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對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1 04:40:00

導語:會計對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對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財富和經濟的增長主要受無形資產的驅動,醫院資產結構無形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無形資產對企業的價值貢獻作用凸現。識別和確認無形資產價值及其變動,對引導企業無形資產的投資與后續管理有重要意義。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醫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已經超過50%。本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探討了新準則下無形資產核算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無形資產核算計量

一、無形資產的含義

會計學認為,資產是會計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的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按是否具有實物形態,資產可以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兩大類,有形資產通常包括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原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分為可辨認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2006年我國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認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可辨認性標準是指: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并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于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只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但從會計確認與計量角度而言,局限于傳統的會計確認和計量準則,許多在經濟學上已經確認的無形資產,在會計學中則因無法計量和記錄而游離于會計報表之外,諸如良好的企業形象、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企業的公共關系網絡、企業的營銷網絡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經濟學對無形資產的界定是廣義的,而會計學對無形資產的界定則是狹義的。對于無形資產的理解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無形資產無獨立的實物形態

這主要是相對于有形資產而言,無形資產是客觀存在的而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同時無形資產雖然無獨立的實物形態,但又往往依托于某一特定的實體。如商譽依托于企業整體資產,土地使用權依托于土地等。

2.無形資產具有收益性

無形資產除了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持續發揮作用外,還能夠為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帶來經濟效益或者是超額利潤,特別是對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如此,這也正是無形資產的價值所在。

3.無形資產是具有某種特殊權利的資產

無形資產中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計算機軟件、商業秘密等都屬于法定的特殊權利,都屬于知識產權法規所保護的范圍。而且這些特殊權利還具有壟斷性、獨占性和排他性的特點。

二、無形資產的確認

隨著無形資產重要性日益提高,將有更多的無形資產項目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中加以確認,以反映更加準確詳實的會計信息。一般而言,要確認的無形資產按性質劃分包括以下四類:(1)知識產權資產,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研究開始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產品的一種產權形式,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商業秘密等。(2)市場資產,是指企業通過其所擁有的與市場相關聯的無形資產可能獲得的潛在利益總和。(3)結構性資產,如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方法、制度規范、企業文化、信息系統、企業目標和價值觀等。(4)人力資產,指有利于實現企業目標的與員工有關的優勢,由知識與學習知識的能力、技能、發明創造力、組織管理、判斷決策、完成任務能力等看似抽象但起決定作用的人力因素所構成。

三、無形資產的計量

無形資產計量的實質就是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按照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規定,對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通常來說,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計價方法具有以下優點:基本體現無形資產的原始形成過程,信息較充分,易于被信息使用者接受;歷史成本計價滿足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原則,具有確定性和穩定性,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

新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取得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這一規定與舊準則沒有變化,但是具體操作上有以下的區別:

1.取消了原準則第10條中的“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這條規定取消后,企業就可以根據投資雙方議定的價格作為入賬價值。但是,如果議定價格不公允,要按照公允價值調整。

2.無形資產研發階段支出的核算,新準則規定要根據研究費用與開發費用和未來經濟利益流入之間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大小來確定相應的處理方法。新準則將企業的研究支出與開發支出區別對待,無形資產的研發劃分為兩個階段: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

3.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格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的,按照支付購買價格的現值計量。和該規定一樣的還有“固定資產”,收入的確認也有類似的規定。這是新準則的一大亮點,考慮時間價值,以體現資產的真正價值。

四、無形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

無形資產的后續支出(如專利技術的改良研究費用)既可以準確地以貨幣進行計量,又能增加無形資產的價值(或雖不能增加無形資產的價值,但是無形資產取得后的必要支出)。因此應該追加計入到該無形資產的成本中。如專利技術的改良研究費用,應在其發生時計入“無形資產——專利權”中。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也有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分為“有限”和“不確定”兩類。“有限”的無形資產的壽命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起,到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的時間內確認,并按照該時間進行攤銷,取消了原來按照法律規定年限確認的說法,最重要的是取消了沒有合同年限和法律年限的攤銷期不得超過10年的規定。

2.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核算。舊準則將攤銷額直接減記無形資產,所以只反映其折余價值,不反映原值和累計攤銷價值,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的信息反映不夠充分。新準則進行了改進,和固定資產一樣,無形資產原值不因為攤銷而改變,增設一個“累計攤銷”作為“無形資產”備抵賬戶,核算其攤銷額。無形資產的攤銷對應科目,舊準則是只記入“管理費用”;新準則規定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記入當期損益,即管理費用。但如果某項無形資產是專門用于生產某產品或者其他資產,其所包含的經濟利益是通過轉入到所生產的產品或其他資產中實現的,則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應當記入該資產的成本。例如,專門用于生產某產品的專利權攤銷金額就應當記入該產品的制造費用。

參考文獻:

[1]于玉林.《無形資產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劉德成.《論無形資產的特點》.地質技術經濟管理,1999,6.

[3]楊有紅,趙佳佳.《試論資產減值內控制度的完善》.《會計研究》,2005(2).

[4]湯湘希,汪海粟,周海濤.《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無形資產減值測度研究(1)》.《財會通訊》,2006(7).

[5]陳金翠.《從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演變看其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商場現代化》,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