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源共享滿足讀者需求論文

時間:2022-05-26 08:44:00

導語:文獻資源共享滿足讀者需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獻資源共享滿足讀者需求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面臨的挑戰及機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的服務流程;文獻傳遞帶來的效益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任何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互聯網的出現不但徹底打破了幾百年來紙質文獻一統天下的局面、先進的網絡技術使異地之間文獻信息的高效交流和快速傳遞成為現實、傳遞中心對終端圖書館的委托進行處理、支持網絡,嚴格地說還不能稱之為“網絡”、文獻傳遞服務給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利益與效益、終端圖書館無需了解系統內各館的實際館藏情況等,具體請詳見。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任何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而這一問題只有通過文獻資源共享的方式加以解決。館際互借是文獻資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傳統的館際互借主要是指館際間互借原件,通過郵寄獲得。隨著復制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館際互借原件不僅局限于通過郵寄獲得,而主要通過復制、拷貝、掃描原文,然后采用郵寄、傳真、E-mail等方式傳遞。因此原文傳遞已成為現代館際互借的重要環節,在圖書館參考咨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它在開發文獻資源、發揮文獻職能、為讀者深層次服務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面臨的挑戰及機遇

互聯網的出現不但徹底打破了幾百年來紙質文獻一統天下的局面,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藏用結合,以用為主”的新觀念將在網絡環境下進一步深化,評價一個專業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已不再主要以其所擁有的館藏規模、深度、廣度為衡量標準,更多的是以它利用網絡環境快捷準確地為用戶提供各種形式的專業信息資源的能力來衡量。

過去圖書館的文獻傳遞主要是通過館際互借,費時、費力且回復率較低,無法滿足用戶快速、便捷、準確獲取文獻的要求。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先進的網絡技術使異地之間文獻信息的高效交流和快速傳遞成為現實。網絡的暢通、先進的傳輸方式無疑使專業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全球范圍內的專業文獻信息的能力明顯地提高,圖書館追求多年的資源共享邁入一個新的臺階。由于工作對象增加了新內容(網絡信息資源),專業圖書館的文獻傳遞工作就不僅僅只是對本館文獻編制專題索引、書目推薦等,而是要利用網絡廣闊的空間對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同時將自己的信息推送到互聯網上成為新的網絡信息資源。另外,網絡提供了雙向和多向交流方式,省去了面對面的某些不適和書面交流的麻煩,減少了交流成本和時間,也簡化了交流層次。它能方便、快捷地傳遞信息資料和獲得反饋信息,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走向高效、準確。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的服務流程

其基本運作形式為:當用戶的文獻需求在終端圖書館不能得到滿足時,可以通過終端圖書館向文獻傳遞中心發出文獻需求請求(委托),傳遞中心對終端圖書館的委托進行處理:中心有藏的,則搜索其支持網絡,找到并指示支持網絡中的某個文獻機構,將文獻復本直接傳遞到終端圖書館。

傳遞中心是一個實體也是一個虛擬網絡,它可以是一個大型文獻收藏中心也可以不是。對用戶(終端圖書館)而言,傳遞中心可以提供完備的文獻保障,對其提出的文獻需求能給予近乎100%的滿足——通過中心本身或其支持網絡。傳遞中心的關鍵是構筑一個文獻保障體系。它以自己現有的館藏為基礎。對于缺藏的文獻或者自己補充,或者找到一個對此文獻有藏的文獻機構,與其建立起委托關系,將其作為支持網絡的一員。這些文獻機構,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外的,甚至還可以是另一文獻傳遞中心。理論上講,傳遞中心通過自己的館藏及其支持網絡的館藏,可以達到完備的保障率。但是,如果支持網絡過于龐大,往往會大大降低傳遞的效率,加大傳遞時差。而傳遞時差無疑是文獻傳遞服務的要素之一。因此,傳遞中心應根據效益、效率、自身實力等因素來建設館藏及選取支持網絡。

支持網絡,嚴格地說還不能稱之為“網絡”。支持網絡的各個成員(文獻機構)之間,以及這些成員與終端圖書館之間均沒有建立任何聯系。它們只是各自與傳遞中心建立委托與信任關系,按照傳遞中心的指令提供服務并獲得適當的報酬。它們因為自己的館藏特色而被傳遞中心選取,但卻沒有義務因被“選取”而改變自己的館藏建設。當然,它們也完全可以有意識地與傳遞中心進行共建,擴大與傳遞中心館藏的互補面,以鞏固與傳遞中心的合作關系。

三、文獻傳遞帶來的效益

文獻傳遞服務給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利益與效益。對于終端圖書館而言,可以只考慮基礎文獻(高校圖書館的教學用文獻及公共科研用文獻)建設,放棄那些利用率極低的文獻,將文獻保障的任務交給文獻傳遞中心。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人才和物力,也能夠節省資金。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對用戶需求的滿足率及館藏文獻的整體利用率。對于傳遞中心而言,一方面是其館藏文獻得到了充分利用,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專門化、專業化,提高服務質量,同時能促進文獻信息的產業化。對于支持網絡來說,可以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并在文獻被利用的過程中獲得經濟效益。還應該看到,支持網絡成員與終端圖書館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一個圖書館,可能既是支持網絡的一員,也是終端圖書館。實際上,在這些圖書館之間,通過傳遞中心的作用,實現了一直追求的“文獻資源共享”。從文獻傳遞服務模型中還可以看出,終端圖書館只要與傳遞中心建立單一的委托信任關系,就能與眾多的文獻機構共享文獻。共享關系的簡單化是該模型的主要優點之一。

該模型的另一大優點是,不需要考慮“共知”問題。終端圖書館無需了解系統內各館的實際館藏情況。對終端圖書館而言,及時掌握各個圖書館的館藏情況是一項費時、費力、費資金、效率低下并且往往難以做到的工作。在文獻傳遞系統中,終端圖書館“認為”傳遞中心的文獻收藏是“完全”的,它只需要通過公共檢索系統——書目數據庫、各種檢索書刊獲得需要的文獻線索,并由此向傳遞中心提出需求請求,搜尋具體館藏信息的工作交給傳遞中心去做。

文獻傳遞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形式,因其具有快速、高效、簡便的傳遞功能,深受廣大用戶的青睞。在信息需求量激增和圖書經費增長幅度緩慢的條件下,我們既要高質量、高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又要千萬百計節省開支。尋求一種符合這一要求的服務方式,無疑是每個圖書館的愿望。為此,各高校圖書館應該及時轉換“經營”機制,改變“經營”方式,盡快尋找一條有利于挽救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頹勢的有效途徑,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張文華.試論圖書館的網絡環境.圖書館論壇,2000,(4):26-28

[2]肖燕.美國圖書館界關于文獻傳遞的研究與實踐評析.圖書館雜志,2000,(1):20-22

[3]周軍蘭.中小型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之路.圖書館情報工作,2000,(2):61-64

[4]李莎等.專業圖書館的電子化信息服務探討.圖書館論壇,2000,(10):78-80

[5]李曉鵬曹海峰.江蘇高校原文傳遞系統建設的現有條件分析.新世紀圖書館,2003,(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