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會性質組織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0 04:19:00
導語:黑社會性質組織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作為當今世界的一個熱點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本文通過對甘肅省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特點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方針,預防、打擊和制止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關鍵詞:甘肅省黑社會有組織犯罪特點成因對策
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作為當今世界的一個熱點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我國大陸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大約從80年代中葉在東南沿海一些城市冒頭,迄今大致有20年左右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大發展,在內地許多地區不同程度都出現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近年來,甘肅省公安機關多次開展以打擊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和流氓惡勢力為重點的嚴打斗爭,先后摧毀了李捷、李智為首的“李氏兄弟”、“陳氏兄弟”、李元杰為首的一大批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狠狠掃蕩了各種流氓勢力。但同時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畢竟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現象,為配合專項斗爭的深入,了解掌握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特點及存在原因,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趨勢,正確認識斗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把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其滋生曼延。
一、甘肅省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特點
縱觀甘肅省公安機關近年來破獲的一批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些共性。這些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除具有團伙犯罪所具有的專業化、職業化、智能化、暴力化等特點外,還具有一些區別于其它犯罪的特點。
(一)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時間跨度較長。
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都有一個萌芽滋生發展的歷程,其時間跨度數年、十幾年不等。其最初形式總是表現為一般犯罪集團或惡勢力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等。隨著其成員的不斷擴大,組織結構、制度的逐步完善,慢慢演變為一個個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蘭州市李氏兄弟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80年代初李智糾集一伙社會閑散人員,自稱老大,經常出入各種卡廳、酒吧,打架斗毆、尋釁滋事。90年代初李智、李捷、李暉兄弟三人成立一家公司,以暴力討債、收“看場子費”等形式在娛樂業稱王稱霸。90年代后期終于形成了帶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于2001年被公安機關鏟除,其形成時間前后跨度達十幾年。
(二)黑社會性質組織呈金字塔型層級結構,犯罪主體以刑滿釋放人員、社會閑散人員和外來人員為主。
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內部分工明確,等級森嚴,幫規嚴格,有一整套反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作為精神聯系紐帶。如蘭州市丐幫殺人搶劫團伙內有幫主,有團伙的統一標志,并制定有極為嚴厲的處罰規定。對賣水、企圖或已經逃離團伙、獨吞錢財、犯上等處罰時,有老大指派團伙成員采取毒打或用刀刺﹑砍﹑捅等手段,甚至殺害。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頭目和骨干分子以刑滿釋放、勞教減除人員和有前科劣跡的當地人為主,犯罪意識強,有長期作案和對付公安機關打擊的經驗。其外圍人員一般由社會閑散人員組成,年齡一般在30歲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以為犯罪集團賣力而生,對犯罪集團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一旦出事便逃之夭夭。
