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制度和諧論理念分析

時間:2022-05-19 03:58:18

導語:水資源管理制度和諧論理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管理制度和諧論理念分析

1研究背景

針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社會各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左其亭等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基本理念的基礎上,系統地構建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理論體系框架,并探討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踐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3];各試點省份和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辦法[4-5];孫宇飛等結合部分流域機構和典型地區的水資源管理部門在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圍繞“三條紅線”考核指標的確定和指標的標準、監測、考核等重點問題,對“三條紅線”指標體系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建議[6];孫可可等結合影響“三條紅線”分配的各種因素,提出了“三條紅線”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武漢市為例,進行“三條紅線”的量化研究[7];陶潔等在分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內涵的基礎上,從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方面構建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及指標確定方法[8];竇明等基于“三條紅線”約束,構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以萊州市為例確定了“三條紅線”指標,提出了不同分區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9];蔣云鐘等從制度的實施角度出發,指出了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是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關鍵,建立了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功能需求框架,并探討了支撐“三條紅線”管理的具體實施策略[10]。上述成果涉及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理論、方法、保障和應用等多個方面,但是對于“人水和諧”這一基本原則的把握,涉及不多。本文基于和諧論理念、和諧論五要素以及和諧度方程,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核心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有效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途徑,為進一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參考。

2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與和諧論簡介

2.1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一種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據區域水資源潛力,按照水資源利用的底限,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排放標準,并用最嚴格的行政行為進行管理的制度[3]。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從取水、用水、排水3個方面對水資源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以期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1.1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指導思想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實現人水和諧為核心理念,以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為重點,通過健全責任制度、落實責任、提高能力、強化監管等方法,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從而保障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1]。

2.1.2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的基本原則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a.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急解決當前水資源問題,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b.堅持人水和諧,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水資源開發與保護關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c.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關系;d.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進管理方式和方法;e.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注重制度實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

2.1.3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的核心內容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健全“三條紅線”,即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通過統一規劃和水資源論證,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用水總量,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進而實現嚴格的用水總量控制;通過全面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強化用水定額管理,推進節水技術的改造,從而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完善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最終實現對入河湖排污總量的控制。

2.2和諧論

和諧是為了達到“協調、一致、平衡、完整、適應”關系而采取的行動[11]。研究和諧行為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稱為和諧論[11]。和諧論主要包括和諧論理念、和諧論五要素、和諧度方程等。

2.2.1和諧論理念

(1)和諧論提倡以“以和為貴”的理念,提倡理性認識各種關系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提倡以和諧的態度來處理各種不和諧因素和問題。和諧的思想是和諧論的基石。(2)和諧論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解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3)和諧論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關注人和自然界的唯物辯證關系,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認為人和自然協調發展是必要的、可能的;主張人類應主動協調好人與人的關系。(4)和諧論堅持系統的觀點,提倡采用系統論的理論方法來研究和諧關系問題[12]。

2.2.2和諧論五要素

(1)和諧參與者:就是參與和諧的各方,也稱為“和諧方”。(2)和諧目標:是指和諧參與者為了達到和諧狀態必須實現的目標。(3)和諧規則:是指和諧參與者在實現和諧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切規則或約束。(4)和諧因素:是指和諧參與者在實現和諧目標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各種因素。(5)和諧行為:是指和諧參與者考慮各種和諧因素后采取的具體行為。

2.2.3和諧度方程

和諧度方程是定量評估和諧狀態的基本方程。某—因素(Fp)和諧度(HarmonyDegree)方程[13]定義為:HDp=ai-bj(1)式中:HDp為某—因素Fp對應的和諧度,是表達和諧度的指標,HDp∈[0,1],HDp值越大,和諧程度越高;a為統—度,b為分歧度。a,b∈[0,1],且a+b=1;i為和諧系數,反映和諧目標的滿足程度,由和諧目標計算確定,i∈[0,1];j為不和諧系數,反映和諧方對存在分歧現象的反對程度,由分歧度計算確定,j∈[0,1]。

3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的和諧論理念

(1)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在理性認識人與人之間矛盾、人與水之間矛盾和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多方參與者之間的矛盾,最終實現和諧發展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協調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調整用水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以和諧的態度處理人文系統與水資源系統之間的存在的不和諧問題和因素,最終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因此,人水和諧理念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理念,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順利實施的基礎。

(2)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通過“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著力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的水問題,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在實施的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和諧的態度處理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關系,這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的和諧論理念。

(3)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新時期水利改革形勢下的治水方略,是水資源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為了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系統地提出了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水資源管理和責任考核制度四項制度,完善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體制。在實施的過程中,考慮到各地區實際情況的不同,在進行三條紅線指標分配時,劃定不同的指標值,既保障了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又保證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體現了采用系統論的理論方法解決多方參與問題的和諧論理念。

