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資者財務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28 04:20:00

導語:出資者財務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資者財務控制論文

出資者對經營者的監控有多種方法,其中包括人力資源監控、財務控制、知識信息資源監控及物質資源監控。財務控制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出資者是相對于經營者而言的。出資者將資金投入到企業,交給經營者經營。出資者與經營者通過委托這種形式聯系起來,形成不同利益的共同體——公司。一方面,就出資者而言,實現目標需要經營者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雙方又有不同的利益:作為委托人的出資者,其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人的經營者,其目標是個人貨幣收入和效用的最大化。因而,出資者對于經營者不僅要激勵,還要予以監督與約束。

出資者對經營者的控制方法有多種,其中財務控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出資者對經營者的監控有多種方法,其中包括人力資源監控、財務控制、知識信息資源監控及物質資源監控。財務控制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財務控制是根據公司治理結構的需要和生產經營活動特征而設計的、用于維持公司治理結構中相關利益主體相互制衡的一種制度安排。財務控制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與人之間財務信息不對稱性、財務契約不完全性和財務責任不對等性,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通過限制財務信息不對稱性、財務契約不完全性和財務責任不對等性,分散委托人的風險,維護委托人的監督權;二是通過限制財務信息不對稱性、財務契約不完全性和財務責任不對等性,維護管理者的控制權;三是通過對人的經營業績考核,解決對人的經營業績考核,解決對人的激勵問題。由此可見,財務控制是公司治理機制的基礎。

出資者進行財務控制的方法

(一)完善財務控制體系

與公司治理結構相一致,財務控制也包括內部財務控制和外部財務控制兩個方面,收購要約、代表權爭奪和并購等都涉及到外部財務控制,它是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內部財務控制主要是指在董事會、經理層和有關責任人中建立的財務控制體系。理論和實踐均已證明,外部控制機制并不能取代內部控制機制的功能。相比之下,董事會應該是約束經營者日常行為,實現事前帕累托最優的最合適的手段。對內部控制而言,一個積極主動的董事會是相當重要的。

加強內部控制,首先要加強董事會的建設,發揮董事會的作用與潛能,使股東及其它利益團體的利益真正受到保護。同時,這種控制體系應該明確界定企業內部決策權的分割,如通過企業各種規則、規定和預算,以及職業技術規范和各種管理實現決策權分割;同時,還應該明確規定:(1)對企業的每一個下屬部和對每一個決策人的績效度量和評價體系,(2)與個人績效相聯系的獎勵和懲罰體系,包括建立作為績效度量體系的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確定預算在績效度量中的作用和建立個人績效的度量、獎勵及懲罰制度。

(二)健全財務制度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會計制度。如果會計制度不健全,就會給經營者造成違法亂紀的機會。會計制度是事前的防范,會計核算是事中的、即時的監督,而審計是事后的監督。只有健全財務制度,才能保證對經營者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

(三)財務控制方式的應用

1.有效評估經營者的業績,并根據經營者的業績給予獎懲。

在對經營者進行財務控制時,不可避免地要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評估。在評估經營者的業績時,投資者應該首先確定經營者的責任目標,經營者的責任目標應分為兩部分:一是資本保全,包括質量保全和數量保全;二是資本增值。對于一個經營者來說,在他的經營期間資本是否保全,最關心的問題應該不是數量問題,而是留在庫里的存貨、留在應收賬款里的賬款、留在固定資產科目上的固定資產價值是不是真正具有實實在在的價值,具有真正的變現能力,即是否進行了質量保全。要考察資本是否保全或增值,我們需要在期末對經營者該年度的資產進行評估和審計。評估時我們通常使用的指標是資本利潤率。根據這個指標,我們就可以制定對經營者的考核指標:期初所有者權益×資本利潤率=本年度要完成的利潤目標;制定資本利潤率的標準有以下三個:平均存款利率、平均貸款利率(以年度為主體);行業平均資本利潤率;地區行業平均資本利潤率。

評估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怎樣確認該經營者的資本利潤率。財政部規定,只有商業企業可以提取銷價準備金,而工業企業不可以提取銷價準備金。在今天的商機下,無論工業還是商業,都要面對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一個企業的存貨多少已不再代表任何真正的價值,而只有存貨迅速變現,才會給企業帶來利潤。在我國,納稅時按財政部納稅規定提取壞賬準備、銷價準備,但是子公司向母公司報利潤時,我們應當注意保持全部庫存資產的變現能力,是所有的應收賬款都能夠收回。所以,在考核經營者時,資本利潤率的計算應是在年底盤點完后,把企業的不良資產全部剝離,以求出經營者的真實利潤,用真實利潤除以資本(期初所有者權益),就是真實的資本利潤率。有了這一指標,我們再與標準利潤率進行比較,即可知道經營者業績的好壞。

