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檔案的特點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17 11:51:00

導語:土地登記檔案的特點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登記檔案的特點管理論文

土地登記檔案是土地管理檔案的一種,它為黨和國家宏觀決策,增進國家稅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法律憑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土地檔案管理工作者,就土地登記檔案的特性及管理措施談一點認識。

一、土地登記檔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記檔案是土地登記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種體現。它是土地管理部門代表政府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循有關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關土地位置、面積、用途、使用條件等情況的圖紙、簿冊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區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變性等不同于其它專業性檔案的特性。

1、區域性?!锻恋氐怯浺巹t》第四條"土地登記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組織進行。"顯然,土地登記具有極其鮮明的區域性。土地登記的兩個主要內容:一是土地權屬的狀況;二是相鄰宗地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土地登記檔案是在基層土地管理部門實際工作中形成,按照區域特定編碼而整理裝訂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做出確定的檔案資料,都是經過土地管理人員,嚴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據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有關土地政策、法規,在工作中運用的結果。也可以說,它是不同時期國家關于土地政策在實踐中具體真實的記錄。

3、公正性。土地登記檔案必須有申請人、相關人和經辦人表達正確意見的書面形式的載體。由土地權利人主動向土地管理機關申請,經土地管理工作者權屬調查、實地測量,其結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審核機關核準終結。

4、可變性。與其他檔案文件資料不同,土地登記文件資料中的一部分需隨著土地權屬和主要用途的變更而經常變化。如土地登記卡,地籍二底圖等這些文件、圖冊資料的內容,要在變更土地登記中不斷變化,如不及時更改已經發生的土地登記文件資料,將使國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形成的地籍資料失去準確性和保存價值這一特點,決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產權的不可移動性。土地作為一種固定財產,其土地權利人不可能像對其他商品那樣隨意搬遷,移動。檔案中將土地權利的主、客體內容記錄在冊,土地權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只能在依法確定的范圍內行使自主權,不能隨意向周圍(四至)相鄰宗地實施主觀意向。

二、土地登記檔案的管理措施

(一)應提倡規范化統一管理。

隨著土地出讓數量增多和房地產業務的迅速發展,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為主要內容的變更土地登記數目逐年增加,如果不盡快對土地登記檔案實行規范統一管理,十幾年所建立起來的地籍調查成果將失去意義和價值,后果將是不堪設想。規范、統一管理是當務之急。1、原國家土地管理明文規定,土地檔案的業務管理,由市(縣)級以上檔案局、館,進行直接的業務監督,指導。

2、土地登記文件資料管理,由負責土地登記工作的業務部門完成。在進行土地登記文件資料更新時,由負責土地登記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向檔案室辦理借閱手續,然后根據變更土地申請和調查,核實的結果在有關的登記文件資料上作相應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結束后,將整理的卷宗移交檔案室存檔。土地登記文件資料更新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必須建立和健全檔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審批手續。

3、專業技術資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調查規程》技術要求,以行政轄區為單位,按街道、街坊、宗地進行編號,建立檔案檢索合帳,使轄區內每一宗地均有戶頭,每一次交易就辦理一次登記。對其變更的宗地,按變更地籍調查要求編號。此方法對于初始土地登記檔案及變更(包括權利人多次變更)均可在一個地號內便可檢索到,對每變更一個土地權利人,在變更前案卷上,加蓋注銷印章,并在相應的卡、冊及檢索臺帳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編號。這樣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一塊土地的歷史演變過程的文字和圖冊記載。政府通過辦理土地登記,審核房地產交易的合法性、規范性,依法辦理土地登記手續等,對房地產市場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并使之規范化。

(二)注重現代化管理手段。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房地交易市場的良好發展趨勢,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以更加全面、科學、快捷、準確的土地檔案資料,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檔案管理事業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優質的服務,以增強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覺性,提高土地資料的合法性、權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檔案管理現代化制度,制定相應的專業化標準;二要改善檔案管理設施,增加經濟投入,改變過去管理人員簡單機械提取、存放檔案,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積極開發應用軟件,使信息化、網絡化在基層檔案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土地檔案管理真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把地籍檔案的價值和管理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做到取之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三)提高管理者綜合素質。

第一,更新觀念加強土地業務學習。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經濟飛速發展。作為一種資產的土地,自然也隨著卷入市場經濟大潮中,其流動性不斷加大。如:土地的轉讓、出租、抵押及二、三級市場的活躍,這些都借助于土地登記檔案的記載,并依次作為法律依據。為此,檔案管理者既要看護好已有的檔案,又要懂得土地管理各項政策、法規,對土地變更檔案要了解它變更的來龍去脈及依據是否合法有效,變更前土地權利人的登記是否按一定程序申請注銷,各項變更資料圖、表、卡、冊是否做了相對應的變更等。管理者要在"臺后"看管好國家土地家底。做一名既懂專業技術,又懂政策法規的復合型管理者。第二,利用信息技術根據土地登記檔案的形成特點,借助信息技術,編制圖、表、卡、卷的檢索方法。因土地資料種類繁雜,部分可借鑒圖書館的檢索方法。第三,樹立服務意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供利用,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土地權屬糾紛日益突出,土地檔案為法院的裁決提供了有利證據;作為依據、憑證的土地檔案,其利用率逐日增多,所以檔案管理者要發揚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的優良傳統,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