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4 05:14:00

導語: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論文

私家藏書作為古代藏書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恢弘規模的圖書或是屹然矗立的藏書樓等實體,還是在長期的藏書活動中總結出來的保護措施。形成的習俗、風尚和藏書家們主體的潛層心態,無不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我們應將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放入中國古代藏書事業的發展中進行考察。

一、中國古代私家藏書的發展沿革

我國藏書歷史延綿千年,商周時就有了收藏檔案、簡冊的官方機構。私家藏書相比官府藏書出現得晚,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沿革,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國私家藏書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廣搜文獻。“定禮樂,明舊章”。但早期圖書的載體多為笨重的竹木簡,貯藏、書寫、攜帶均不方便。靠手抄復制,成之不易,聚之更難,私藏者寥寥。還有部分載體為成本昂貴的帛書。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了當時藏書活動的發展速度。

第二階段,古代私家藏書的發展時期,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代。藏書數量規模上有明顯的增加。這不僅得益于這個時期的學術文化的大發展,更有賴于東漢末年蔡倫對造紙技術的改進突破。紙比竹木簡易于收藏、攜帶、書寫,比帛書的成本又低廉,對典籍的復制流通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第三階段,古代私家藏書的興盛時期,由宋代到清朝末年。兩宋尊文抑武,文化的繁榮使得藏家人數激增,私人藏書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同與仿效。加之宋代印刷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世代藏家,像新喻劉氏、安陽韓氏、宋城王氏等: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部各有特色的私家藏書目錄,對中國目錄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二、中國古代私家藏書文化

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稱。中國古代私家藏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藏書活動過程中有著許多的圖書、藏書樓等實體文化,藏書措理之術和藏書習俗、風尚的行為文化,還有藏書家們主體的心態文化等,可以從文獻收藏文化、學術傳承衍生文化、書樓營造文化進行初步的解析。

(一)、文獻收藏文化

私家藏書收藏文獻,不僅數量多,種類遍及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而且系列互補,價值較高。對于辯證和考實提供詳實的幫助,有著官藏有時無法達到的質量和利用價值。同時,突破地域限制,不限于本地而面向全國跨域搜求和收藏。

歷代藏書家都非常注重對收藏的文獻典籍進行整編,認真嚴格的沿循整修、鑒別、勘誤、補缺、編目等流程。他們也很重視與其他藏書者,官府藏書和書院、寺觀等其他藏書機構互通有無。這些為中國古代藏書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二)、學術傳承衍生文化

私家藏書本因學術所生,為治學而藏。藏書家和學問家往往合二為一,以達到對收藏的典籍實現學術傳播衍生的目的。尤其是世家藏書,既以文獻收藏傳承為己任,更以學術編纂傳衍為使命。如明代海鹽好古堂胡震享,出身書香門第、藏書世家,畢生搜求和修治唐詩,編撰了《唐音統簽》和《唐音癸簽》兩大鴻篇巨制。胡震享去世以后,兩書仍陸續刻印流傳社會。清代朝廷《四庫全書》和《全唐詩》,都是以《唐音統簽》為底本集編唐詩。藏書家們校正輯佚、編總刻印、自撰著述,形成了一種學術的傳承衍生文化。(三)、書樓營造文化

私人藏書家們對于藏書的處所偏愛有加,從外部選址到內部布局,甚至樓院匾額名稱都匠心斟酌,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景觀。

藏書樓的構筑、造境、匾名都獨具匠心。在擬象構筑方面,私家藏書樓形而下的務實技藝和形而上的虛道超越,交感相滲。互妙相生。如寧波“天一閣”樓下六間,一字排開。一一隔斷;樓上六問,合而為一,中間用書櫥隔開,用以藏書。在園林造境方面,如清代朱彝將后花園改建為私家藏書園,不僅累石壘山,而且引水為澗。

三、發揮中國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的積極作用

私家藏書文化,既有如藏書風尚、習俗、藏書心態和有關整理、研究典籍的知識等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又有如圖書、藏書樓、藏書印,圖書的交換和流通等屬于社會存在領域的內容。盡管這些物質和精神的形態不同,但它們同屬于人們精神生活和精神生產的范圍,能夠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因此,應充分發揮私家藏書文化的積極作用:

(一)、繼續發揮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

綿延數千年的我國藏書文化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優秀傳統,藏書文化對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很大。我國私家藏書有大量的私藏書目留存,采用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域的私藏書目進行計量上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較為直觀而準確地說明某種文化風氣的流變。由于私家藏書相對于官府藏書更具有韌性,使它保存下來一些官府藏書沒能保存或根本不可能保存的書目,為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文獻佐證。

(二)、給現代圖書保護技術有益的參考

在長期的藏書活動中,為了減輕各種因素對圖書的破壞,私人藏書家們在學習官府藏書經驗和總結民間智慧的基礎上,歸納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護圖書典籍的措施。這些技術仍可以為現代圖書館印刷型文獻的保存提供指導。

(三)為現代圖書館提供建筑、藝術等方面的借鑒

中國古代的私人藏書家們都特別留意于館藏建筑。與官方藏書不同,私家藏書樓的具體樣式或樓閣或房舍,形態比較豐富,在長期的私家藏書史上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傳統。其中以明代藏書家范欽的“天一閣”成就最著。清乾隆時期,為藏《四庫全書》而建的文源、文津、文淵等七閣即仿范氏“天一閣”。

當然,古代私家藏書活動的文化的現實作用遠不止以上,多元的文化價值正好體現出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的豐富內涵;它與官藏、書院藏書和以主要收藏寺觀經典的寺院藏書活動一起,構建了我國古代的藏書事業,反映了古代藏書文化的風貌和內涵。我們應從不同角度對私家藏書活動進行考察和研究,更好的為今天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