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扶貧模式研究
時間:2022-05-22 02:54:03
導語:電子商務扶貧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電子商務扶貧概念。“電商扶貧”,即電子商務扶貧開發,就是將今天互聯網時代日益主流化的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作用于幫扶對象,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改進扶貧開發績效的理念與實踐,這個概念最早是汪向東教授提出的。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的最新要求和國務院“電商國八條”中指出電商扶貧就是動員政府、電商、生產經營主體和社會各方力量,通過完善貧困地區的相關基礎設施,建立“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理念和體系,幫助提升貧困地區農戶和生產經營者的電子商務運用能力,促進當地農產品及特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品牌化建設,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帶動就業和創業,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從而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系列舉措。總的來說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用電子商務的方式來促進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1.2電子商務扶貧意義。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給貧困地區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提供了創業致富的機會。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各大電商巨頭也紛紛進入農村電商市場,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動力。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產品的銷售,還可以帶動當地物流、網店服務等“電商”相關產業,及餐飲、住宿、旅游業等服務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升級。1.3電子商務扶貧可行性研究。1.3.1社會可行性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在越來越廣闊的范圍內被市場主體和社會大眾所接受,農村電商、縣域電商也正如火如荼。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6-2017)》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線上零售額超過5376.2億元,同期增長38.1%,高出城市線上零售環比增速4.9個百分比。農村線上零售額在全國線上零售額的占比率持續提升。1.3.2政策可行性“淘寶村”爆發式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子商務脫貧致富,“電商扶貧”經歷了一個從市場自發到政府介入的過程,并且政府將電商扶貧作為目前打贏扶貧戰的中堅力量。電商扶貧試點的開展首先在甘肅隴南等地開始,當地政府在各方面積極支持,人員培訓,技術幫扶,資金支持,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電商”聯動機制。1.3.3技術可行性。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電商”巨頭也紛紛涉足“電商扶貧”,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的“星火試點,千縣燎原”計劃,1號店的“一縣一品,一店一品”等,這些都為開展電子商務扶貧提供了平臺及技術支持。
2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扶貧的主要模式分析
2.1主要電子商務扶貧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政府和人民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創新與實踐,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創新電商扶貧模式,有效的推動了我國農村電商扶貧的發展,以下是我國電商扶貧的主要模式。2.1.1“淘寶村”模式。“淘寶村”是指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村莊。2013年,阿里研究院了20個中國“淘寶村”,經過四年的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淘寶村”實現新突破,超過了1000個,共計1311個。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淘寶村的模式快速發展起來。“淘農村”模式主要是由零散的農村“網商”、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及終端消費者構成。各農村“網商”多采用自產自銷的方式,自己組織進貨、生產和銷售環節,通過淘寶等電子交易平臺進行經營。2.1.2農村電商產業園區模式。農村電商產業園區模式是指以農村電子商務為主線,引進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信息軟件、設計研發等一系列圍繞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現代產業,以此優化整個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專業產業園區,將原來相對分散的農村“網商”集中起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實現更大的規模效益。2.1.3民生電商。O2O雙線扶貧模式O2O(OnlineToOffline)雙線扶貧模式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為加快響應國家進行的扶貧開發工作,蘇寧和國務院扶貧辦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借助目前大數據分析工具、結合互聯網方式以及蘇寧自有的物流配送體系,實現“精準扶貧”,并選擇“農戶+企業+基地+電商”的方式去探索O2O雙線扶貧模式。