(三)犯罪手段具有暴力性、多樣性、瘋狂性等特點,且具有逃避打擊的能力,其社會危害性較大。
從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看,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大多集多種犯罪于一身,具有暴力性、多樣性、瘋狂性等特點。明里往往表現為聚眾斗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行為,暗里則雇傭殺人、買賣槍支、彈藥、搶劫、殺人,無惡不作。2002年4月抓獲的李元杰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以蘭州市“VJ”迪廳為據點,分別在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等地實施綁架、殺人埋尸、入室搶劫、強奸、輪奸、暴力討債等犯罪,瘋狂作案69多起,其中殺人4起,入室強奸3起,搶劫27起,給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李元杰之流犯罪手段極其兇殘,令人震驚,他們曾將一名女子輪奸后,又各持鐵棍逐個朝該女子頭部擊打,直至死亡。
(四)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逐步向黨政,司法機關滲透。
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已不再將是否有“保護傘”作為認定一個犯罪集團是否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標志,但幾乎每一個黑惡勢力非法聚斂了大量財富,完成了所謂“原始積累”后,都會撈取政治資本,向政府部門滲透,拉攏黨政干部,以官護黑。有的黑惡勢力甚至操縱基層選舉或親自當選基層領導干部。甘肅李氏兄弟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之所以橫行蘭州,無惡不作,長期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而未受到打擊,其根本原因是李氏兄弟的父親曾是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的副檢察長。同時李氏兄弟也多次利用金錢腐蝕,拉攏司法人員為其違法行為廣開“綠燈”。權錢交易,這種權利的錯位傾斜,直接導致社會治安秩序的松懈,對黑惡勢力加以“保護”。最近國務院調查組對廣西南丹縣龍泉礦冶總廠拉甲廠、龍山廠的安全事故調查,也查出有涉黑勢力參與其中。
(五)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成員文化素質較低。
無論是農村黑社會性質組織還是城市黑社會性質組織,一般都以無業游民為主。北京大學犯罪學專家康樹華先生的研究表明,當代中國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80%的成員不工、不商、不農、不學,是終日四處游蕩、不務正業的無業游民。這些人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初中以下占93%),缺乏社會公德,法律觀念淡薄,謀生技能差,大多有賭博、、打架斗毆、好吃懶做的惡習。如蘭州市和政縣馬家保村尕李家村的馬海比家族黑社會性質組織,全家4代37口人,沒有一個人識字,在他們看來只要有棍棒刀槍,就有了一切,集“文盲、法盲、流氓”于一身。
(六)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成員逐漸年青化。
從甘肅省近幾年來查獲的幾起涉黑案件,我們可以看出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成員年齡大多都在20歲左右。青少年時期正是個體由半兒童半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生理變化快,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加上閱歷淺,知識經驗貧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是非辨別力差,使其成為違法犯罪的高危人群,成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主要成員。同時,改革開放后,境外恐怖、音像、書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對暴力、恐怖、色情活動及封建幫會思想,黑社會亞文化的渲染與傳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盛行。這一切都使青少年特別是易犯罪青少年感到迷茫、困惑,他們經不起誘惑,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步入黑社會性質組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二甘肅省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成因
