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時間:2022-11-16 11:14:19

導語:新生兒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生兒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摘要:在對新生兒病房進行護理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通過實施風險管理工作,能夠使新生兒護理工作的風險性得到有效降低,從而使護理工作服務質量更高。文章主要針對于某醫院新生兒病房當中的臨床資料展開分析,對風險管理實施過程當中新生兒科病房所產生的實際意義予以論述,希望能夠產生一定的參考性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科;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價值對于任何一個家庭來說一個新生命的降臨都會引起全家人的高度重視,另外因為新生兒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完善,這些原因都會對護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醫護工作人員來說,在進行護理的過程當中應該做好對風險的預知以及管理工作,從而使新生兒護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促進新生兒生命安全。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某醫院新生兒科病房當中隨機選擇84位新生兒作為樣本,并隨機將其分成兩類,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42名,在觀察組當中有25名男嬰和17名女嬰,胎齡在35~40周;對照組當中包含22名男嬰和20名女嬰,胎齡在34~40周。要保證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所具備的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并不存在。

1.2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42名新生兒只進行正常的護理,而對觀察組的新生兒實施風險護理管理,主要通過以下幾點:首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積極進行風險防范意識學習,使護理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其次做好對新生兒的皮膚護理,在對新生兒進行靜脈輸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對留置針穿刺的位置做好檢查工作,并且保證每一個小時都能夠觀察,以保證盡量不要出現漏液的現象,在對高滲性藥物實施輸注時一定要設立新的靜脈通路,盡量選擇24小時之內穿刺的留置針,避免因為藥物外滲而使得新生的皮膚受到損傷。當發現新生兒皮膚出現損傷時可以使用軟膏進行外涂,預防感染。新生兒在沐浴的過程當中應該控制好水溫,同時應用熱水袋、暖箱和烤燈的過程當中也要控制好溫度,避免溫度過高對新生兒皮膚造成傷害。最后就是應該做好日常消毒工作,護理工作人員應該保證病房內每天通風兩次,每次最少在半個小時。當新生兒需要使用暖箱和其他的物品時應該進行登記并且實施消毒,對于病房當中進出的人員也應該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不應該隨便進入,特別是對于一些患有胃腸道、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對于器械設備也應該做好消毒工作,與此同時,在護理工作人員進入病房之前應該穿戴消毒服和消毒拖鞋,符合相關標準之后才能夠進入到病房當中。對于新生兒的感染問題無法查明原因時,應該及時對其實施隔離護理,避免交叉感染。

1.3評價標準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新生兒意外發生情況、護理工作評分情況和家屬滿意度情況進行綜合對照。護理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低說明護理工作質量以及服務水平也就越差,分數越高也就意味著服務越好。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新生兒的意外發生幾率、護理質量分數和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人員工作評分進行對比。

2結果

通過對兩組不同的護理方式展開對比,發現觀察組新生兒的意外發生幾率和護理質量分數以及新生兒家長的評分都遠遠高于對照組。

3討論

由于新生兒剛剛出生,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相對比較差,同時因為新生兒不能夠通過正常的語言以及肢體行為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使得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當中風險事件時常發生。不僅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還會出現醫患糾紛。通過對相關報道進行研究發現,在新生兒科病房當中通過對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的合理運用,能夠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使得護理工作質量得到提高。

在新生兒病房當中通過運用風險管理方式實施護理工作,能夠使意外發生幾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無論是家長對于護理工作人員工作的評分還是護理工作質量都能夠得到提升。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應不斷加強風險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為新生兒提供一個更加完美的護理體驗。同時還能夠使整個醫院都建立良好的風氣,從而使護理服務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總而言之,提高新生兒科病房護理風險管理能力,使風險管理工作能夠在新生兒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功效,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惠華.多功能評估工具在呼吸內科慢性疾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7,18(08):936~938

2王召俠.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8):154~156

3胡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09):96~97

作者:建盈盈 單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