蘇寧選擇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貧困區域建設100家直營店和服務站,并與地方扶貧辦及國務院扶貧辦合力打造“10.17消費扶貧購物節”,積極宣傳公益扶貧;并協助地方政府培育專業電商人才隊伍,開拓貧困區域發展的“網絡第二空間”,形成“一個實體,兩個引擎”的發展格局,著力于“資源高效匯聚,區域塌陷有效縫合,民眾收入差距縮小”的發展目標達成。2.1.4甘肅隴南模式。我國的電子商務扶貧始于2013年的甘肅省隴南成縣的實踐。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秦巴山區連片特困片區,當地政府為了解決農產品難賣、農民增產卻不增收問題,與民眾積極主動求變,“把如何破解‘農民收入哪里來’這一難題作為主要方向,探索以微媒體營銷為主要手段,以當地核桃線上銷售為突破口,運用新媒體來發展當地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改變了當地特色農產品“多而不強,優勢不優”的現象,促進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與農產品價值增值,在扶貧開發方式上取得了新進展,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電商扶貧”的扶貧新模式。2.1.5江蘇沭陽模式。沭陽模式是一種以特色農業產業為依托,以保持農村原有機理和風貌為前提,由廣大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實現農業產業升級,并在政府的合理引導下形成農村電商生態體系,促進人與土地和諧發展,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互聯網+三農”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其中,農民、農業和農村是沭陽模式發展的核心,電子商務是沭陽模式發展的基礎,創業創新是沭陽模式發展的動力,政策環境是沭陽模式產生的催化劑。2.1.6江蘇沙集模式。沙集模式指的是這樣一種模式,即:農戶自發、主動應用既有的公共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直接對接市場;網店數量在農戶積極開設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形勢,由此帶來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通過網店數量的大規模增長直接帶動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之相關的各種市場條件慢慢適應其運行發展,塑造出以農戶為主要角色、農戶網商起主導作用、多種市場角色合作競爭的新經濟生態圈。這個經濟生態圈又促進了農戶“網商”的進一步創新發展。“農戶+網絡+公司”之間相互作用、促進發展,形成網絡信息時代新農民的創新創業致富新路。
3電子商務扶貧模式的優化及創新設計
電商扶貧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扶貧模式,這種模式有很多種方案,最好的則是因地制宜,針對上述電商扶貧的優勢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結合當前農村電商扶貧實際情況,創新性地提出了兩種電商扶貧模式的優化設計方案。3.1“創新政府+高校+企業+農戶”四位一體模式。“政府+高校+企業+農戶”四位一體模式,分別對應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人才、渠道、貨源問題,可以實現發展中的閉環,但需要政府、高校、企業、農戶聯合子商務為發展主線,重點引進電子商務、信息軟件、設計研發、倉儲物流等一系列圍繞“電商”發展的企業,依托高校人才培養、政府政策支持,實現產業集群優勢,其主要構成模式見(圖2)。圖2“政府+高校+企業+農戶”(政策支持、人才、渠道、貨源)四位一體模式“政府+高校+企業+農戶”四位一體模式從政策、人才、渠道、貨源等方面對湘西南貧困地區的“電商扶貧”提供了全面支持。政府的扶持,著力解決交通條件差,網絡覆蓋面窄等限制當地“電商扶貧”的硬件設施問題,同時促進了當地物流業的發展。并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的建設,創造電商氛圍,起帶頭作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產品,調動當地人民的積極性,完善配套設施,保障服務支持。與高校合作解決了電商人才匱乏的問題,高校的電子商務學生及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為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的技術、運營等方面提供服務,高校老師可提供和開展“電商”相關方面的知識培訓和講座,為政府扶貧工作人員及農民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及計算機知識,培養互聯網思維。甚至有意向的學生可以去當村官,更為深入實地的去了解當地農民狀況,為其帶去互聯網思維,引領他們依靠互聯網、電子商務脫貧致富。全方位為開展“電商扶貧”的企業的組建以及與電商平臺的合作與支持,充分保障了在“電商扶貧”中其他軟硬件服務,如銷售渠道,宣傳推廣等。新模式下,農民更懂“電商”,對其更有信心,更有“電商”意識,并不是有了互聯網產品就都能賣出去,農民通過消費者和市場反饋,對產品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保證貨源的高質量與特色,將走出去的產品形成品牌,提升自身價值,具有競爭力,而不是一味打著扶貧口號,在互聯網上博取同情心,售賣產品。總的來說,“政府+高校+企業+農戶”四位一體模式,打造電商產業園區,不僅僅是將的特產通過“電商”平臺流通到消費者手里,其實也要利用產業園區內的各項優勢資源,發展旅游業,開展線上推廣。通過四位一體模式,讓特色水果獼猴桃,黃牛肉,形成自己品牌,的獨特旅游資源不再是無人問津。通過四位一體模式,帶動農業、加工業、旅游業全面發展,農民增收創業,脫貧致富奔小康。3.2“政府+特色文化+旅游+。農業”,實現農、文、旅相結合通過打造良好的生態農業,迎合當今市場需求,如搭建藍莓產業等形成生態農業達到一定規模后,通過將種植園改為景區,再結合湘西南地區獨特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如土家文化、苗寨文化等等,吸引眾多游客,最后實現旅游業的興盛,而旅游業的興盛又將反哺著農業的發展和進步,從而實現農、文、旅相結合,給農民帶來了真正的效益。
作者:李伊 王夢黎 張芳群 張艷芳 單位: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家攝影在電子商務的新發展
- 下一篇:泵站工程精細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