4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的和諧論五要素解讀

4.1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的和諧論五要素

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主要是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取水環節,實現對河流和區域取用水總量的嚴格控制。在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時,對于跨省流域,各省份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都希望獲得更大的水資源分配量,但是流域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是有限的,這勢必會加劇各省份之間的取水矛盾和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為了正確處理各省份之間、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可以基于和諧理論,從和諧論五要素的角度來剖析流域水量分配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跨省流域水量分配問題的和諧論五要素見表1。

4.2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的和諧論五要素

對于一個特定地區,為了使該地區總的用水效率小于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的規定值,需要對各個用水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用水定額,實行嚴格的用水管理。通常情況下,用水部門包括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四個部門[14]。在制定各部門用水定額的過程中,由于水資源利用水平有限,并且用水效率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因此各部門都希望本部門的用水定額被制定的大一些,這勢必會導致各用水部門之間矛盾加劇。為了正確處理各部門之間的矛盾,可以基于和諧理論從和諧論五要素的角度剖析各部門用水問題,為各用水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用水定額。

4.3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的和諧論五要素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排水環節,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對于某條具體的河流,首先需要確定該水功能區的水環境容量,然后基于人水和諧理念,考慮水功能區的水環境容量,合理確定各排污點的排污量。在確定各排污點排污量的過程中,各排污單位為了降低污染物處理成本,提高自身經濟效益,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允許排污量,這勢必會造成流域上下游之間,各排污單位之間的矛盾。為了滿足水體納污能力的要求,保證河流湖泊生態健康,需要加強流域上下游之間、各排污單位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可以從和諧論五要素的角度出發,分析各排污點的排污量分配問題。

4.4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和諧論五要素

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三條紅線”。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控制取用水總量,避免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對用水過程中的用水效率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減小水環境污染,創建水生態文明[15]。

5和諧度方程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中的應用

5.1和諧度方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中的應用

對于某一流域,水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又涉及多個用水部門,各用水部門必須統一思想,協調一致,盡可能地達成共識,合理分配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即做到和諧度方程中的“統一度”(a)較大,“分歧度”(b)較小[16],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該區域總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量滿足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的要求。從和諧度方程中還可以看到,為了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應該提高“和諧系數”(i),減小“不和諧系數”(j)。水資源開發利用涉及到眾多影響和諧的因素,例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和水資源供需現狀等。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為了滿足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的要求,必須提高這些因素的和諧系數,盡量在上述因素之間尋求平衡,既能夠滿足控制紅線的要求,又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各用水部門的用水需求。例如在進行流域水量分配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和諧參與方的水資源供需現狀、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對于那些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的地區可以適當多分配水權;同時,可以完善水權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杠桿,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5.2和諧度方程在用水效率控制紅線中的應用

在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實施的過程中,和諧參與者是指該地區的各個用水部門,主要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和諧目標是提高該地區總的用水效率,盡快達到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的規定值。為了盡快實現和諧目標,在制定各部門用水定額的過程中,各用水部門必須提高“統一度(a)”,減小“分歧度(b)”。影響用水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經濟因素、技術因素、節水器具的推廣情況以及人們的節水意識等。為了盡快實現用水效率控制,必須提高“和諧系數(i)”,降低“不和諧系數(j)”,從而使該地區總的用水效率盡快達到國家的規定。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a.大力研發有效的節水器具;b.通過大力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c.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和高耗水服務業發展,遏制農業粗放用水等。5.3和諧度方程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中的應用在限制水功能區排污總量的過程中,和諧目標是入河污染物總量小于水體能夠承納的最大污染物量;和諧參與者是指各個污染源,為了實現對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控制。各排污點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服從流域管理部門分配的排污量要求,控制污染排放,即提高“統一度(a)”,減小“分歧度(b)”。在分配各個排污點排污總量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區域經濟的發展、污水處理技術等。為了實現對排污總量的控制,盡快達到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的要求,必須提高“和諧系數(i)”,減小“不和諧系數(j)”。例如,綜合考慮地區經濟發展和污水處理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污水排放量;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和污水處理技術,逐步減小污水的排放;加強對各排污點的監督和管理,嚴格控制排污量。

6結語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形勢下的治水方略,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對于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和諧論角度分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認為始終堅持人水和諧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最后,分別從和諧論五要素、和諧度方程兩方面進一步剖析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過程中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的水量分配問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的用水定額分配問題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的排污量分配問題,并以提高和諧度為目的,提出一些具體的實施意見,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張志強左其亭馬軍霞工作單位: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