關和舉報人交流了30余次,基本掌握了鄭大水的犯罪事實,一舉突破了案件。[4]

200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確引導網上輿論。”今后,政府還應開辟和創新更多與公眾互動的網絡渠道,廣泛收集社會公眾對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反應,更多地關注來自網上的建議和批評,了解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熱點問題,匯總這方面的情況,及時向有關政府部門匯報,充分發揮電子政務治理腐敗的作用。今后,政府還可開通工作QQ舉報和手機短信舉報,拓寬反腐渠道。

4.3利用網絡優勢,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擴大反腐敗治理的影響。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認為,網絡具有信息傳遞迅速、信息量大、受眾面廣等特點,并且集文字、聲音和圖像于一體,在廉潔教育的推廣上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通過網絡公開腐敗案例具有強烈的警示震懾作用。5互聯網的優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開展更為廣泛的、具有參與性質的反腐倡廉教育。例如有的紀委監察部門建立了廉政教育網,開辟了預防新聞、預防對策、警示參考、預防服務、預防論壇等多個頻道,每個頻道又設立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題欄目,進行政策法規和案件聚焦等方面的宣傳教育。這些網站采取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形式,不斷增加信息量和加快更新頻率,使網民們在日常的瀏覽中接受到更多的廉政教育信息。有的網站還開展了廉潔從政知識網上競賽活動,既提高了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又擴大了覆蓋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4拓寬監督渠道,加大監督力度,預防職務犯罪。

缺乏有效的監督是誘發腐敗的重要原因。要進行有效的監督,除了制訂相應的制度之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手段,而電子政務正好起到了一種難以替代的作用。除了可以通過信息公開等方式進行民主監督之外,還可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有效的內部監督。實施電子政務后,政府部門可以委托有關科研院所開發一套關于監督領導干部的軟件,使監督部門可以隨時查看政府部門的各種信息庫,及時準確地掌握各種情況,變事后查處為事前預防和事中阻止。利用這套軟件,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都會被完整的記錄,這些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政府工作人員處理業務的過程和結果。監督部門通過實時地查看操作記錄,從而可實時地跟蹤工作人員的行為軌跡,一旦他們有違規的地方,可以及時發現。這樣可以讓腐敗行為在發生之初或中間被發現和制止,從而避免腐敗行為造成重大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胡鞍鋼.中國:挑戰腐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3

[2]王壽亭.探索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新思路[J].求是,2003.8

[3]李衛東,徐曉林.電子政務:治理腐敗的有效手段[J].網絡與信息化,2004.11

[4]葉懷貫.信息技術反腐的功能分析和制度安排[J].信息化建設,2005.1

[5]王敏.電子政務:打造廉價政府的有效途徑[J].山東電大學報,2006.4

[6]杜治洲.電子政務在預防和懲治腐敗中的作用[J].新聞聚焦,2007.

[7]互聯網時代:“網絡反腐”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