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思考

時間:2022-01-22 11:23:14

導語: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思考

【摘要】本文概述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法律的缺位及其立法的必要性,探討我國法律實施的可行路徑:法律保護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可以變廢為寶;積極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監督管理職能;政府相關宣傳部門加大宣傳廢舊手機對環境造成的隱患;借鑒國外以及索尼、蘋果公司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關鍵詞】廢舊手機;環境污染;健康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廢舊手機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不僅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命健康,而且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及資源戰略造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廢舊手機的處理,應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社會、人民大眾的高度重視,采取各種科學、合理、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因此,將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納入到法治軌道,建立、完善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制度,對于推進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產業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和諧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我國共有手機用戶12.93億戶;消費者平均15個月更換一部新手機,由此,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平均每個受訪者擁有過四部手機,只有1%的人會將廢舊手機送去回收,低于3%的全球平均值和英國9%的最高值;另外,5%的中國受訪者直接丟棄了舊手機,49%的人把手機擱置在家里;30%的人選擇送給別人;12%的人會出售自己的舊手機。有70%的人沒有考慮過回收廢舊手機。

1、多數消費者觀念滯后

對廢舊手機可能造成的環境危害認識不夠,選擇回收處理意識不強,隨意丟棄及放置現象嚴重。

2、政府相關部門缺乏相關的監管措施

監督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廢舊手機經不法商販隨意翻新、倒賣,擾亂了正常的手機市場秩序,產生諸多社會問題,甚至導致產生了違法犯罪現象。

3、處理廢舊手機不規范,影響人民身體健康

處理技術落后、成本較高。為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對于回收處理廢舊手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遭受侵害。廢舊手機上附著大量細菌,長期放置家中或讓兒童隨意玩耍,成為疾病的感染源,導致疾病的發生,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隱患。

4、手機行業相關責任主體缺失

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責任主體主要包括手機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在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理沒有做出具體的法律規范,導致相關責任主體隨意性較大,權利義務模糊,無法有針對性的做出具體的處罰措施。

二、目前規范回收廢舊手機的主要法律規定及其適用情況

1、相關法律對于手機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該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2月29日修訂。該法實施的目的就是從根本上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最大限度的減輕或者消除對人民群眾健康和環境的危害。但是,對于手機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

2、有關環保法于電子產品集中、回收處理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該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29日修訂。該法適用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法。但是,對于電子產品如何有效地集中、回收處理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

3、《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廢舊手機回收制度

《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規定了所有含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國家限制物質的電子信息產品的污染控制,但是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廢舊手機回收制度。4、《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廢舊手機沒有列入其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08年8月20日國務院第23次常務會議通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實施范圍包括冰箱、電視機等,但廢舊手機沒有列入其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第一批)》和《制訂和調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的若干規定》。目錄中包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微型計算機(以下簡稱為“四機一腦”)5類產品。但是,對于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理,這部法規都沒有做出相關規定?!稄U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自2016年3月1日起實施。新版目錄在舊目錄“四機一腦”的基礎之上新增9類電器電子產品——吸油煙機、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監視器、手機和電話單機。

三、廢舊手機回收處理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得當,可以有效地利用資源,循環使用。但是,如果處理回收不得力,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對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侵害。因此,建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保護是十分必要性的。

1、法律保護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可以變廢為寶

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將全國的廢舊手機全部回收,每年可回收約1億部,總重約1萬噸,可提取1500公斤黃金、3萬公斤銀、100萬公斤銅,還有45%的塑料、10%的陶可再利用。美國環保局估計,美國每回收100萬部手機,可熔煉3.5萬磅(約合1.59萬千克)銅、772磅(約合350千克)銀、75磅(約合34千克)金和33磅(約合15千克)鈀。如此,就可以少從地下采集同等數量的礦產。

2、廢舊手機回收處理法律保護可以有效地減少環境污染

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據有關部門統計:一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強度是普通干電池的100倍,可污染6萬升水,這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1000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能力抵得上一個小型造紙廠的污染。若處理不當,廢舊手機中的重金屬,尤其是鉛、鎘、汞等重金屬,對土壤和水源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四、處理廢舊手機的建議

廢舊手機的處理,既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齊抓共管,各負其責,從根本上解決。

1、立法機關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立法機關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擴寬渠道加大回收力度,規范廢舊手機的利用和處理。立法是促進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制度化、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促進廢舊手機回收利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保證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的重大舉措。因此,我國必須在參照國外立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并根據已有的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和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以規范廢舊手機市場的混亂局面。同時,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明確公民的環境權。

2、積極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監督管理職能

加強對廢舊手機電池回收處理的協調和監督管理,打擊廢舊手機污染環境的行為。同時,也應有責任、有擔當,承擔起廢舊手機回收的責任,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手段,建立起相應的獎懲機制激勵,使一些有良知、有責任心的企業參與到該行業中來。盡快建成覆蓋城鄉的定點回收站,以方便群眾。

3、政府相關宣傳部門加大宣傳廢舊手機對環境造成的隱患

應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環保節能意識,穩妥地處理廢舊手機。要加大宣傳廢舊手機對環境造成的隱患,利用媒體、網絡營造輿論;要加強學校教育,使他們意識到廢舊手機的危害性;組織號召社會各個階層積極參加回收廢舊手機的行動,并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4、借鑒國外以及索尼、蘋果公司的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借鑒美國、德國、英國等國以及索尼、蘋果公司的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對于手機生產商、銷售商,對使用期內的產品負責,并承擔廢棄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置等一系列工作,同時,對于消費者交回來的一些廢舊手機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作者:王彥兵 單位:中共濰坊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