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作為一種犯罪類型,與其它犯罪一樣,有其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社會根源,就甘肅省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形成又有其特定的原因。
(一)當地公安機關對苗頭性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問題認識不足。
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多數是從一般的違法犯罪活動起家的,之所以最終發展為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主要原因之一是當地公安機關對他們開始的“小打小鬧”認識不足,認為是普通的刑事案件,有的把幫幫伙伙的相互廝殺,簡單地認為是“黑吃黑”、“狗咬狗”;把那些打架斗毆、欺行霸市的行為孤立起來,當作是一般治安案件處理,而未將其所有犯罪行為聯系起來作全面分析,沒有看清其本質和危害的嚴重性,因而對黑惡勢力掉以輕心,麻痹大意。正是在這樣的縱容下,一些幫會、流氓惡勢力逐漸擴張,最終發展為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
(二)黑社會性質組織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黑社會性質組織的三大支柱是兩勞減釋人員,社會閑散人員,團伙犯罪分子,而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我省正是這三類高危人群的重災區。只要條件具備,這三類人員極易組成犯罪團伙,并進一步向黑社會性質組織發展。目前,由于大量的“兩勞”人員和社會閑散人員無法安置,無人管理,其中一些人員出于貪圖享受或仇視社會便網絡不法分子組成犯罪集團從事“黑惡”犯罪活動。而被盜丟失的軍警槍支和相當數目的仿制槍流散社會也為其提供了發展條件。同時歷史上幫派結社,舊社會封建幫會影響仍然存在,再加上省內當前一些單位、個人為追求經濟利益,大量引進、傳播反映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影視作品,對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滋生、蔓延起到了誘發和示范作用。
(三)組織嚴密,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兇殘性,使得黑社會性質組織屢屢逃過查禁。
首先,黑社會性質組織有明確的組織分工和紀律,犯罪有較強的隱蔽性、兇殘性,對外密不透風。其次,黑社會性質組織具有一定的經濟社會實力,力量大。再者,黑社會性質組織黑商結合,政商一體,容易蒙騙社會。黑社會性質組織的上述三個自身優勢,使黑社會性質組織屢屢逃過打擊。當前群眾不敢報案或報案不及時使黑社會性質組織得不到查禁。有些群眾怕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后臺硬,執法機關不會動真格查處,更怕執法機關里面有腐敗分子給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有的則怕犯罪分子同伙報復,更怕犯罪分子關了幾天出來后報復因此寧人息事,豈不知這一切都助長了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滋生和蔓延。
(四)立法相對滯后,打擊不力,是黑社會性質組織滋生、蔓延的又一重要因素。
1997年3月通過的新《刑法》中規定了一系列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名,但是比較原則、寬泛,極易造成法律適用上的誤差。2000年12月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出臺?!按蚝诔龕骸倍窢幰郧埃鞯貙谏鐣再|組織犯罪的現狀沒有認真作過系統的調查研究,反黑工作是處在自發的階段。由于涉黑案件投入大,辦案周期長,面臨阻力大,民警缺少執法實踐和相應的業務培訓,公安機關辦理涉黑案件往往孤立辦案,就案論案,直接削弱了打擊效能。
三甘肅省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對策
甘肅省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今后一段時期仍將繼續存在和發展,犯罪領域繼續擴大,政治滲透加劇,并可能省內外,境內外黑社會勢力相勾結,形成跨區域,跨省、市甚至跨國界的黑社會犯罪組織。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針對涉黑犯罪組織的產生發展的原因及其活動的規律特點,有的放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予以打擊。
(一)深入排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和流氓惡勢力犯罪線索。
為了有效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防止其發展蔓延,我們必須多渠道,多層次,全
方位搜集犯罪線索,深挖涉黑犯罪組織和流氓惡勢力,決不能坐等其形成氣候再去打擊。
1、深入基層,認真排查社黑犯罪線索。
基層派出所,刑警隊和治安隊要適時組織警力深入到鄉鎮、村、街道、居民小區、廠