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評估之后,就要根據業績好壞對經營者進行獎懲。如果對經營者激勵不足,將影響以后的工作業績,而如果對經營者經營無方造成的虧損一味遷就,那公司的前途將更加令人擔憂。好的辦法是,要使企業的損失與經營者的損失聯系起來,同時也要把企業的利潤與經營者的收入進行有效的掛鉤。

2.有效地控制現金

眾所周知,如果企業不進行賒銷,則企業的任何活動都與現金有關。企業的生命在于資產的流動性和現金的流動性,控制了企業的現金,等于完全控制了企業的經營活動。控制現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必須杜絕賬外現金循環,所有的現金都必須進入銀行賬戶體系。

二是保證現金全部看得見、摸得著,能夠集中管理。企業可以設立財務結算中心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統一管理,及時了解子公司資金運營方向,發現資金運營中的問題,并給予糾正處理。三是做好預算結算工作。日常開支做到事前要有預算,事后要做結算。

四是超過一定額度的支出項目要經過董事會的審批。

五是憑借自身的良好信譽與實力,進行資金的統一籌集,然后再合理地分配到各子公司的重大投資活動中,從而直接控制經營者的投資計劃,對資金調撥、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都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3.對資產和負債的約束

資產和負債是衡量企業經營優劣的重要指標。出資者把經營權交給經營者,實際上是兩權分離。出資者放權給經營者經營的過程中,如果不嚴密控制,就有可能出現諸多問題。

比如大量的子公司通過資產的使用把母公司的財產流失掉。這就需要進行資產使用約束,具體來說,約束有三項原則:

一是當企業的資產使用改變公司章程中規定的使用范圍時,必須報母公司批準。

二是當資產使用的主體改變時必須經過母公司批準對外貸款擔保。

三是當企業將生產用資產轉化為非生產用資產時必須經母公司批準。

為了控制企業的資產,出資者應對經營者掌握的資產進行嚴格控制,購置時要審批存檔,報廢時要記錄檔案,并有專人負責賬、物核對。

在控制負債方面,有一個常識:一個盈利的企業,不一定到期就能還債;一個不盈利的企業,也不是到期一定還不了債。一個企業破產,除了經營失敗以外,也會由于過渡負債而破產,這與現金流量有關。一個理性的經營者在虧損時應該設法縮小負債規模,而不是擴大貸款規模由于負債過高可以導致資本的毀滅,所以作為出資者必須通過合理化的手段對負債的規模進行時常的監控。

出資者可以通過資產負債率來監控負債比例。資產負債率的大小因不同的行業和企業不同規模而有所不同,對于一個小企業來說,其資產負債率應較低才行。要根據企業資產周轉速度和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的升降程度決定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比率的升降程度。一個企業能否對抗負債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是資產的變現能力(周轉速度),周轉速度越快說明還貸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要考慮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其分子是利息+稅金+稅后利潤,能夠支付的是稅前利潤加利息本身,這就反映了企業的稅前支付能力。

4.成本約束

出資者之所以出資,是爭取利潤的最大化。如果經營者要得到100萬元的利潤,首先假定所得稅是50%,要得到稅后利潤100萬元,必須超過稅前利潤200萬元,需要付出兩倍的代價才能實現。假定稅后利潤的20%歸經營者,那么稅后利潤必須達到500萬元經營者才能得到100萬元,出資者取得400萬元。中國的國有企業盡管虧損,經營者們仍然迷戀著自己的位置,原因就是出資者沒有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

對成本進行控制有以下方法:

(一)成本區分為與個人收入有關的成本和與個人收入無關的成本;

(二)凡是與個人收入有關的成本必須由母公司制定成本開支的范圍和標準;

(三)成本開支的標準必須與銷售收入、銷售毛利或利潤掛鉤。

企業的財務制度中應明確規定業務招待費的控制比例,有關業務招待費開支辦法和標準應報監管機構備案;員工的工資經過董事會的審批;固定資產應嚴格備案;對確需轉入遞延資產的有關費用支出,必須將新增項目的名稱、金額、攤銷計劃報監管機構同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