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04-13 03:09:49

導語: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民辦高校得到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辦高校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逐漸顯現出一些弊端和不足,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民辦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一種適合民辦高校辦學的學生管理模式,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分制;學生管理模式

一、前言

學分制的學生管理模式就是根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規定每個學生不同課程需要獲得一定的學分,以學生獲得的總分學作為學生畢業的依據,學分制是學年制學生管理模式的變革,改變了傳統僅僅通過學習年限培養人才的局限,在學生內容和學習時限中都具有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進行學習,將其應用到民辦高校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民辦高校實行學分制的意義

1.符合現代教育的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學分制學生管理模式正是以生為本教學的體現。在學分制的學生管理模式下,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可以根據自身的個性來參加體育活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符合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在學分制的管理中,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制定的,不僅營造了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活動氛圍,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2.學生的學習具有選擇性

在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學生一定要學習掌握的,對于學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素養。除了必修課之外,學生還有大量的選修課可以選擇學習,選修課的內容涉及各個領域和范圍,可以從人為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等方面提升學生。在每一個領域內,都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課程,例如在藝術方面,可能包括書法、音樂等方面,音樂還可以細分為經典音樂、國外音樂等,每一個大的領域,都要求學生選修一門課程,提升其相關方面的素養,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對自己有用的課程進行學習,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就業需要或者社會需要來選擇,通過文理滲透,不斷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學生管理更加靈活

學分制的學生管理模式,教學計劃較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需要完成的學分之后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需要多選修一些課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甚至還可以跨學院、跨專業選擇課程進行選修。對于學生困難型的學生則可以適當減少選修課的數量,重點抓自己感興趣或者有用的課程,培養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在學分制的教育背景下,打破了不同部門的所有制,教師資源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實現了教師資源的共享,具有特色的實驗室也不僅僅是面對工科專業的學生,提高了實驗室等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了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管理更加現代化,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更加靈活,很少受到各個方面的限制。

三、民辦高校實施學分制的限制因素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國的民辦高校在不斷發展,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多,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民辦高校在明確辦學方向的時候,雖然非常明確想要建立一所民辦高校,但是在人才培養上,過于模仿本科普通院校,尤其是一些本科院校創建的民辦高校,在辦學的層次教育中,常常把學術性的教育培養模式應用到民辦高校中,使得民辦高校的教育模式越來越接近公立學校。很多獨立的民辦高校的院校都存在著被本科壓縮型的痕跡,最后導致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定位不準確,存在著就高不就低的心理,并沒有根據人才的市場需求來對自身學校的學生培養進行定位。很多民辦高校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上只是一味地模仿本科普通院校,辦學方向也漸漸失去了原本的意味。

2.課程設置不科學

民辦高校雖然在辦學的最初是本著民辦高校的原則進行辦校的,但是在課程專業的設置上,仍然套用原高等教育專業的機構體系,很多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辦學模式不相符,還沒有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來進行整改,在專業的結構布局上沒有根據現代社會的新要求進行重新調整。民辦高校在設置專業的時候依然沿用之前的模式,受到專業設置的影響,對不同專業的課程設置也依然沿用之前的基本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三段式的課程模式,學分制管理只是一個頭銜,學生的教學并沒有因此發生改變,對于學生業務技能的訓練同樣是放在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之后,一般在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學年或者學期進行集中訓練,變成了一個任務式的教學,根本沒有充分發揮學分制管理的優勢,通常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對于這種按科類組合的課程結構,培養的人才一般為研究性的人才,但是在民辦高校中,包括現代社會,都對應用型的人才和技能型的人才有更大的需求。所以民辦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3.教育資源投入不足

