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美公共圖書館運動及背景

時間:2022-05-19 10:31:00

導語:小議中美公共圖書館運動及背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中美公共圖書館運動及背景

公共圖書館是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的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于是建立了免費的、開放的公共圖書館,這在圖書館事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8世紀在英、美等國出現的會員圖書館是近代公共圖書館的先聲。19世紀下半葉先是在英美兩國,后在其他國家興起了近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掀起了公共圖書館運動的高潮。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兩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的特點和歷史背景,從中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運動起源于美國,美國當時已成為世界圖書館活動中心,至今圖書館還處于領先地位。

1美國的公共圖書館運動

十七世紀,橫渡危險的北大西洋移居到新大陸的歐洲人在北美洲這塊未開墾的、不適合居住的荒地上開始了新生活,并得到了比他們想得到的更多的東西。但他們是歐洲文明的繼承人,而歐洲文明是有圖書和圖書館的,他們擁護旨在勸阻那些試圖分散非常費力才收集起來的藏書的法律。此時有一個關鍵人物——圖書館的促進者本杰明·富蘭克林出現了,他是一位富有想象力和進取精神的印刷業者,1728年在費城組織了一個名叫“小集團”的讀書討論會(一個有12人參加的文化組織)。他建議每個會員捐出自己的藏書,集中起來供大家使用,并于1731年組織起“費城圖書館公司”。這個事業的成功導致其他地方也建立起類似的圖書館。19世紀后期,美國務州的公共圖書館運動蓬勃興起。

這個運動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第三屆總統托馬斯·杰斐遜。他堅定地認為:民主政府在群眾愚昧的社會是不能發揮作用的。1834年,新罕布什爾州的彼得博羅建立起美國第一個由公共稅收維持的地方圖書館,向全體公民開放。在19世紀中葉,幾個州的立法機構都通過法令授權地方政府向公眾征稅開辦公共圖書館。新罕布什爾州率先于1849年,馬薩諸塞州于1851年公布了征收圖書館建設稅法。在馬薩諸塞州州府建立了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同時各州還相繼成立了圖書館委員會,以確保情報服務通過流動圖書車或建立小型鄉鎮圖書館的形式擴大到農村地區。在公共圖書館運動時期安德魯·卡內基——圖書館事業最大的贊助商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位慈善家、鋼鐵業巨頭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公民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尤其適于培養美國人民的民主思想。到1920年,他已捐出5千萬美元在世界各地修建了大約2500個圖書館。美國圖書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并帶動了其他國家的公共圖書館運動,成為世界圖書館活動中心。在人類近、現展史中,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世界上分別多次形成了多個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這些中心歷經數十年、上百年而不斷從興旺到衰落,最終轉移。與此相適應,作為文化事業組成部分的圖書館,其活動中心同樣出現了若干個由形成到轉移過程。從文藝復興至今,世界上已形成過五個圖書館活動中心,并已進行了四次活動中心的轉移。其形成和轉移的次序為: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1]美國可謂是后來者居上,至今圖書館還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中國的公共圖書館運動

中國,和希臘一樣,圖書館首先是作為官方檔案館而組織起來的,隨著政府和私人的藏書需要建立集中的圖書館。

在古代有許多官私藏書處,包括官方藏書、私人藏書、書院藏書和寺院藏書,他們還接受官紳諸公的捐書,然而不向公眾開放。19世紀末葉,在運動的影響下,一些較開明的維新派人士請求開設公共性的藏書樓。1892年,鄭觀應在《盛世危言增訂新編》卷四《藏書》中建議:“獨是中國,幅員廣大,人民眾多,而藏書僅此數處,何以遍惠士林。宜飭各直省督、撫于各廳、州、縣分設書院,購中外有用之書,藏貯其中,派員專管。無論寒儒博士,領憑入院,即可遍讀群書。”并且認為,“數十年后,賢哲挺生,兼文武之資,備將相之略……”[2]在1895年《不忍雜志》第九、十合冊《教說類》的“上海強學會后序”中康有為也提出:“一人獨學,不如群人共學;群人共學,不如合什百億兆人共學。學則強,群則強,累萬億兆皆智人,則強莫與京。”[3]在1896年李端芬的《請推廣學校折》中建議設藏書樓,并提出設立的方法,然后“妥定章程,許人入樓觀書,如此,則向之無書可讀者皆得以自勉于學,無為棄才矣。”[4]在這種社會背景下,1895年,在強學會中成立了第一所新型的被稱為“強學書藏”的圖書機構。它仿照西方圖書館的做法對廣大民眾開放,并以普及新學啟迪民智為己任。以后各地出現了創辦學會的熱潮,而各學會又都創辦附屬的小型藏書樓。據統計,1894~1897年期間,全國各地共成立學會87個,其中設置的藏書樓就達51所。在19世紀末維新派倡導的公共藏書樓和他們建立的學會藏書樓已具有公共圖書館的性質,20世紀初出現了公共圖書館。1902年徐樹蘭創立了私立公共圖書館——古越藏書樓對外開放。1903年武昌文華公書林建立并對外開放。1904年,湖南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建立,其中湖南省圖書館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第一所官辦公共圖書館的誕生。隨后,江蘇、山東、陜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圖書館。羅振玉又提出“京師創設圖書館私議”,認為“保國有之國粹,而進以世界之知識,一舉而二善備者,莫如設圖書館。”[5]1910年清政府終于頒布了《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的建立和發展。1912年在羅振玉等人的呼吁下建立的京師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1914年全國共有省級公共圖書館18所。至此達到了公共圖書館的高潮。公共圖書館運動為隨后的新圖書館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中美兩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的不同歷史背景

