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商務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25 09:32:00

導語:電子政務商務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商務管理論文

電子政務是電子商務核心機制在政務上的運用和對傳統政務的改造。如何理解電子政務的經濟內涵,如何推動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有機接軌,逐步實現電子政務的經濟延伸職能,成為政府面臨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必須協同發展。

電子商務是指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商務及運作管理的整個過程。電子商務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使交易雙方面臨的商業機會迅速擴大。實際上,網絡就是一個規模無比龐大的虛擬市場,參與交易的成員可以覆蓋全球。電子商務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務。通過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在網絡上進行交流,生產者可以迅速地對消費者的要求做出反應,還可以分析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什么,進而主動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實現一對一的市場營銷。開展電子商務可以為生產者提供可視化的供應鏈,減少產品庫存積壓,實現敏捷生產。

電子商務包括4個組成部分:一是企業與消費者(公眾)之間的電子交易(B2C);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交易(B2B);三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購;四是消費者(公眾)與消費者(公眾)之間的電子交易(C2C)。類似地,電子政務也包括4個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門內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辦公;二是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三是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企業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公眾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系統,應當是上述這4類系統的有機結合。

國際互聯網的出現為電子商務奠定了技術基礎,廣大企業對國際互聯網抱以巨大的希望,電子商務一時間成為眾所周知的名詞。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也必須做出相應的反應。實際上,電子商務是電子政務的一個原動力之一。例如聯想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做得很好,但是聯想的電子商務體系與中國的金融體系、稅收體系、海關體系無法很好地對接,因此發展電子商務要求政府行政改革與時俱進,發展電子政務。

新經濟飛速發展的特征要求政府對新經濟有敏銳的洞察力,政府不僅要及早介入電子商務,參與實踐,而且要主動為電子商務營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務環境,新經濟時代賦予了政府新的經濟內涵。

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是“同構”的。開展電子政務的前提是政府實現信息化,開展電子商務的前提是企業實現信息化。電子政務是政府對政府部門內部、其他政府部門、企業與公眾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電子化、網絡化政務活動。同樣,電子商務是企業對企業內部、其他相關企業、政府機構以及普通消費者(公眾)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電子化、網絡化商務活動。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交集就是政府與企業的信息接口。電子政務的開展離不開電子商務的支持,反過來,電子商務的開展也離不開電子政務的支持。因此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是相輔相成的。正是由于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存在上述密切關系,所以我們認為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是“同構”的。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的“同構”關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務流程再造(GPR)與商務流程再造(BPR)。企業為了在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運作,要求對以前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組合和更新改造,這就是商務流程再造;同樣,政府為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辦事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也要對傳統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務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組合和更新改造,這就是政務流程再造。

(2)政府資源規劃(GRP)與企業資源規劃(ERP)。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要求對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加快對市場的反應,這就是企業資源規劃;同樣,政府為了節約運轉成本,提高政務的處理效率,也要考慮如何對政府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這就是政府資源規劃。

(3)政府關系管理(GRM)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為了在市場銷售中吸引顧客、留住顧客、不斷升級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就要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與企業的客戶之間的關系進行維護、管理和更新,這就是客戶關系管理;雖然政府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差異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就是對社會進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政府要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術提升對社會進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這就是政府關系管理。

(4)政府供應鏈管理(GSCM)與企業供應鏈管理(ESCM)。企業為了有效滿足客戶需求,要聯合企業上游和企業下游的合作伙伴,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原材料、燃料等采購以及產品供貨進行管理,這就是企業供應鏈管理。雖然政府沒有必要像企業那樣,但是政府部門作為一個實體單位,必然要求采購物資以滿足政府部門正常運轉的物資供應,如辦公設備、燃料、電力等,并對物資采購進行信息化管理,這就是政府供應鏈管理。此外,如果我們把政府的文件流轉看作一種特殊的供應鏈形式的話,那么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變通地應用到政府業務流程管理當中。

(5)企業信息門戶(EIP)與政府信息門戶(GIP)。企業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互動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獲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業的辦事效率,要建立企業信息的門戶網站,這就是企業信息門戶;同樣,政府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互動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獲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要建立政務信息的門戶網站,這就是政府信息門戶。

(6)協同商務(CC)與協同政務(CG)。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雙贏甚至多贏,相關企業就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交流,聯合起來開展電子商務,這就是協同商務。由于企業或個人要辦理的許多事情要與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傳統政務方式是讓企業或個人串行式地跑腿,現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協同辦公,企業或個人只要在一個網絡入口填寫一份電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協同辦公處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而且可以減少企業或個人的開銷,這就是協同政務。協同商務是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同樣,協同政務也是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

從應用層面看,政府與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組織,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應用需求,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有本質的不同,一個是公共管理,一個是商業管理。但在更抽象的系統層面看,二者卻有一定意義上的共性,都是一種分層組織結構。有了這種共性,就為ERP等企業管理軟件向電子政務的平移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這正是國際電子政務前沿最新的潮流動向。

目前在美國,人們把商務和政務都理解為業務,認為企業和政府在信息化方面面對的是同類的挑戰,即工業化分層組織結構的信息化再造。在應戰方式上,也有共同規律可循。比如,政府面對突發事件的危機處理,與企業響應快速多變的用戶要求,同樣要求增強組織的信息化靈敏度,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反應;再如,政府治理官僚化腐敗,與企業治理中間人暗箱操作,都要求信息化提供透明化的信息數據;又如,政府提高辦公和管理效率,與企業提高辦公和管理效率,都要求信息化提供的技術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