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實施路徑
時間:2022-03-11 04:19:48
導語: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及相關政府對節能降耗問題愈發關注。但現階段,環境工程改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能源消耗的程度也較為嚴重。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與民族富強發展的重要決策。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落實以來,對節能減排的控制與管理愈發重視。所以,在環境工程改造中,工程企業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找尋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的最有效路徑,從而保證環境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在環境工程改造中不斷找尋節能減排的有效路徑與解決措施,有利于環境工程改造項目的順利進行,能夠減少資源浪費情況的發生,還能夠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對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從而完成環境工程改造的根本任務。所以,將節能減排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到環境工程改造中,能夠改善與優化自然環境,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概念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社會建設逐漸呈多元化趨勢發展。為使節能減排低碳策略應用到環境工程改造中,相關企業應該對傳統的制度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近年來,我國企業對節能減排問題愈發重視。但仍然有部分企業單位將經濟效益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對節能減排與污染物超標排放不以為意,從而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環境工程要想實現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發展。就應該對企業整體結構進行調整與改進,推動生態經濟的融合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在城市化進程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從社會發展的現狀來分析,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也能夠提升企業在激烈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優勢,為有效控制與降低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本預算,就需要結合科學技術推動低碳經濟的高效運行[1]。
2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實施措施
2.1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加大執行力度。現階段,要想在環境工程改造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相關企業需要加大執行力度,對節能減排工程進行嚴格的監管。國家與區政府需要對節能減排的重要地位進行全新的認識與掌握,并對公共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落實。企業還應該將節能減排作為責任與義務,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并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程度[2]。2.2優化節能減排環境。在環境工程改造過程中,為節能減排策略能夠有效實施,城市企業發展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與規劃,對環境進行治理,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環境工程建設還應該以節能減排為根本任務,構建生態環境體系,從而帶動市場經濟的發展[3]。2.3進一步構建節能減排的市場機制。目前,環境工程企業需要對生產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節能減排管理機制。此外,環境工程企業需要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原則,對環境污染進行合理控制。采用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提升節能減排工作的整體質量與效率。2.4項目規劃環節融入節能減排理念。在環境工程改造中,應該對相關細節進行合理規劃,轉變工作人員的傳統思維,將節能減排理念進行推廣與實施。在環境工程的設計中,應該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其中,以此達到節能減耗的根本目標。節能減耗理念已逐漸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企業發展中,并取得了理想成績。促進了節能減排工程的有效發展[4]。2.5加大節能減排宣傳力度,倡導低碳環保生活方式。為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進行,在互聯網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應該借助多媒體科技,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宣傳力度。為建設生態環境提供有效保障,提升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還可以呼吁城市居民參與到節能減排的活動中,以提升節能減排的宣傳效果,促進節能減排工作高效運行。因此,應該要創建節能減排宣傳體系,宣揚與拓展節能減排理念。環境工程企業還應該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的宣傳活動中,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目標。
3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的有效實施路徑分析