3.1中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的興起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產物,中國社會在進入現展過程中,也帶來了全方位的變革,圖書館是中國社會變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西方思想文化傳入中國的產物,其中留學歸來人士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三是藏書樓的土壤與養料的作用。[6]1869~1911年的中國史就是一個王朝在隨著外來力量和制度的影響作出調整的同時力圖重組其力量的歷史。1793年戛爾勛爵在其不成功的出使北京之后所寫的日記中對中國的評價依然非常中肯:“中華帝國是一艘陳舊、古怪、第一流的軍艦,最近一百五十年來它幸運地有一系列能干、充滿活力的軍官不遺余力地使之飄浮在水面上,”但小人掌舵時它會慢慢地隨波逐流,直到“猛地撞上岸而粉身碎骨”。[7]與西方愈來愈多的接觸既激起了中國人對外國入侵者的仇恨,也引來了對外國的妒忌和羨慕。反對當時權力結構的知識分子對西方的制度及其對中國的適用性持矛盾態度。同時為了挽救王朝免于覆滅,部分上也是為了回應外國的壓力,滿族統治者在1901~1911年間作出了最后嘗試,拋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強調鐵路建設、軍隊現代化、公共教育和政治結構自由化。1905年,作為建立現代教育制度的準備,古老的科舉制度被正式廢除。政府宣布逐步過渡到擁有選舉產生的議會的立憲政權。中國社會進入了不斷變革中。為了國家的強盛,作為普及新學啟迪民智的公共圖書館在維新派人士的呼吁下誕生了。

公共圖書館是西方思想文化傳入中國的產物,留學歸國人員對中國公共圖書館運動起了推動作用。當時,清政府開始有規模地派遣留學生。1872年至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四次向美國派遣留學生,盡管這些學生學成回國后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和實業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但他們對美國學校的圖書館有了直接的感性認識。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由于受西方進步思想的影響,也與國內遙相呼應,提倡教育救國,沒立公共藏書樓,創辦大學等。胡先生在1915年2月20日的日記中曾寫道:“國無海軍,不足恥也;國無陸軍,不足恥也;國無大學,無博物館,無美術館,乃可恥耳。我國人其洗此恥哉”。[8]為此,他還專門調查了紐約公共藏書樓的流通和經費情況。失敗后,流亡國外的梁啟超在游歷新大陸的過程中也特別關注對美國圖書館的考察,其記述也特別的“專業”,他在游歷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發源地——波士頓后,專門寫了一篇“波士頓之圖書館與報館”的文章:

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初六日,往觀市立圖書館。設圖書館以保存古籍者,自十六世紀時日耳曼人以行之。至以此為公共教育之機關,實自茲館始云。千八百四十七年,波士頓市長乾士氏議征市稅,以設市立圖書館,議會許之,即為此館之嚆矢。越二年,英國仿其例,由議會提款以充茲事之用。千八百五十四年,英之門治斯達、利物浦二市始有圖書館,實波士頓以后第一起繼起者矣。以千八百九十六年之調查,則全美國中藏書三千卷以上之圖書館,凡六百二十六處云。本館所藏書凡八萬冊,其前后建筑費合計美金二百六十五萬元。除總館之外,其分布于市中者,尚有分館十所、借書處十七所云。此皆館長為余所言者。”[9]

