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21 05:45:00

導語: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論文

前言計算機應用已經滲透到日常工作的許多方面,許多企業的領導已經或正準備投入高額資金,建立大規模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mis)。但是,系統建設常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有的開發規模很大,實際應用的范圍卻很小;有的系統用與不用似乎沒有多少明顯的差別;還有的系統維護工作量太大,為擴充功能甚至需要推倒重來。就系統開發的某一具體問題來說,主要是開發用于數據處理的程序,一般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因而很少出現因網絡或程序調試不通而中止開發的情況,并且大都采用最新的、高性能的計算機軟硬件平臺,由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實施開發,但預期的目標常常難以達到,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為此,本文從系統目標和內容的確立、開發過程的組織與控制、按計算機的特點組織系統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強調mis建設的同時面對用戶和計算機系統兩個方面,僅僅注重計算機技術和程序開發是不夠的。一.系統目標和內容的確立mis的建設中,系統的最終目標和內容常常難以確定。比如:設備管理系統,設備的種類成千上萬,規格型號、歸屬部門、安裝位置等千差萬別。mis要管理的內容、達到的效果及運行后的狀態等涉及的內容很多,很難通過調研完全確定所有的內容。事實上,mis建設和一般工程的根本區別就是不能在開發前完全確立系統的目標和內容,即不可能期望有一個詳盡的設計去簡單地、方便地組織和控制系統的建設,這是mis建設的最大特點,也最易引起比較大的問題。常有人希望先有一個詳盡的設計,再根據設計實施開發。這要求開發者不僅要在短時間內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設計出一種新工作方式,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一方面,計算機技術人員掌握的是運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學習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內計算機技術人員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的確定必然要經過用戶反復的試驗,不可能借助任何圖表、算法而一次確定,更不可能由計算機自動產生出來。有的系統調查花數周或二三個月的時間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獲,而系統開發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卻并不明確系統開發究競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樣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就由計算機技術人員展開程序開發,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統開發的紊亂或失敗。mis建設應從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確立適度的開發目標和內容,使企業的決策者和系統的開發者都對系統建設心中有數,以便有效地安排和布署開發工作,并且在開發過程中逐步確立新的工作方式。系統的目標和內容涉及因素很多,而應考慮相應的策略和方法:(1)系統分解。系統建設的規模一般較大,不易掌握和控制,可以將其分解為多個子系統,以降低系統的復雜性。原有方式總是按照工作相關的程度分為多個部門,因此,劃分子系統是方便的,關鍵是要制定描述子系統間聯系的約束規范,以此保證各子系統最終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2)全面評估。對于各子系統,全面評估系統開發的目的、內容、效果、條件相運行后的維護擴展等因素,這些因素關系到系統建設的成敗,應從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要從大局著眼進行認真的分析。盲目求大求全就會導致圖虛名而招實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3)逐步迫近。在滿足系統約束規范的基礎上,用快速原形法開發各子系統。這樣就不必首先進行詳盡的需求分析,以完全掌握原有的方式,而是通過試運行把用戶的需求不斷吸收進去,讓系統直接逼近開發目標。這樣做有許多益處:可以降低開發者掌握原有系統的難度;可以更準確地了解用戶的需求、確立新的工作模式;開發過程中,用戶已經接受了新的系統。二、以數據為中心分類組織數據為核心,無論計算機內部多復雜,mis建設所用到的通常只是計算機的操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功能越來越強,使用越來越簡單,計算機技術本身已不再是mis建設中的難題。系統開發中,有關計算機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怎樣以計算機為平臺組織新的系統。mis的開發是根據計算機的特點重新設計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實際工作中常常忽視這一點,甚至完全根據人工方式的特點設計計算機的功能。