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沒有對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合理分析,教學的發展戰略還不夠明確和準確,很多民辦高校總是順應社會的發展擴大招生,在招生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擴大招生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無論是學校宿舍還是教師資源都嚴重匱乏,遠遠高于民辦高校現有教育資源的承受能力。學分制的學生管理模式需要比學年制的學生管理模式花費更多的資源,很多民辦高校現有的資源根本不能滿足學分制管理的要求。由于學生規模的增長,師資資源以及硬件設施等都超負荷運轉。學生的實習環節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真正的實踐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推崇主體多元化,但是卻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學生的就業率難以保證,影響了學分制建設的效果。

四、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模式

1.弱化班級管理功能

在學分制管理的背景下,對學生的管理應該減少或避免受到班級的限制,逐漸淡化班級管理的作用,強化社區形式的管理模式。在原來的學年制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以專業為主,班級的分班也是如此,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學生所有學習的課程都是和自身專業息息相關的,一個班級的學生較少有機會和別的班級的學生一同上課。而在學分制的模式下,所有課程的學習是以選課為主,在一門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能要面臨不同專業的學生,所以在管理上,班級管理的功能漸漸被弱化,對學生的管理也從原來的班級管理轉向為宿舍管理或者社區管理。因此,在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下,弱化了班級管理功能,但這并不意味著取消了班級管理,而是將行政班級管理與社區管理相結合,全方位對學生進行管理,并做好管理分類工作,避免管理上的脫節和不到位。

2.強化指導,對學生進行多重管理

在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下,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分清職責,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等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管理,明確教師的職責,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范圍和力度。同時還需要根據民辦高校的辦學規律以及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管理隊伍和教學單位對學生的管理,管理的范圍應該涵蓋學生的學業、思想和活動和生活等各個方面,全面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來進行分層管理,做好教與學的各項工作。在學分制的背景下,應該根據學生群體功能作用的發揮,強化學院和生活區的結合和溝通,在班級管理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課堂、活動、宿舍等形式的管理力度,在學分制的教學過程中,實行多種管理,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管理效果。

3.營造學分制的內部環境

學分制符合現代教育的教育理念,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不通過層次和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下,更加注重學生的學分和畢業資格,由于選課的自由性,慢慢淡化了班級管理功能。民辦高校的學生的自制力一般較弱,不能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一些學生對自身的發展目標不夠明確。所以學校在重視目標管理的時候,也要加強對學生的過程管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然可以保持較好的狀態和氛圍,在淡化班級管理功能的同時也要加強社區管理和宿舍管理。由于高校的招生擴大,為了提供足夠的教育資源,高校可以不斷開發網絡資源,通過網絡課程增加課程資源,還可以緩解教室資源和時間段分配不合理的矛盾。通過開發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內進行教學活動,也可以不在同一個時間內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預先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放在服務器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在網絡上下載學習內容來進行學習,同時還不受教師空間的限制,可以滿足多人教學。

4.增加免修、補考來減少時間沖突

在學分制學習模式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經過學校的認同之后,可以申請免修培養方案中的部分專業課程,可以直接參加課程的期末考試。由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課程,就必然存在著有的學生選擇的不同課程會在上課時間上有沖突,針對這種情況,對于上課時間受到沖突的學生,可以申請免聽沖突,避免受到時間上的限制。在學分制的管理中,學生不及格和課程需要重修,學生進行重修必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重修課程還會和其他的一些課程有時間上的沖突,為了避免浪費學生的時間,對于不合格的課程學校可以提供一次補考機會,每門課程都可以增加一次補考機會,避免學生在重修課程時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五、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想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可以通過實行學分制的教育模式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可以自主選擇,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學習內容,在對學生的管理方面也變得更加靈活,加強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的管理,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陳王明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彤.推進我國高校實行學分制的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05

[2]姜永東,郭紅霞,徐瓊.我國高校實行學分制的現狀及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08

[3]羅煜,李高申,時會永.民辦本科高校構建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初探[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

[4]龍一平,沈琳.論民辦高校學分制下教學運行模式與管理模式的構建[J].改革與開放,2009

[5]王玉忠,謝志芳.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和途徑[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

[6]白元儒,許鵬奎,張華.論學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改革[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