3.1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在環境工程改造過程中進行節能減排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使環境工程技術與節能減排規范在統一制度下執行。例如,在公路環保工程綠化設計中,需要根據綠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所設定的方針政策有科學、理論依據,能夠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在經過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對當地地形、氣候、自然環境及植被生長存活習性等進行充分了解,再對綠化植物進行科學的搭配,增加城市公路沿線的景觀建設,恢復生態功能。在符合城市公路環保建設的規范的標準下,結合實際工程建設的發展情況,對公路環保工程綠化設計做出合理的規劃。遵循設計原則、緊扣設計主題,通過了解公路工程的本質特點,在確保行車安全的背景下,以恢復綠化生態作為根本任務,盡可能減少生態破壞現象[5]。公路環保工程的綠化設計工作的具體實施,要在充分了解公路施工現場的真實狀況的前提下開展。不僅要對公路周邊的綠化環境進行調查,還要對區域整體環境有所了解,充分掌握公路沿線的植被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公路綠化工程的地形、土壤、氣候、自然環境等詳細分析,最終以降低公路主體工程和臨輔工程對原有生態制約的方法,優化公路綠化設計方案。此外,還需要對公路周邊及沿途區域的景觀調查與了解,以保證公路行車安全、達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根本目的[6]。3.2選用環保能源資源。要想有效改善環境工程改造中的節能減排,最有效的辦法是對工程中存在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的再利用,避免了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從而達到了節能減耗的最終目標。此外,在環境工程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首選節能環保材料或是使用節能設備。在公路環保工程綠化設計中,工作人員應該選擇使用無污染、無刺激性氣味,且防腐蝕性較強的設備與涂料,盡可能避免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在對管道類材料進行選擇時,應該要選擇硬度與耐久性、抗腐蝕性能較強的環保材料,能夠降低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在環境工程改造過程中,可以優先選擇使用例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的環保型清潔能源,通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任務。如果是在夜間工作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應該使用能夠保持足夠的光亮,又能夠節省能源的燈具,而不是堅持使用傳統耗能的白熾燈,這樣既保證在夜間施工時有充足的光照,也能夠有效控制能源的使用,從而節省環境工程的成本預算,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目標[7]。3.3廢物回收循環利用。在環境工程改造時,工作人員可以對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舊物體進行回收,實現資源的再次利用,為社會發展達成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提供保障。通常情況下,處理廢棄物的主要方法為深埋或是選擇焚燒的形式,但在使用傳統方法處理廢棄物時,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資源,特別是在對廢棄物進行焚燒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對直接污染大氣環境,還會產生大量的能耗。所以,在對環境工程改造的具體施工過程中,為保證環境不受影響,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廢棄物進行合理分類,實現資源的二次利用。對于可以實現再次利用的資源應該將其放置在固定區域,能夠有效節省時間,方便快速找尋[8]。對于工程中存在的不可直接利用資源,例如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或是污水,為盡量對環境的污染,可以先將廢水集中引入到蓄水池中,在此后可以向蓄水池中加入適量的活性炭,也可以通過安裝過濾凈化器設備等方式,對污水進行沉淀或是吸附等操作,從而達到污水凈化的效果。此外,如果其中存在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的液體,可以將其整理到一處,可用于對公路地面的清洗或是對相關設備設施的清潔擦拭,而對于滿足排放條件的污水可以按照相關要求排放處理。對于廢棄物中的污泥、沙石或是其他雜質,需要對其進行系統化深層劃分。結合雜質的具體狀況,根據雜質類別可以使用高溫堆肥或是粉碎處理等方法進行妥善處理。通過加工使其用作肥料或是其他建設所需的資源,體現其作用與價值。也能夠降低環境工程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垃圾量。在保證環境工程實現節能減排的基礎上,也能夠有效控制環境工程的成本預算,提升環境工程的經濟效益。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任務,其中包含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建設、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等,因此,應該使用科學方法進行有效治理,將節能減排應用到環境工程改造中,能夠促使環境改造工程順利進行,從而提升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所以,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根據環境工程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環境工程改造的具體施工進行規范化管理,盡可能使用環保材料,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對傳統施工模式與施工方法進行完善與改革,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任務,達到以最低生產成本,獲取最高經濟效益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先元.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路徑的研究[J].山西冶金,2017,40(05):47-48+65.
[2]王茹,杜波.淺談環境工程改造中的節能減排思想[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7):177.
[3]龐志文.環境監測對環境工程改造的促進作用[J].民營科技,2013(01):141.
[4]吳雋宇.棕水變綠水———廣州市東濠涌水環境及景觀改造綜合整治工程研究[J].華中建筑,2012,30(12):126-130+133.
[5]王延奎.工廠污水處理站技術改造方案探索[C].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07:398-402.
[6]張復加.金昌冶煉廠技改工程SO_2的控制[C].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冶學術委員會.2002年全國銅冶煉生產技術及產品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冶學術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2002:87-90.
[7]龔大國,毛本將,趙君科,李寬良,劉丹,蘇金明.“凈•污分流———轉化”水環境工程模式[J].四川環境,1998(02):3-5.
[8]孫世群,汪家權,周元祥,崔康平.創辦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71-74.
作者:王輝 黃艷燕 單位:1.陜西眾晟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超高速磨削技術在機械制造的應用
- 下一篇: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