就象用工匠們手工生產方式設計汽車工業的生產線,實際上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率一樣,這樣的mis建設并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美國學者詹姆斯?馬丁(jamesmartin)指出:在企業的數據處理工作中“數據是穩定的,處理是多變的,數據位于現代數據處理的中心”。由此他提出了“總體數據規劃”的方法。就象“要把汽車制造從個體手工生產方式變為大批生產方式,需要建立一種真正的基礎結構”一樣,新的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結構”是對企業的數據進行總體的規劃和組織,建立起統一的數據平臺。以數據平臺為中心,將系統開發劃分為形成數據平臺和由數據平臺變換出結果兩個部分,在整體上使系統結構簡單明了:建立了同一的數據平臺,憑借現有的開發工具,各種結果都可以方便地變換出來,而不必要事先將各種功能完全確定;另一方面,無論管理體制如何變化,涉及到的基礎數據卻是穩定不變的,改變功能只需改變相應的程序,以適應企業改革的需要。有些系統的數據其內容和分類較為明確,如:民航及鐵路售票系統、圖書館系統等,這種系統可以直接從組織數據入手實施開發。而更多的系統所包含的數據內容是隱蔽的,如:電廠的設備管理系統,數據量極大,數據關系復雜,短時間內完全掌握幾乎是不可能的,應在開發的過程中逐步地識別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類組織逐步建立起數據平臺。三.開發過程的組織與控制系統開發的涉及面和工作量一般很大,開發者應有一個通盤的考慮,把握和控制開發過程,并把許多人的工作有效地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統—的工作方式。由于開發過程的主要工作和最終表現形式是大量的程序開發,人們常常僅僅關注程序的開發,這很不夠。就象戰爭雖然最終要表現為戰場上的廝殺,而廝殺背后的運籌對戰爭的勝負至為重要一樣,開發過程的組織與控制決定著系統建設的成敗。這里提出以下方法:3.1平穩安排mis建設中常常有開發了大量的程序,再一次性地投入試運行;還有的對開發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估計不足,把開發規模展開的過大而無法控制。這都會使工作量和難點過于集中,防礙系統建設。通過對系統的分解,根據工作量、用戶情況及其在系統中的作用等因素排列開發順序,并根據子系統的開發情況隨時調整和部署開發工作,使系統開發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平穩的發展過程,并能方便地形成系統。3.2整體控制在開發過程中,許多出于局部利益的問題影響系統的形成。有的用戶對計算機不了解,常常在完成了一個功能以后又提出新的要求,而開發者看來這是應該統一考慮的問題有的用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統觀念的極少,他們會從孤立的角度提出和系統相悖的要求,甚至僅僅把開發者當作程序員,自己直接安排開發工作。并認為實現他們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較簡單,開發者應該馬上完成。開發者如果不夠冷靜,很容易陷入具體問題中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失去對開發過程的整體控制。在這種情況下mis建設是不會成功的。因此,開發者應善于了解和把握系統性、本質性的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系統概念,同時,要采取有效的技術和組織措施,確保在開發工作中處于主動,以便有效地貫徹系統建設的思想,把系統建設推向成功。3.3吸引用戶在開發過程中用戶的參與對整個系統建設至關重要。有的開發者只把著眼點放在計算機技術本身,按照自己的構想做出了大量程序,而用戶卻不愿使用,使開發工作落空。還有的僅僅靠說服有關領導,用行政命令迫使用戶參與開發,這樣很容易使用戶消極甚至反感,導致開發相應用的脫節。常常有開發者抱怨用戶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認為用戶的文化素質低或者在中國搞mis超前,其原因就是沒有做好用戶參與開發的工作。及時投入試運行是吸引用戶參與開發工作并和他們具體交流的有效途徑。為此,子系統的分解要便于開發和試運行。在諸多子系統中,應注意選取那些使用效果明顯又易于開發的子系統首先開發,其運行效果會增強用戶對系統建設的信心和對開發者的支持。3.4迅速過渡整個系統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而子系統的開發則必須迅速完成,才能確保整體l的從容部署,這是系統建設的節奏。如果長時間不能過渡到新的工作方式上去,用戶會消極應付,同時也給程序調整帶來困難。四.按計算機的特點組織系統原有的方式一般是以適應人的工作特點逐步形成的,常常是分散的、不規范的、其處理過程也較長。而計算機系統適合處理大批量的、規范的數據,并且處理過程力求簡明。按計算機的特點組織新的系統,不單單提供了數據的處理而且能使工作方式變得規范、簡明。因此,mis的開發不是在模擬原有的方式,而是根據計算機的特點重新設計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實際工作中,對這一點常常比較忽視,甚至完全根據人工方式的特點設計計算機的功能。就象如果用工匠們手工生產方式設計汽車工業的生產線,實際上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率一樣,這樣的mis建設并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結構”是對企業的數據進行總體的規劃和組織,建立起統一的數據平臺。