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一體化”模式下研究生管理思考
時間:2022-03-24 11:14:10
導語:“本研一體化”模式下研究生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著教育事業的不斷變革,高校的學生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本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逐漸被高校廣泛應用,但是這項管理模式的實施辦法還不夠成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面臨不少挑戰。為了加強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使高校研究生管理更為科學有效,該文對“本研一體化”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通過對國內外高校培養模式的對比,討論了當今國內高校“本研一體化”模式下研究生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本研一體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與實施辦法進行了分析,使該管理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優勢。
關鍵詞:本研一體化;管理模式;創新
1引言
隨著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展開,各個國家都了工科教育教育改革前瞻性戰略報告,旨在積極推動工科教育管理的改革創新[1]。在原來的管理模式中,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兩類學生群體由各自的工作主體管理,互相獨立。“本研一體化”教育管理模式指的是兩個獨立的學生管理主體組合成一個管理主體的過程,共同管理本科生、研究生,有助于本科生與研究生學習工作上的互相支持、共同進步。雖然“本研一體化”管理模式已經被提出,但是該模式的具體實施還存在一定困難。本科生課程任務繁重,業余時間較少;而研究生雖然獨立時間較多,但是科研項目占據他們大部分時間,他們參與學院的活動的時間較少,主要與研究生導師接觸。在黨建工作和學院競賽中,研究生群體的參與度低,較難與本科生統一,因此,合理分析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差異,完美地將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管理工作相結合,使其相互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上提及的管理模式使得研究生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用黨建、競賽、心理健康等活動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以更好的狀態完成學業,建設社會,報效祖國。
2國內外高校“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分析
2.1美國高校培養模式分析。美國高校的“本研一體化”管理一般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著重進行培養,傳達了一種延續性的理念,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美國高校的課程種類設置廣泛,為學生提供多項選擇,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采用研討的方式,通過開展本科生科研計劃讓本科生提早了解科研,鍛煉學生的創造力。部分高校還采取了與企業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模式中成長。同時,考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這樣的培養模式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全面掌握課程知識,提高自身的實際應用能力。2.2德國高校培養模式分析。德國在教育的基礎階段就十分注重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為學生在進入高等院校之前打下扎實的科研基礎。德國在人才篩選機制的管理方面要求十分嚴格,學生在經過基礎階段的學習后需要經過數次分流才能進入高等院校學習,這樣的培養模式使得高等院校的學生具備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德國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十分嚴格,培養內容與培養模式嚴格按照制訂的計劃執行。根據自身特色建立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為學生就業指明了方向,因此培養出了一系列專業技術過硬的工程師。2.3中國高校培養模式分析。中國的高校培養較少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品質培養,由于中國人口以及教育結構等因素的制約,我國的教育制度還不夠完善,過于注重專業教育,不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展和基礎能力的發展,束縛了學生思維的開拓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2]。在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比較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一些高校提倡啟發式教學,這樣的培養模式有助于為學生營造自由探索的學習氛圍。在考核模式方面,中國高校還是以閉卷考試為主,培養的學生往往只具備較高的考試能力與答題能力,動手能力與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因此,中國的教育模式需要與國外高校教育模式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技能培養。
3研究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國外高校管理模式的分析,并結合與國內高校培養模式的對比,筆者發現目前研究生管理存在以下問題:(1)研究生的學院活動參與度普遍較低。大部分學生對學院內的活動興趣不高,不會積極地參與到各類集體活動中,集體榮譽感較低。(2)學生對待科研的態度不端正。許多學生對科研工作存在畏縮、不屑等不夠積極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將會影響整個科研過程。同時,很多學生的科研成果創新性不夠,缺少自身的獨立見解。(3)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現在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社會交往能力。在繁重的課業與激烈的競爭面前,學生的心理極易產生問題。
4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實施辦法
培養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是滿足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應對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結合“導師制”“班主任制”和“導生制”三種管理辦法,在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提供幫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為我國培養優秀、積極的創新型人才[3]。4.1導師制負責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導師制的歷史悠久,該制度下的師生關系密切。導師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較多、學習領域較廣,且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需要導師的引導和鼓勵,導師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產生良好的示范性和導向性作用[4]。但在實際管理中,存在著許多導師與學生溝通欠缺的問題,影響了整體的管理效果,再加上許多高校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導致導師在管理中對學生的關心不夠,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培養。因此,導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4.2班主任制負責下的學生管理工作。班主任制要求專業教師除了完成專業授課外,還要參與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在該模式中,班主任管理班級具體事務。目前,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逐漸成為普遍現象,教師既是高校教學科研的實踐主體,又是班級的管理者。專業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能夠實現教學相長,能有效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增強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適時引導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4.3導生制負責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導生制的核心特征是學生的幫扶,選派優秀的高年級學生進入新生教育過程以實現助管功能,參與到學業教育等環節[5]。利用優秀導生的示范作用激勵學生進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傳承學習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就業經驗的導生還可以通過自身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建議,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幫助。學生在導生的榜樣示范和幫助下,思想、學業、就業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受益。同時,導生也鍛煉了自己,獲得了榮譽感,提升了責任心,全面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
5總結與思考
在“本研一體化”管理模式中,結合三種制度,導師主要起到指導學生的作用,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必要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班主任要幫助班級完成黨建、文體等系列活動,活躍班級氣氛,調動班級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同時對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把握。導生作為高年級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幫助他們解決在實驗、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帶動班級的學習氣氛,傳承優秀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姜言霞,畢華林,亓英麗.“本碩一體化”師范生化學教學能力實踐訓練體系的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19(5):80-84.
[2]張照旭,蔡三發,黃建業.本研一體化:日本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15-119.
[3]韓月華,周棋贏.高校“本研一體化”育人模式創新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3):101-102.
[4]王茜.基于互動模式的研究生、本科生一體化教育管理[J].文教資料,2018(23):132-133.
[5]彭亞輝,季明,袁瑜,等.研究生導生制在本研一體化學生工作中的實踐與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9):21-23.
作者:寧禮佳 馬心雨 楊春梅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上一篇:不動產登記質量管理制度探討
- 下一篇:陶藝工作室教學模式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