企業、交通沿線、物資集散地和農貿市場,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從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深挖涉黑和流氓惡性勢力犯罪線索。對獲取的線索,要逐一登記造冊。公安機關領導同志要深入群眾微服私訪,注意發現漏排的原因,及時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大造宣傳聲勢,形成輿論氛圍。
在抓好內部排查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的
力度,大力宣傳公安機關打擊涉黑犯罪的決心和采取的措施,宣傳黨委,政府對打黑工作的態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和支持公安機關的打黑工作,積極檢舉揭發涉黑、涉惡犯罪線索。通過召開公捕公判大會,公開審理涉黑犯罪分子,壯大斗爭聲威,教育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同黑惡勢力作斗爭,通過表彰獎勵有功人員和見義勇為的群眾,激發群眾的斗爭熱情。妥善解決因公務傷亡民警和見義勇為群眾的撫恤金和醫療費以及善后處理等問題,保護廣大公安民警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3、強化情報信息工作,努力搜集深層次涉黑犯罪線索。
針對涉黑犯罪組織具有一定的威懾力,群眾存有畏懼心理,要注意使用好秘密偵查手
段,在賓館、飯店、歌廳、舞廳、游戲廳、影劇院、美容美發、洗浴按摩、出租車、出租房屋等涉黑組織成員經常涉足的行業、場所和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重點區域、部位以及與其交往的人員中物色秘密力量,努力獲取一些高層次的情報信息。
4、增強打黑偵查意識,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涉黑線索。
涉黑犯罪組織成員多,涉案數量大,犯罪線索千頭萬緒,只要我們分工細致,隨時可能發現線索,偵查,治安,緝毒,交通等部門在查處傷害,尋釁滋事,聚眾斗毆,侮辱婦女,敲詐勒索,強買強賣,涉槍,“黃、賭、毒”等違法案件,打擊鄉霸街霸市霸,車匪路霸工作中,不要就事論事,就案論案,草率處理。要注意增強打黑偵查意識,深挖細查,一查到底,從中發現涉黑犯罪線索。
5、加強與工商、稅務、文化、商業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拓寬線索來源渠道。
涉黑犯罪組織大多開辦經濟實體,從事非法經營活動,存在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和偷稅漏稅等行為,經常涉足文化娛樂賓館及其他高消費場所,有的還直接經營這些行業,將其作為活動的據點,進行賭博、淫亂等違法犯罪活動。工商、稅務、文化、商業等部門掌握他們大量的違法犯罪事實。公安機關要與上述部門建立聯系制度,從幫助他們解決治安問題的需要出發,在做好治安管理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拓寬視野,從中發現一批涉黑犯罪線索。
(二)強化專案偵查和破案攻堅,及時打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
1、落實打黑責任制,建立專職打黑隊伍。
落實打黑責任制,關鍵是要落實領導責任制,公安機關特別是縣級公安機關的一把手,作為打黑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認清涉黑犯罪的危害,真正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履行“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職責。落實打黑責任制,重在把打擊的責任落到位,建立專職打黑隊伍。打黑工作任務特別繁重和有條件的地方,要設立專門結構,負責協調,指導和開展打黑工作。其他地方要在刑偵部門內設打黑直屬隊。注意加強打黑隊伍的管理和培訓,不斷增強偵破案件的能力和制服犯罪的水平,提高打擊效率。落實打黑責任制,必須落實責任制倒查追究制度。對那些麻木不仁、打擊不力,導致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在一地長期橫行的,要追究當地公安機關主要領導的責任;對因措施不力、畏難退縮,應該打掉的涉黑犯罪組織而沒有及時打掉的,要追究有關職能部門領導的責任;對因敷衍塞責、應付差事,應該發現的涉黑犯罪線索而沒有發現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2、堅持掛牌督辦制度,落實領導包案責任。
基層公安機關要將掌握的涉黑犯罪線索和有關證據材料逐級上報。省公安廳要對影響和危害較大,跨縣、市作案以及縣級公安機關偵辦有一定困難的犯罪組織掛牌督辦。對于關系網復雜,涉及到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當地公安機關打擊處理難度大的涉黑犯罪組織,省公安廳或市公安局要組織警力直接指揮偵辦,或組織異地警力交叉辦案。
3、強化內線偵查,攻克重大涉黑犯罪組織。
對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隱蔽性強,作惡多端,特別是有復雜關系網,強大保護傘的涉黑犯罪組織,要充分利用內線偵查手段。首先要通過秘密手段獲取必要的情報信息,搞清其組織結構,人員分工,活動范圍,犯罪手段等基本情況,為開展內線偵查做好準備。其次是采取“拉出來,打進去”的方式為我所用。
4、抓住薄弱環節,選好突破口,及時破案。
涉黑犯罪組織的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員,大多受過公安機關的打擊處理,具有一定的反