以數據平臺為中心,將系統開發劃分為形成數據平臺和由數據平臺變換出結果兩個部分,在整體上使系統結構簡單明了。建立數據平臺是面向計算機的有效方法,但不適于直接面對用戶及其所使用的工作方式。作為—種開發方法,它適用于目標及所包含的數據內容明確的系統,如:民航及鐵路售票系統。這種系統可以直接從組織數據入手實施開發。而對于目標及所包含的數據內容隱蔽的系統,如電廠的設備管理系統,首先要面對的是用戶及其所使用的比較模糊的工作方式,對此開發人員在短期內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此時應采取分解的方式,通過試運行把用戶的需求不斷的吸收到系統中去。在這個過程中,開發者要注意以數據平臺為中心建立起新的系統結構。五.系統建設的可持續性企業管理水平、經營效益的提高是長期的、不斷的,因此,與之相適應的mis的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的過程,要從發展和變化的角度看待mis建設。實際工作中,常常有急于在一次開發過程中做好一切工作,希望以后長期受益的做法影響到系統建設的正常進行。比如有的mis建設者提出計算機配置要10年不落后,這實際上是按照一般工程建設的習慣對待mis建設,因而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如果系統配置不從實際需要考慮,而是盲目求高求全,不僅不能發揮出作用,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價格迅速下跌,大量的投資將化為烏有;同時,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做法,往往使所開發的系統不能隨管理工作的變化而改動,使用一段時間后維護工作量太大,以致難以承受,甚至不得不推倒重來,使原來開發工作中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mis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把建成的系統推倒重來是極大的浪費。因此,急于在一次系統開發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mis建設的著眼點應該是不僅能滿足日前的工作需要,而且能隨管理工作的變化方便地進行維護和擴充。這不僅是系統軟硬件配置、投資的原則;而且是應用軟件開發的重要原則之一。系統建設的可持續性關鍵是應用程序可以持續使用。這要求應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擴充和改動,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級的平臺上。對此,應在開發階段作出安排,使系統具有良好的結構。再者,要注意區分系統中穩定的部分和變化的部分,在系統結構上把這兩部分分開,穩定的部分在經過試運行后將其封存起來,系統穩定運行后的維護工作就集中在變化的部分,這樣大約可以把擴充和改動的范圍縮小到三分之一,使之大為簡化。六.系統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系統的開發和運行有許多先決的條件和問題,比如:選拔和培養出合格的計算機應用負責人是企業mis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分管計算機應用的人員不僅能夠發現、解決計算機本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向領導提出適度的系統開發應用規劃,作為企業領導有關mis建設乃至企業改革的決策依據。這不是一般的計算機技術人員能夠勝任的,而是由系統分析員擔當的工作。企業的mis建設應注重對系統分析員的選拔與培養。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涉及到數據的共享、計算機軟硬件、工作模式等許多方面,應該有統一的規則和約定,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1)信息規范。如:代碼、事物特性表等。這方面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執行是原有方式向新系統轉換的前提條件。(2)計算機的軟硬件平臺規范。其中包括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網絡以及字處理等內容。這些規范是實現聯網的保證。(3)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系統運行規程、崗位設置、計算機技術人員的上崗標準等。這是管理工作接受新系統使之穩定運行的保證。六.結束語mis建設中,開發者首先面對的是用戶和原有的工作方式,對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要有建立新的工作模式的創造力,并用組織措施控制開發過程。這方面工作的特點是模糊和零亂;mis建設要實現以計算機系統為中心的新的工作方式,其結果無論是計算機系統內部還是人的工作都將是明確的、規范的。最終結果的明確、規范,并不說明能有確定的規則或簡單的辦法去抽象原有的方式。mis建設面對的是原有方式和計算機系統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決不能忽視和混淆。用計算機本身的技術方式去對待整個mis建設是一種根本性的錯誤。信息技術正在全球引發一場革命,mis建設是這場革命的重要內容,是今后企業實現科學化管理獲取高效益的基礎性工作。mis建設要涉及用戶、原有工作方式、計算機軟硬件、程序開發等許多因素,這不是借助某項具體的、特定的技術所能完成的,本質上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