梁啟超的這些有關公共圖書館的記述對于清末新政時中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的興起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對于傳統的藏書樓管理模式而言,引進國外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理念非常重要,對19世紀90年代我國公共藏書的形成和傳播產生了積極影響。

20世紀初還有先后出國學習圖書館理論和技術的學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沈祖榮、杜定友、洪有豐、袁同禮、李小緣和劉國鈞等,他們對我國圖書館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藏書樓的發展為公共圖書館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養料。當時,強學會在各地設置的藏書樓已達51所。幾千年藏書樓的思想雖還元時無刻地影響著人們,但藏書樓中的物質基礎——藏書為人們延用著、研究著,它為近代圖書館的誕生提供了養料。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從清末新政開始發起的公共圖書館運動,到1910年左右達到了高潮。然而在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轉變過程中,由于時局不穩,圖書館轉變過程極其艱難,直到“新圖書館運動”開始,才全方位地實施了向近代圖書館的轉變。

3.2美國

美國穩定的政治為圖書館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凡圖書館發達的國家,政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政治制度具有下列特征:穩定、議會的民主和關心社會的進步。美國政治的穩定使得圖書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北美這個新的地域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同于英國的新的民族,即美利堅民族,在不列顛帝國的疆界內出現了與英國資本主義并存的北美資本主義。英屑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合乎邏輯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掙脫對宗主國的依附關系,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在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就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這為美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到1850年,成長中的美國遇到了新的困難,改革的辦法之一就是使美利堅民族從口頭文化過渡到書面文化,圖書館界也積極投身到這一文化運動中。美國圖書館協會和《圖書館雜志》的創始人麥維爾·杜威提出應建立更多的用稅收維持的公共圖書館,并使圖書館成為“人民的大學”。公民在學校教育結束以后,可通過圖書館繼續實現自我教育。1848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議會通過在波士頓市建立公共圖書館法案后,各州也紛紛通過公共圖書館法。美國的公共圖書館是由各州根據立法而設置的,第一所較大規模的公共圖書館是1854年建成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力量同時來源于與教育和工業的密切關系上。在19世紀最后20年間,美國新開墾的耕地面積超過了英、法、德三國耕地面積的總和,同時,美國利用英國等大量輸出資本的機會,充分利用外資,1890年引進達35億美元。從19世紀初起,美國積極從歐洲引進了紡織機、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汽車等,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同樣,印刷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圖書館的發展。美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1880年至1919年之間,卡內基本人親自參與選擇在美國、加拿大和其他說英語的地方建造2507所公共圖書館,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在圖書館學教育方面美國也走在了世界前面,1887年杜威向哥倫比亞學院申請建立了第一所圖書館管理學學校,1890年又成立了第二所學校——布萊特學院免費圖書館訓練班。

在這段時間里美國圖書館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876年是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美國圖書館事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許多大事,如,1876年是美國建國100周年,成立了美國圖書館協會(ALA),這給美國和加拿大的圖書館員提供了一個論壇,梅爾維爾·杜威任第一秘書;圖書館專業雜志《美國圖書館雜志》出版;杜威十進分類法第一版出版;出現了對美國圖書館的第一次綜合性的研究,美國教育局寫了一份《美國公共圖書館:歷史現狀和管理》的專題報告,它是許多建設性圖書館發展和規劃的基礎等等。同時出現了許多圖書館領袖和專家,如朱厄特、賈斯廷·溫澤和杜威等。

可見,雖然美國圖書館事業是建于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歐洲圖書館傳統之上的,但在19世紀下半葉美國成了世界圖書館活動中心,圖書館理論也已走在世界前列,甚至推動了其他國家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4公共圖書館運動的啟示

從中美兩國公共圖書館運動的不同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的公共圖書館運動都是社會變革的產物,但由于各種原因當時中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美國。由此可見,獨裁政權永遠不會鼓勵圖書館的發展,因為從傳統上來說,圖書館一直贊同情報的自由交流。不論出于宗教的還是政治上的動機,審查一直是圖書館無限發展的一個障礙。美國的議會制度和公民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促進了公共圖書館運動的蓬勃發展。我們相信在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里,中國的公共圖書館事業一定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6.吳徐年.圖書館活動高潮與學術轉型.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5

2,3,4,5.李希泌,張淑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2

7.拉爾夫.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胡適.《胡適留學日記》三

9.梁啟超.新大陸游記及其他.長沙:岳麓書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