偵查伎倆,審訊難度較大,在審訊時,要在選準突破口和搜集犯罪證據上下功夫。一是在犯罪成員中選好突破口。涉黑犯罪組織雖然作惡多端,但內部人員卻有主有從,我們要努力爭取那些被迫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成員,促其戴罪立功,以次為突破口分化瓦解犯罪組織,達到突破全案的目的。二是在犯罪案件上選好突破口,盡快搜集證據,拿下口供,有目標,有步驟地突破大案要案。三是在使用證據上選好突破口。適時出示能打消其僥幸心理的證據材料,徹底摧毀其心理防線,促使其繳械投降。四是在案件取得一定進展后,在一定范圍內向群眾公布案情,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被害群眾檢舉揭發,從中發現犯罪證據和新的犯罪事實。
5、適時開展區域性的打黑專項斗爭。
有些地區涉黑犯罪活動猖獗,社會各界反響強烈,人民群眾沒有安全感。必須集中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嚴打專項斗爭。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領導,發動社會各界和廣民群眾,營造強大的打擊聲勢,形成多兵種,大兵團整體作戰的態勢,狠狠打擊涉黑犯罪組織和流氓惡性勢力。
(三)鍥而不舍地開展追逃工作,努力做到除惡務盡。
1、掌握破案時機,精心設計方案,力求將犯罪組織成員一網打盡。
偵查涉案成員相對比較集中的犯罪案件,在捕獲首要分子之前要秘密調查,以免打草
驚蛇,同時安排控制力量,對已掌握的涉案成員作好監控工作。破案時要精心設計抓捕方案,集中優勢警力統一行動,每個抓捕小組都要有周密的行動計劃和應變措施,力求將組織成員一網打盡。
2、對“對在逃人員信息系統”中的涉黑在逃人員重新梳理排隊,對重大在逃人員分級督捕。對涉黑在逃人員,要本著數據實,手續全,質量高的原則,及時錄入“在逃人員信息系統”,省、市公安機關刑偵部門要對網上涉黑在逃人員重新進行梳理排隊,實行分級管理。其中影響大,涉案多,危害大,不抓獲會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的在逃人員,省、市兩級公安機關要分別掛牌督捕。危害特別嚴重的要犯,要上報公安部公開懸賞通緝。
3、做好本地及周邊地區的協查聯動工作。
涉黑犯罪組織成員一般均為本地人,對其“勢力范圍”依賴性強,其活動作案及案后逃匿大多在本地或周邊區域。因此,我們要與周邊地區加強聯系,及時通報有關情況,開展區域性的集中統一搜捕行動。各地公安機關都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互相主持,互相配合,共同圍捕涉黑犯罪分子。對跨區域活動突出的,上級公安機關要適時組織跨縣、市,跨地區的集中統一行動,清查、堵卡、搜捕多管齊下,使涉黑犯罪分子無立足之地。
(四)切實做好辦案工作,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涉黑犯罪分子。
1、清除害群之馬,摧毀后臺保護傘。
在嚴厲打擊涉黑犯罪組織成員時,要注意深挖打擊幕后保護人員,消除其賴以滋生和
發展的條件。綜合運用審訊深挖,內線偵查和技偵手段發現幕后人物,搜集有關證據。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協調紀檢、監察和有關司法部門,依法嚴厲懲處幕后保護者。與涉黑犯罪分子構成共同犯罪的,以共同犯罪論處;不構成犯罪但存在干擾公安機關辦案問題或其他違法行為的,要充分運用組織措施,給予較為嚴厲的黨政紀律處分。在查處涉及領導干部的大要案時,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主要領導要及時深入辦案單位,給辦案人員打氣鼓勁,撐腰壯膽,幫助他們頂住壓力,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嚴格執法。對典型案例要予以暴光,震懾和警示違法犯罪,教育廣大干部,鼓舞人民群眾。
2、進一步嚴肅辦案紀律。
涉黑犯罪組織信息渠道多,反映靈敏,我們梢不小心,就可能走漏風聲。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在查辦涉黑犯罪案件特別是涉及內部人員的大要案時,專案組要集中警力,統一認識,協調動作,封閉辦公。參戰人員要嚴守工作秘密,具體工作情況除向負責同志直接匯報外,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對群眾檢舉揭發的線索,也要做好保密工作,嚴防因失密導致檢舉揭發的群眾遭到打擊報復。對工作中發現的泄密問題,要堅決實行倒查,不管是故意還是過失的,都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參考書目:
1、2001年《公安研究》第二期對打擊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對策的思考作者:李東太
2、2001年《貴州公安干部學院》第四期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特點及打擊對策作者:陳勁
3、1999年《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第四期淺論我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特點及對策作者:程源
4、2001年甘肅法制報
5、2002年甘肅法制報
6、2001年甘肅公安報
7、2002年甘肅公安報
8、2002年4月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