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比較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1 06:40:00
導語: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比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財務分析認識通常以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有些企業的流動資產變現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然而,以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有時會在很大程度上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導致投資失誤和不能回收到期債務。如何分析這一現象?本文通過對流動比率以及速動比率分析陷阱的探討,期望找到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資金狀況和償債能力的方法,使投資者和債權人得到真實的信息。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財務信息需求者可以通過這兩個指標了解企業流動資產的經營狀況,判斷企業有無能力立即償還到期債務。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企業容易出現破產、財務困境和債務違約等現象。但是,由于企業規模和性質的不同。以及指標內涵的復雜性,指標數值相當的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也未必相同。常規計算下,這兩個指標能否真實地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會不會誤導財務信息需求者的判斷?又該如何避免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陷阱?鑒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含義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判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最常用的兩個財務分析指標。前者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后者是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其中,速動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有價證券等變現能力強的那部分資產,它等于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后的余額。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在企業負債到期以前可以變相作為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水平。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弱。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作為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應當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幅度。如果這兩個指標過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雖然有了充足的保障,但是由于大量占用資金,減緩了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資金也不能充分發揮有效的使用效益,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效果。如果這兩個指標過低,表明企業負債過高,短期償債能力沒有保障,經營風險增大,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為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
但是,實際上很多業績不錯的公司,流動比率經常保持在低于1的水平上。于是。筆者在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流動比率小于1一定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嗎?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誤區?來源于/
二、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的陷阱
陷阱一:假設在銷售毛利率不為0的情況下,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為:
流動比率=0.76
銷售毛利率=47%
存貨÷流動資產=55%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是用企業的現金來償還的,而不是用流動資產,但是。由于存貨的存在,1元的流動資產,變現后會得到超過1元的現金。財務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流動比率分析公式,分子是流動資產,使用流動資產變現更接近于現實,畢竟企業不是直接用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而是用流動資產變現。考慮到這個影響因素,流動比率公式的分子就應該由原來的流動資產變為非存貨流動資產變現與存貨變現之和。ABC公司流動的比率=0.76×(1—55%)+0.76×55%×1.89=1.13202。計算結果表明,公司1元的流動資產,經過變現,可以償還1.13202元的流動負債,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并沒有問題,這樣計算流動比率更加真實、可靠。在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流動比率的高低必然受存貨數量多少的影響。當流動負債為一定量時,在其他流動資產變化較小的情況下,存貨數量越多,流動比率越高,而流動比率高并不能絕對說明公司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強。這是因為在計算流動比率時,所運用的流動資產指標包含了全部存貨,由于存貨受市場供求影響最大,市場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很難把握,必然會形成一些采購、生產的商品長期積壓,這些商品變現的希望非常小,大都只能降價出售,或是以非常低的價格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些存貨變現后的價值也根本無力再重新購置同樣的存貨。還有一些存貨根本不具備變現能力,這些商品只能作為廢品處理。公司管理者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可以按照存貨變現時間的長短將存貨劃分為短期存貨、中期存貨及長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下的為短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為中期存貨,長期存貨應屬于公司不良資產。在計算流動比率時要將不良資產從流動資產中剔除。要用具備一定增值能力并能夠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的經營資產作為流動資產,這樣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陷阱二:如果銷售毛利率為0,再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來源于/
流動比率=0.76
流動資產周轉率=4.7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不僅與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有關,還與周轉率有關,周轉速度越快,變現能力越強。在日常財務分析中,決策者往往只注重考核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而忽略了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存貨周轉率是營業成本與平均存貨的比值,比值大,說明存貨周轉速度快,可以為公司貢獻更多的收入和利潤,而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公司賒銷政策緊密相關。當公司本期賒銷商品數量增多時,則會導致營業成本加大,存貨周轉速度與全部采用現銷時相比就會加快,說明存貨周轉率指標中的營業成本對存貨周轉速度快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公司流動比率時不僅要結合存貨周轉速度,而且還要分析商品存貨的變現質量。商品存貨的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是一個公司能否在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標志,質量的高低不僅表現在與同行業相比商品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上,而且還表現在是否足額收回貨幣資金的數量上。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可以用營業成本除以平均商品存貨得到。這一比值大,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可用本期銷售商品收回的貨款衡量,按照本期銷售商品成本率折算為收回貸款的營業成本金額后,再除以平均商品存貨,計算出的比值高,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高。理論上對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指標沒有界定合理的范圍,公司只有與同行業相比或與本企業歷史水平相比。如果公司的流動比率指標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屬正常范圍,同時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變現質量高,就能夠說明公司經營性資產質量高,商品存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償還短期債務有足夠的高質量經營性資產做保證。只要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快于企業流動負債周轉率,即便流動比率小于1也不至于產生問題。流動比率為0.76,表明1元流動負債對應0.76元流動資產,0.76元流動資產在周轉率為4.7時,可以帶來0.76×4.7=3.572(元)的變現。流動負債周轉率=0.76×4.7=3.572(次)。只要企業的流動負債周轉率不高于4,在流動比率為0.76的情況下。無論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如何,公司都不至于產生短期償債能力或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陷阱三:流動比率的分析受到行業不同的影響、季節變化的影響、市場風險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國家政策的影響等。如果ABC公司流動比率=400÷300=1.33,在流動比率大于1的前提下,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某個數,流動比率立即會升高。比如,(400-100)÷(300-100)=1.5。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人為調節和經濟衰退,人為調節是用現金償還或者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使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經濟衰退出現,會導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大致相等的減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債權人在對債務人企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更應該注意這種數據跳躍的現象。
三、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的高低與企業的規模、營運資本的多少有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流動比率越高,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流動資產保證程度越強,但是,不同時期相同的比率,以及同一時期不同企業相同的比率,短期償債能力未必相同,這是因為流動比率計算時,沒有考慮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內容結構。而相對于流動負債而言,流動資產有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企業實際的短期償債能力。而企業流動資產中如果應收賬款比較多,要進行具體分析,比如有的企業有時間較長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沒有清理,有潛在的損失,會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時流動比率過高,可能是存貨或者待攤費用比重過大導致的。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速度最慢。如果存貨中有未清理的積壓物資,或者存貨計價方法等原因與市價發生較大幅度的偏離,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將受到影響。流動資產中的待攤費用是貨幣資金已付,或者某種流動資產已損失,只是由于時間問題或某種事項尚未處理完畢,作為流動資產而暫存賬面,不可能流動變為貨幣資金。另外,流動負債的真實性也影響流動比率的計算,比如預提費用過大、預收賬款過大等,都影響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真實性。
速動比率中的速動資產作為償債的財力,并不完全等于企業現時的支付能力,因為其中還有一些難以短期變現的因素存在,如企業中長時間未能收回的應收賬款在未轉成壞賬之前,已經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流動資產了,因而資產的變現力也降低了。注意速動比率的真實性,如結賬日前大力促銷,使存貨變現為應收賬款,將非流動資產變現等。
綜上所述,流動比率指標不考慮不同企業因流動資產構成不同導致流動性存在差異這個事實,而速動比率則武斷地將存貨判為不易變現的資產,難以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真實的償債能力。因此,在運用、評價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指標時、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財務分析和綜合評價,既要分析行業特點、企業規模,又要分析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的具體內容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 上一篇:建筑企業預結算管理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民政局局委會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