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模式創新探討
時間:2022-01-24 04:57:27
導語:班級管理模式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不斷分析與總結以往班級管理工作經驗,發現班級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積極創新班級管理模式,以高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增強學生對班級管理的認同感以及對班級的歸屬感,以此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一個具有積極健康班風的班級能夠有效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使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因此,要加強對班級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創新,通過不斷地研究實踐,摸索出適合班級發展的管理模式,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1班級管理的特點及任務
首先,班級管理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班級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這個班級所有學生的學習、生活,并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同時班級管理的對象包括班級教學設備、班級教學成績、班級文體工作的發展等,但是主要的管理對象是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全面管理,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才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1]。第二,班級管理需要一定的手段,主要管理手段包括計劃、組織、協調以及控制等,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學生以及班級資源的具體情況,利用以上3種手段進行科學管理,班級管理活動是一個互動的活動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共同參與,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以及班級干部與學生的管理統稱為班級管理。其次,班級管理的任務。具體表現在:第一,維持班級秩序。班級是學生學習與生活活動的基礎,是學生在校園中活動的重要場所,班級是一個集體,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集體管理的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本班級的管理中,班級全員共同創建一個健康有序、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這是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第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班級的組建目的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接受教學的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提高其學習效率,因此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還包括,在管理中利用各種有效途徑與手段組織和協調學生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鍛煉學生個人能力。班級組建為學生提供了有利的人際交往環境,在班級中存在一定的班級管理任務分工工作,這些班級組織形式為學生獲取社會信息、適應社會能力等提供了依據,在班級管理中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2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
首先,班級管理模式缺乏班級凝聚力的管理效果,學生無法在班級管理中獲得歸屬感。有些班主任還在校內擔當其他的職務,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壓力較大,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班級管理中,甚至有些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學生不夠了解,不知道自己班級學生總人數,更不了解學生的個性與存在的問題,有時和自己班級的學生迎面相遇,班主任都叫不出學生的名字。而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個過程,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同時,有些班級很少組織集體活動,學生較為分散,學生之間缺乏經常性的互動與交流,缺乏一定的班級集體榮譽感,甚至存在部分班級出現學生“拉幫結伙”不夠團結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班級學生之間缺乏友愛、信任與幫助,使班級的存在僅僅流于表面[2]。其次,班級干部的選拔有失公平。一些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自己安排班級職務人選,部分班主任會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安排學生擔任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勞動委員以及體育委員等,這種班級干部的選拔方式具有較強的片面性,其他學習成績一般或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發展,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還有部分班主任職業道德素質較低,根據家長的經濟地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使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擔任班級干部,班級干部的選舉嚴重缺乏公平性,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有效管理。最后,部分班級管理存在忽視學生的感受。班主任進行權威性的管理,在管理中班主任一人制定班級管理制度與條例,這些嚴格的班級管理條例與管理制度,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展,有些班級管理偏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委以重任,并在家長面前嚴厲批評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規定學生早到校半小時進行早讀,甚至有些班主任還將班級集體活動時間定為自習時間,剝奪了學生自由活動的權利,給學生的班級生活增添壓力,使學生對該班級產生厭倦、想脫離該班級管理的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3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3.1科學制定班級管理條例
班級管理條例是班級管理制度的一種體現,科學地制定班級管理條例,是提高學生班級集體責任感,增強學生班級歸屬感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制定班級管理條例,在管理條例中要體現以班級集體為核心,并在條例中明確指出班級的組織機構、班級的選舉制度以及獎懲制度,要使班級干部嚴格遵循班級管理條例,輔助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定期開展班級集體活動,將集體活動中班級學生個人的表現與參與狀態列入獎懲制度中,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同時還要聯合其他班級開展班級競賽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活動,為班級爭光,并使學生在團結合作中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學生在科學的班級制度中認同班級管理,在集體活動中增強其歸屬感,以此提高班級管理效率[3]。
3.2公平公開選舉班級干部
班級干部是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角色,班級干部管理能力是影響班級管理的關鍵因素,只有進行公開公正的選舉,才能使班級全員信服,并配合班級干部的管理工作,才能體現班級管理的公平性。因此,在選舉班級干部時,要根據班級管理條例中對班級干部人選的要求進行民主選舉,使學生參照班級管理條例相關依據進行選舉,并當眾計算選舉票數,宣布班級干部人選,之后還要對班級干部人選進行定期試用考核,考察班級干部的管理能力與協調能力,待試用期結束后再使學生對班級干部進行評價,經過評價確認,使班級干部正式上崗。公平、公開地選舉班級干部,是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現,使學生對班級管理進一步理解并認同,有助于加強班級管理[4]。
3.3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管理工作
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明確班級管理的特點與班級管理的任務,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摒棄管理以成績為主的傳統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尊重與認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使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決策中,在做出管理決策之前,要對學生開展民主調查,關注學生的感受,做到管理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了解學生的特長與優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使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學生個人能力,培養其綜合素質,保證班級學生整體進步,才是班級管理達到最佳效果的表現[5]。
4結語
綜上所述,班級是學生在校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班級管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因此應創新班級管理模式,摒棄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為本開展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作者:馮偉元 單位:寧夏中寧縣第一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韓安莊.班級文化建構現狀及對策——以濱州學院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177-178.
[2]孫彥.新時期學生班級建設和管理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96-198.
[3]張馨,丁貞棟,宋子晟.學習型班級:創新班級管理的路徑選擇[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9-82.
[4]方璇.論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班級管理模式創新——以鹽城工學院為例[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82-85.
[5]靳擁軍,王強,李遠蓉.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班級管理:問題分析與體系重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95-98.
- 上一篇:大型風電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