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時鐘芯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05 02:14:00
導語:單片機時鐘芯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內部結構及引腳
串行時鐘芯片的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它包含I/O控制器、移位寄存器、命令及邏輯控制器,表態RAM、實時時鐘、計數器、晶振等部分。
圖2為RTC-4553的引腳圖。CS0為片選腳,低電平選中;WR為讀寫使能口,高為讀,低為寫;L1~L5為工廠出廠調整精度和測試用,使用中懸空;CS1為芯片掉電檢查口,可直接與系統電源連接,芯片測到該口為低時,自動進入低功耗狀態;SCK為時鐘口,SIN為數據輸入口,SOUT為數據輸出口。另外,芯片還有1個時鐘信號輸出口TPOUT,該口可輸出1024Hz或1/10Hz的信號,以供檢測芯片的時鐘精度所用。
2功能及控制
2.1寄存器
RTC-4553共有46×4bit寄存器。這些寄存器分3頁,第1頁共16個,分別為時鐘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如表1所列,用來存放秒、分、時、日、月、年、星期和3個特殊寄存器;第2頁、第3頁各有15個,共30個SRAM寄存器,頁面的選擇通過操作控制寄存器3的MS1、MS0位來實現。
表1
第0頁第1頁第2頁地址A3A2A1A0功能說明地址A3A2A1A0功能說明地址A3A2A1A00
1
2
3
4
5
6
7
8
9
0A
0B
0C
0D
0E
0F個位秒
十位秒
個位分
十位分
個位時
十位時
星期
個位天
十位天
個位月
十位月
個位年
十位年
控制寄存器1
控制寄存器2
控制寄存器30
1
2
3
4
5
6
7
8
9
0A
0B
0C
0D
0E
靜
態
RAM
區
1
2
3
4
5
6
7
8
9
0A
0B
0C
0D
0E
靜
態
RAM
區
控制寄存器1:CNT1
TPS-CNTR24/12
TPS——TPOUT輸出時鐘選擇位,1輸出1024Hz,0輸出1/10Hz;
CNTR——時鐘寄存器清零標志;
24/12——1為24小時制,0為12小時制。
控制寄存器2:
BUSYPONC--
BUSY——有進位溢出;
PONC——初始上電檢測,為1表示剛上電需校時。
控制寄存器3:
--MS1MS0
MS1、MS0——頁面選擇位,00和01指向0頁,10指向1頁,11指向2頁。
2.2數據讀出
在片選擇中芯片,WR置高時,芯片處于讀出狀態,隨著SCK腳上的時鐘變化,內部寄存器的數據將出現在SOUT腳上。輸入需要8個時鐘,4個用來輸入地址;輸出數據也需要8個時鐘,包括4個地址位4個數據位。數據在SCK上升沿輸入,在下降沿輸出。寄存器的地址由SIN腳輸入,頁面由MS0、MS1決定。圖3為讀時序圖。
2.3數據寫入
RTC-4553采用特殊的寫指令,對第0頁的0D~0FH及第1頁、第2頁的寄存器的操作采用常規寫法,地址后面的數據將原樣寫入寄存器中,而對時間寄存器寫操作指令只能將內部的內容加1,并自動完成轉換。圖4為時間寄存器寫時序。芯片這種獨特的設計,防止了時鐘區數據被意外干擾出現非法數據的可能,這正是該芯片高可靠性的原因所在。
3應用
RTC-4553采用串行通信,與單片機接口簡單,在設計中RAM區可放置少量的停電后系統需要保存的數據。CS1也可與單片機的掉電檢測口相連,以便能迅速進入低功耗狀態。圖5以PIC單片機為例,給出連接圖。
按圖5給出單字節的讀程序:
入口:FDE的低4位存放讀地址,W的低4位存放讀地址
BSFRA,WR;讀狀態
BCFRA,CS0;選芯片
MOVLW8
MOVWFCount;準備發8位
LOOP:BCFRA,SCK;SCK低電平
BCFRA,SIN
BTFSSFDE,0;FDE的0位為1
;則SIN口為1
GOTOLLL;否則SIN口輸出0
BSFRA,SIN
LLL:
RRFFDE,1;FDE右移,準備發下一位
BSFRA,SCK;SCK高電平
DECFS2Count
GOTOLOOP;讀指令發完
MOVLW8;準備接收數據
MOVWFCount
LOOP1:
BCFRA,SCK
NOP
BSFRA,SCK
RRFW,0
BCFW,0
BTFSSRA,Sout;讀判斷
GOTOLLL1
BSFW,0
LLL1:
DECFS2Count
GOTOLOOP1
BCFRA,CS0;結束,關芯片
- 上一篇:出租車多功能計費器設計論文
- 下一篇:單片機通信性能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