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內控建立高效存貨管理制論文

時間:2022-05-19 10:56:00

導語:完善內控建立高效存貨管理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內控建立高效存貨管理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存貨決策中的風險;存貨日常管理中的風險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存貨決策中的風險就是不能準確將存貨的數量把握在最優水平上、高庫存下的市場風險、存貨的增加要占用較多的資金、在高庫存下,出現市場風險時應做好以下應對措施、詳細掌握企業各種存貨的數量成本、存貨不足的市場風險與應對措施、加大采購費用、在經濟形勢上漲的情況下企業錯失時機、建立科學高效的存貨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控制,確保其行之有效、做好崗位分工控制、取得、驗收與入庫的控制、倉儲與保管控制、領用發出與處置控制、監督與檢查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企業任何資產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存貨是企業重要的流動資產,在管理中有很大的風險,其風險大致可分為存貨決策中的風險及存貨日常管理中的風險。

【關鍵詞】存貨管理風險分析

一、存貨決策中的風險

存貨管理中不僅要保證有適銷對路的存貨和合理的存貨結構,還要研究怎樣把存貨的數量控制在最優化水平上,這就是存貨決策。存貨決策中的風險就是不能準確將存貨的數量把握在最優水平上,即一方面夸大企業正常的存貨需求量,盲目進貨造成高庫存;另一方面看不到企業在未來對存貨的需求量,不能及時補充貨物造成存貨不足。

1.高庫存下的市場風險與應對措施

(1)高庫存下的市場風險

①存貨的增加要占用較多的資金,使企業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加大利息支出,而且會增加與存貨有關的各項開支,如采購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等,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提高。

②在經濟過熱的形勢下會給企業帶來收益,然而市場供求發生變化時,價格發生下滑,高庫存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在經濟形勢急轉直下時,如金融危機,則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③存貨庫存積壓過大,不但影響企業資金的正常周轉,造成資金的浪費,同時也喪失了機會收入,而且長期滯壓,容易發生貶值、毀損、失竊,從而直接形成損失。

(2)在高庫存下,出現市場風險時應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①應該詳細掌握企業各種存貨的數量成本,避免后面的盲目購進帶來新的壓力。

②對市場作出科學判斷,是迅速處理減虧來減輕資金壓力還是等待市場加暖。這時候對市場的走向判斷非常重要,要求有敏銳的市場判斷能力和豐富的銷售經驗。

③應該對現在存貨進行未來生產產品價值的預測,是迅速處理原料還是繼續生產;是繼續生產還是停產或減產,所有這些都必須權衡利弊迅速作出決策。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帶來巨額的虧損。

2.存貨不足的市場風險與應對措施

(1)企業保持較少的存貨,為保證生產經營,必將加大采購費用,影響生產,不利于節省生產時間;同時影響銷售。銷售是企業持續生產經營的前提,如果不能擴大銷售,企業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2)在經濟形勢上漲的情況下企業錯失時機。相對于其他高存貨的同行企業,由于企業庫存量不大,不能從經濟形勢上漲中獲利,這在企業的發展以及競爭中都將處于不利地位。在存貨不足的情況下,出現市場風險時應做好以下應對措施,一方面要確定好經濟訂貨批量,盡可能降低采購費用,及時補貨,避免缺貨。另一方面把握市場形勢,做好市場預測,我們的管理人員要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果斷出擊,對市場進行大力開拓。

二、存貨日常管理中的風險

目前,存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存貨的日常管理不能象現金管理那樣得到重視,還是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銷售和擴大規模上,因此存貨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二是未制定存貨管理制度,雖然有這方面的規定,但僅僅流于形式,而未予認真執行。三是內部控制薄弱。存貨的內部控制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環節,完善的內控制度可及時發現記賬錯誤,有利于防止舞弊。而很多企業或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或雖有但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真正發揮作用,一旦出現紕漏,即實行罰款、降職、撤職,而不是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建立科學高效存貨管理制

企業應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存貨管理制度,并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完善。存貨的日常控制方法應采用存貨歸口分級管理責任制。制定指標部門應參照歷史數據,結合本期實際情況,分解存貨資金計劃指標給企業各有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例如:各種材料物資歸公營部門管理,產品、半成品歸生產部門管理等,各歸口部門負責制定分管存貨的資金定額和具體的管理辦法。然后將各部門分管的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到所屬各級單位和個人,實行存貨的分級管理。

2.完善內部控制,確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貨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存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監督,如采購、驗收與付款;保管與清查;銷售與收款;存貨處置的申請與審批;審批與執行等。其次,授權批準控制,明確審批人對存貨業務授權批準方式、程序和相關控制措施的權限責任,不得越權審批;明確經辦人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對于超越權限的業務有權拒絕辦理,并向上級報告;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人員辦理存貨業務。再次,制定存貨業務流程,明確存貨的取得、驗收與入庫、倉儲與保管、領用發出與處置等環節的控制要求,做好相應的記錄與憑證保管。

(2)取得、驗收與入庫的控制。外購存貨應符合內部《采購與付款》的有關規定;抵頂債務及其他原因入庫的存貨應有有關部門、人員的審批,其價值與質量狀況應符合雙方協議;嚴格驗收制度,重點是對取得存貨的品種、數量、規格、質量和其他相關內容進行驗收;設置存貨明細帳,加強對代管、代銷、暫存與委托加工存貨的管理。

(3)倉儲與保管控制。首先,根據銷售計劃、生產采購資金籌措等制定倉儲計劃,合理確定庫存存量的結構和數量。其次,加強日常管理,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存貨。再次,建立庫存存貨分類管理制度,對企業全部存貨按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訂購難度等為標準,劃分出ABC類,分別管理;對貴重物品、生產用關鍵備件、精密儀器、危險品等重要存貨采取特別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貨的防火、防潮、防盜和防霉變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盤點制度,如有盤虧和盤盈,應分清責任,報告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4)領用發出與處置控制。建立領用審批制度;銷售應符合內部的有關規定;處置時應明確范圍、標準、審批權限和責任;存貨取得、驗收、保管、領用發出、處置各環節憑證資料需妥善保管。

(5)監督與檢查。定期檢查存貨業務的相關崗位和人員的設置情況;定期檢查存貨業務授權批準制度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存貨收發、保管制度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存貨處置制度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存貨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

參考文獻:

[1]邵英.高庫存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會計師,2009.3.

[2]黃曉燕.美英兩國關于存貨期末計價的會計處理對比研究.會計師.

[3]黃曉燕.西方財務會計中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兩難選擇.會計師,2009.3.

[4]徐有宏.存貨核算中個別問題的探討.會計師,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