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透視圖書館系流看誠信論文
時間:2022-12-10 04:16:00
導語:剖析透視圖書館系流看誠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圖書漂流;回漂率;社會誠信
論文摘要:闡述了圖書漂流的意義,分析了國內的圖書漂流現狀和“回漂率”折射出來的社會誠信問題。
圖書漂流活動源于20世紀6o年代的歐洲,是指書友將自己擁有的書籍貼上特定的標簽,并注明類似于:“我是一本特別的書,我在全世界漂流,我尋找想要讀我的新朋友”的寄語,編排上專用號碼和感言字條后置放于公園長凳、咖啡館桌子、圖書館樓梯等公共場所,無償供人閱讀,閱后以延續的方式將書投放到新的公共環境。它就像放歸大海的“漂流瓶”一樣,把自己喜歡的書,連同閱讀的感悟,投放到茫茫人海之中讓它漂流,讓它在素不相識的人之間傳遞閱覽,讓更多的人共享,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書漂流作為一種充滿浪漫情調的前衛的閱讀方式,其中也蘊含了游戲情節和神秘感覺,使得原本枯燥的讀書活動充滿了趣味。或許你將永遠不知道它的下落,但想象一下另一個和你一樣有著相同讀書愛好的人,燈下展讀,洋滋在心頭的或許是和你一樣的感悟,想想這是一種多么令人寬慰的默契和會心。在心中想象一本書的“旅行”,這是閱讀之外的另一種樂趣了,相當奇妙。當然它的意義還遠不僅如此。
1圖書漂流的意義
1.1愛心奉獻
圖書漂流活動的初期是需要有足夠的圖書用來傳遞的,只要你有愛心,只要你能將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放漂,將自己心愛的好書放漂,將使自己深深受益的藏書放漂,你就會成為一名傳播文化的使者!與其讓自己看過的圖書束之高閣,不如讓它們匯成知識的海洋,讓書不斷得到新的閱讀生命,讓更多愛讀書的人去分享自己的精神財富。“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慷慨捐贈將使他人受益,也定會最終自己受益。
1.2鼓勵全民讀書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漂流在給那些愛好讀書的人帶去閱讀的享受、分享知識的同時,還將喚起更多的人去讀書,這對于一個每年圖書出版品種位居世界第一而國民閱讀圖書人數呈不斷下降趨勢的出版大國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讓書漂流,讓書香流淌,讓整個社會成為一個流動的開放圖書館。
1.3低成本和低約束的管理
圖書漂流的過程是自由運行的,依靠的是讀者的誠信和社會公德,人們愿意接受這一善意并把這一善意傳遞下去,而讀者無需押金、借書證和繁雜的手續就可免費閱讀。
1.4促進杜會和諧
“多讀書,讀好書”是和諧社會的共識。在國家大力提倡.’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圖書漂流既可讓圖書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可以增進愛閱讀的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和友誼。“給,永遠比拿愉快”,每一個放漂人在放漂圖書,給心愛的圖書以自由的時候,都會給下一位閱讀煮帶來信任感,井讓互不相識而志趣相投者彼此聯系,這無形中增加了溝通和心靈的撞擊,有助于培養人們的和諧、誠信和文明意識與舉止,也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更為融洽的氛圍。
2國內的圖書漂流現狀
武漢市圖書館今年初開設了“圖書漂流”站,其間已開展了4次“圖書漂流”活動,共有400r冊圖書在“漂”。作為一項公益活動,這次“圖書漂流”活動在我國并非首創。2004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在國內第一次開展“圖書漂流”活動。2005年4月23日第十個“世界讀書日”上,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春天漂流書”活動,則拭開了全國圖書漂流活動的序幕。近幾年,上海、南京、武漢,成都和大連等20多座城市先后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
2005年底,上海普陀區就首次“放漂”了2萬余冊圖書,據普陀區圖書館對漂流圖書的跟蹤調查,目前的循環率僅為30%,而另七成漂流書抑或暫時擱淺,抑或永遠銷聲匿跡。在成都、南京等地,參與漂流的圖書大多“遭遇不測”,不冀而飛。而武漢市圖書館迄今為止共放漂了400木圖書,在“漂”了近半年后,只有20本尚知去處,其他的均下落不明。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圖書漂流”在給廣大書友提供諸多新鮮感和便利的同時,圖書漂流活動這幾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并不樂觀。圖書在“漂流”中越來越少,“回漂率”低成為“圖書漂流”發展的致命障礙,其活動的開展遠沒有歐美火爆。
3“回漂率”折射出來的社會誠信問題
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說過:“民無信不立。’,唐代詩人李白也有祟尚誠信的詩句:“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幾千年來,曾子以信教子、公沙穆賣豬、商鞍立木樹信、劉備三顧茅廬誠邀諸葛亮出山等關于誠信的故事就不絕于史,廣為流傳。即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迅速發展的今天,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時,仍然強調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取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也指出,“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由此可見,“誠實守信”依然是當前道德建設的重點。
面對武漢市圖書館一樓自習室的一個“圖書漂流”站點內空蕩蕩的書架,我們可以想象為,也許讀者認為在圖書漂流網站上注冊比較繁瑣,就沒有上網注冊;也許是讀完之后忘記了它是漂書又束之高閣;也許是對自己愛不釋手的書籍據為了己有;也許是隨意送給了朋友……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圖書“回漂率”低,都凸現出了部分人誠信和社會公德的缺失。公務員之家
圖書漂流活動有個口號“讀我,給我自由”。人們每讀過一本放漂的圖書,請一定讓一本木好書開始新的旅行。放圖書自由,是在為更多人提供閱讀書籍的機會,好書在讀者中廣為流傳,令知識與關愛再次漂流,讓書籍傳遞文明,傳遞誠信,傳遞和諧,讓讀者懂得誠信讀書,這才是圖書漂流活動的最終日的。同時,每次放漂圖書又都是給人做個誠信人的機會。
應該說、一本小小的漂流圖書,它折射出來的不僅是對知識的分享,更是對閱讀者誠信公德的考驗。它不僅僅是氣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因為,圖書漂流.華的是信任:傳遞的是稱重、同時,漂流的不僅是書香,還有公德和信任。作為一個真誠的人,如果參與了圖書漂流活動,就應該遵從其規則,在每看完一本漂書后.都會負責任地把書傳遞給下一位讀者,使圖書漂流得以繼續。只有這樣,在圖書漂流過程中形成的新規則,才會在一部分群體中形成一種力量,只有越來越多這樣的群體出現,才會讓整個社會漸漸把遵守規則、自我監督變成一種習以為常漪遵紀守法、維護共同利益為生活圭桌。這種潛移默化,在中國社會重建社會秩序和社會道德的進程中,或許將迸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這也正是我們建設誠信社會的需要。
武漢市圖書館有關負責人面對“漂流”站現在已無一本書的狀況,仍然表示要繼續籌集圖書,將“圖書漂流”活動堅持開展下去,以此促進城市文明和社會誠信的提升。我想他們為營造和諧與誠信而做出的努力一定不會白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圖書漂流”活動會得到更多讀者的關注與認同,它一定會成為一條流淌著文化和文明的河流,流遍中國的每個角落。相信圖書漂流一定會走出尷尬!
- 上一篇:鄉鎮三新創建活動工作意見
- 下一篇:當前大學生就業不公平現象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