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類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研究
時間:2022-04-11 03:26:31
導語:法制類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進步讓新媒體走進大眾的視野,成為新型的媒體發展潮流。用手機、IPAD上網觀看視頻成為主流,大眾更愿意在網上看視頻,新媒體的不斷壯大帶給電視媒體巨大的沖擊,這使得電視媒體的地位急需穩固。
關鍵詞:法制類節目;電視媒體;新媒體;合作共贏
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發展,是當下媒體發展創新的趨勢,順勢而為融合二者的優勢,面對契機整合運營狀況、革新傳播方式,拓寬宣傳范圍,讓二者發展穩固、快速。中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制國家,電視媒體也好,新媒體也罷,所制作的法制類節目非常重要。本文以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發展的作用為理論基礎,探究二者合作發展的策略,使其有效合作實現共贏的目標。
一、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發展的作用
(一)節目內容更具代表性。各大媒體慘烈的競爭中,電視節目內容類、形式雷同的現象日益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結合,借助電視媒體的技術優勢,針對各大電視臺的法制節目進行全面深入了解,憑借新媒體整合、分散發掘等技術優勢,探究預估大眾的愛看的法制內容或者需求,通過匯總結果,依據該分析結果,制作出有代表性,內容精良,觀眾喜愛的法制節目。(二)傳播途徑更精準。用戶分析給電視媒體節目的制作帶來重要的參考依據。了解大眾的觀看習慣與愛好,滿足觀眾需求有針對性的制作法制節目。電視媒體用戶分析技術方式單一且不完備,新媒體快速、高效、客觀用戶數據分析更加精準。通過新媒體精準的數據,從觀眾的需求出發,“量體裁衣”制作獨特、個性化的發展節目,讓觀眾可以隨意挑選節目、調整節目順序等。(三)節目效果評估更科學。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自媒體時代到來,以往電視媒體節目效果評估系統已落伍,新媒體全面分析系統,彌補了電視媒體信息不完善,技術落伍,流通受限等數據分析缺點。新媒體以數據分析范圍廣、處理技術快等優勢對法治節目進行全面分析,整合分析結果,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學的節目效果評估體系。(四)大眾參與互動。新媒體與電視媒體合作在發展的過程中,大眾對電視媒體的參與互動程度加深,新媒體用戶分析系統整合出大眾所關心的法制話題,根據話題制作精良的法制節目,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最佳時間通過媒體傳播給大眾,讓大眾根據自己的喜好、時間選擇觀看模式,并且能夠自主的進行互動分享,同時還能探討反饋意見。
二、法制類電視節目與新媒體合作策略
(一)革新運營模式進行多元化傳播。新媒體的優勢讓電視媒體發展陷入困境,二者結合電視媒體堅守自身優勢,吸收新媒體的優點,創建節目多元化的傳播模式,使電視媒體有多元化的運營模式,據相關數據顯示,70%以上的新媒體用戶喜歡用電視媒體看新聞聯播、法制節目等,而新媒體用戶用網絡、電腦主要是觀看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由此可見觀看法制類節目大眾更傾向于電視媒體。比如央視的《社會與法》頻道與新媒體的網絡平臺合作,每星期五下午都有嘉賓律師網絡在線與大眾探討交流,解答法律問題。多數的嘉賓律師都是《法律講臺》、《熱線12》等節目主講嘉賓。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結合,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既打造了電視媒體法制欄目的品牌,又增加了欄目主持人的知名度,對市場進行了全面分析,讓節目有了一定的運營營銷策略,使節目的傳播范圍更廣,提升了節目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可謂一舉多得。(二)拓寬宣傳渠道。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通過新媒體在網絡上進行預告宣傳,讓大眾在最快時間內了解節目內容,以及節目播放時間,像央視一套的《今日說法》采取以案說法、大眾參與、專家評說的節目樣式。為百姓辦實事,普法制,推動監督執法;直播法制節目有新媒體傳入網絡,大眾在新媒體上隨時觀看,反復播放法制節目是最好的宣傳類型,不僅提高了法制節目的知名度,反復播放迎合了大眾的需求,拉近了節目與大眾的關系,使大眾更加喜歡法制節目;電視法制類節目通過新媒體開通微博、公眾號、APP等傳播工具,讓大眾隨時了解最新資訊,為大眾快速及時的找到相關法律問題,同時拓寬了法制節目的宣傳渠道。(三)傳遞法律知識與民眾增強交流。《大家看法》是CCTV-12的一檔大眾互動法制節目,對當下熱門的法制事件進行深度刨析和提出警示,在《大家看法》節目中,用紀實的手法跟蹤當事人親歷法治事件的過程,把觀眾帶進當事人最生活化的狀態當中,從法律的角度揭示客觀現實,從而達到欄目普法、守法、用法和參與法律構建的目的。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進行交流互動,進行網絡、電視在線解答,提高了大眾的法律意識,增加了法制節目的活躍性,真正做到了新媒體與電視媒體合作共贏的局面。綜上所述,順應時展,法制類節目找準契機與新媒體合作,挖掘現有資源從而擴大法制節目的價值、影響力,滿足民眾需求的同時,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沈正賦.新媒體時代電視面臨的生存挑戰與發展機遇[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10:1-6.
[2]王長瀟.電視與新媒體合作發展模式探析[J].當代傳播,2012,02:67-69.
[3]黎斌.電視電視與新媒體合作發展的轉型戰略分析[J].電視研究,2011,05:16-19.
[4]王大勇.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研究[J].科技傳播,2014,614:38-39.
作者:趙碩 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紅色歌曲在思修課的運用
- 下一篇:社會轉型刑法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