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立法現狀論文
時間:2022-01-31 06:27:00
導語:網絡立法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網絡發展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
(一)網絡安全問題
我國乃至世界,可能表現得尤為突出的安全性問題主要是黑客和病毒。網絡黑客利用自己掌握的電腦知識和技術,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訪問計算機文件或網絡,干擾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轉,竊取他人機密數據資料,甚至進行犯罪活動。計算機病毒具有可傳播性、可潛伏性、破壞性和可激發性,其運行對于計算機和網絡具有巨大的危害和破壞性。
(二)網絡侵權問題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使得知識產權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第一,商標問題。傳統的商標保護具有地域性,而全球網絡的建立與網上商標的注冊和使用卻使商標的地域性、侵權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對現行的商標法提出了挑戰。如甲未經乙同意,就在自己網頁上設置了乙的網頁鏈接,這就造成了甲侵犯了乙的商標權等。第二,域名搶注與使用引發的法律問題。域名是指企業、組織等在網絡的名字,它與商標很類似,可以作為企業的標志和形象,也屬于知識產權范疇。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域名搶注,很多知名企業和商標被別的以商業利益為最終目的的機構或公司惡意搶注等。第三,網絡傳輸引起的版權問題。如果網頁是作品,版權歸誰所有以及不斷更新的網頁如何被認定是作品等。
(三)網絡隱私問題
捍衛和尊重隱私權與網絡發展幾乎構成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網絡社會中,用戶不可避免地要向他人提供一些個人信息,但用戶卻不能控制其私人信息將被傳播,也無法限制他人公開信息的程度,而且可能會有一些不法之徒通過入侵電子郵箱等方式竊取用戶的私人信息。甚至某些網絡經營機構,違反職業道德,把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當作商品出售或向他人提供。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信息網絡已經成了隱私的終結者”。
(四)網管秩序問題
除了如上所述的利用網絡侵權或犯罪的情形之外,當事人為獲取非法利益,違反國家或政府制定的網絡管理規則,未經批準設立網絡服務站點,在不當的時間,提供非法的網絡服務等。盡管這種表現沒有直接侵害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或構成犯罪,但仍然對網絡管理秩序造成了危害,應依法管制。
(一)層次方面。目前我國網絡立法力度不夠,立法層次低,多停留在部門規章的層面上。絕大部分法規屬于國務院及其信息產業部、公安部等相關部門頒布的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大量的地方性法規,還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只占很小比例,該層面上的網絡立法還很薄弱。這說明我國尚未形成一個以基本法律為主干,以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為補充的專業性網絡法律體系。
(二)內容方面。現代國家中的法律是調整各方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準則。權利和義務是法律制度核心的內容和要素。法律要保障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促使法律關系主體行使義務。而通對我國網絡法規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網絡立法存在失衡現象。所涉及的內容多為信息系統與網絡安全方面,遠遠不能覆蓋網絡產生的各種法律現實問題,從而使許多重要而實際的網絡問題缺乏法律引導和規范。正是由于網絡立法內容寬泛,針對性較差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網絡的健康發展。
(三)效力方面。目前我國網絡立法集中在部門規定層次上,多數是針對本行業或本領域在計算機網絡中的安全和使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規范網絡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從法律效力方式來看,制裁手段較少,處罰力度較小,法律效力較弱。并且現有網絡法規關于宏觀調控描述較多,而規范微觀行為的描述相對不足,且存在各自為政、交叉重復、資源浪費等弊病,這就導致其可操作性差,效力低。
(四)體系方面。與國外現有網絡立法體系相比,我國網絡法律體系結構還存在較大缺陷。其一,表現為法律條文的詳細程度較差,重復規定較多,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其二,表現為法規的完整性不足。現有網絡立法存在著立法零亂現象,規范網絡的條款分散于不同的規定、條例、辦法之中,既難以知法,又難以執法。其三,表現在權利與義務在結構上的不一致性,未能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二者在功能上就相應地難以互補互促。
三、完善我國網絡立法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一部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大法。就我國現行的網絡虛擬空間來說,只有一些相應的行政規章,嚴格意義上的網絡法律還沒有頒布,但隨著網絡實踐的不斷深入和網絡越來越融人生活,制定和頒布這樣一部法律顯得越來越迫切。其所制定的法律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應當盡量注意與現行法律的銜接與協調。在加快完善的同時,應將新舊更替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二,要充分反映網絡經濟的特征,合理完善、科學規范。信息網絡在技術上實現了飛躍與融合,一律將紙面環境中的傳統法律適用于其中,必定阻礙它的發展。因此在完善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時,應準確把握網絡經濟的特征,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和諧的法律環境。
(二)建立網絡媒體分級的規章制度。許多國家都有專門的媒體審查、分級制度法規和專門負責的機構。例如美國的“娛樂軟件定級委員會”,曾按照娛樂軟件中的暴力、性主題、語言、煙酒、賭博等內容出現的程度及情況對網絡制品進行從適宜6歲以下兒童到成人的多層分級。
(三)加強網民的網德教育。學校和媒體都要承擔起提高網絡素養,加強網絡公德意識的責任。要教育網民不要隨意向別人或者網友透露自己的IP地址,以免受到別人的攻擊;注意保護自己的信箱密碼(密碼的設置最好在三位數以上,并且應用數字和字母符合相結合的方法設置),這樣既可以保護個人的隱私,又可以防止不法之徒盜用信箱傳播非法言論和病毒;不要隨便從不知名的網站或個人主頁上下載程序,因為這可能涉及版權問題,這些程序也可能附有病毒。不主動去尋找或者接觸網絡色情、淫穢信息,自覺抵制這些不良信息對自己身心健康的誘惑或者干擾、不在網上隨意虛假的、惡意的、不負責任的信息,自覺維護網絡秩序。
參考文獻:
[1]胡榮.完善我國網絡立法的必要性及思路[J].晉中學院學報,2008,2,25(1).
[2]趙興宏.網絡技術發展與立法適時跟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0,3(4).
[3]王軍.透過網絡行為分析中國網絡立法現狀[J].問題與對策,2007,10.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這把“雙刃劍”在給社會帶來曙光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法律問題。然而我國目前網絡立法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網絡立法,以便更好地促進網絡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網絡立法現狀對策建議
- 上一篇:社會保障立法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公民的保密義務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