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工商管理專業的區別與聯系
時間:2022-10-30 02:51:45
導語:中西方工商管理專業的區別與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培養對象
就中國而言,培養對象即入學人員條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學大專或本科畢業,具有相應年限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更多的管理知識,力求成為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另一類則集中在大專或是本課選擇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主要專業的人群。比如我現在的學生,他們高考時之所以選擇該專業大部分是看中了工商管理專業每一類學科都會涉及,從而擁有廣泛的就業面,這也算是為畢業之后做考慮。但是據我了解,這類學生雖然每一個科目都有涉獵,像會計、管理學、人力資源等等,但是他們并不是都精于每一科,相對每科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們還是處于弱勢競爭狀態。所以對各科的專業學習技能還需要加強。在國外,例如一些英聯邦國家,他們的工商管理專業基本是設置在大學本科或以上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選擇工商管理專業,都是直接攻讀的是工商管理碩士,即我們通常所說的MBA學位。因為大部分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的人都已經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相對于沒有基礎知識的普通學生,他們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很多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對課題的研究與數據收集分析中。所以他們能夠更好的接納和運用高級的管理學的知識。或者說,還有少部分人為的只是拿到一個MBA的學位,這樣可以便于在以后職業道路上使自己更有競爭力。
二、課程設置
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涵蓋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大方面的學科門類,他的主體課程范圍也就十分廣泛,包括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管理等等,其中經濟學就被細分為微觀、宏觀、西方經濟學三個方面。就國內的高校而言,因為需要學習的科目繁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學到的只是這些學科的基礎知識。在類似一些歐盟國家,他們是以修學分的形式來完成整個學業。舉個例子,研究生畢業要求修滿36個學分,每科4個學分,那么需要學生自己選擇12門課去學習。這個選擇當然會有專業的老師根據你的能力、時間安排和學科的難易程度為你提供方向性的意見,但是起碼這個學起來自由度相對較高,程度由易到難,還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做調整,這也就會比國內高校廣開課、門門修的效果要好。一般來講,管理學、會計學、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管理、項目管理是作為主要科目,也就是必選科目,特別是項目管理,它按照難易程度可以被分為兩個等級。就我的個人經歷而言,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歐盟國家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選擇的這種模式,首先,他會有一個難易程度的安排,可以先學到基礎的東西再到深入的理解,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其次,以修學分的方式來學習更為靈活,學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比較輕松的課程可以選在同一個學期修完,較難的一點的或者自己比較有興趣的可以單獨用一個學期來修完,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年限,一般是本科3年內、碩士2年內修滿相應的學分。
三、教學模式
中西方教學模式的差異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因為人口的原因,中國無論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采用的大課堂的方式,40~50人一個班,人多就會有“渾水摸魚”的現象,偌大的教室老師只能盡可能的使愿意聽課的學生認真聽課,如果用更多的時間去糾正小部分學生的紀律就會耽誤正常的上課時間。就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外國的課堂,一般皆為不超過30人的小班教學,這樣老師可以認識、顧及到每個學生的狀態及程度。所以,這就是硬性規定課程的大班教學的弊端之一。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理論知識一直強于實際動手能力,中國的課堂也缺乏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各高校中,因為管理的原因,假如要外出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批準同意,手續復雜繁瑣不說,帶隊老師的責任也是相當重大,五六十個學生外出的安全問題確實必須要引起重視。因此這一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則鮮少在國內高校中頻繁開展。但是,在相當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西方國家當中,頻繁展開社會調查、數據收集活動是很普遍的。具體而言,就是老師對一個要講授的題目,是以指導性的提問去引導學生探討這個專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老師除了要求你做好文字性的敘述之外,更看重的是來自真實數據與背景材料的支持與分析。作業和考試內容也不會是單純的單選多選題,都是實際案例分析或是對一個問題的分析描述。充分體現了“教育個體經驗的累積、發展與改造”這句話。比如某“項目管理”的作業是關于某航空公司的項目計劃,乍一看,連這個航空公司的名字都不認識,因為都是真實的案例,所以還需要自己去搜集有關這個航空公司關于這個項目的所有的數據,查找相應的資料,甚至是走訪到這家公司做詳細了解。最后相當于把整個航空公司和這個項目全部深入了解了一遍,最后一步才是進行數據分析并提交作業。對條款的細致把握和復述可能中國的教學模式更能出成效,但是對于將條款運用在實踐中去分析,這則是中國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弱項。到畢業論文的時候,中國學生更多的是文字性的精彩描述,但是在國外老師看來這些缺乏實際性。他們要求學生進入真正的公司去做實踐,每周反饋、交流信息,在經過反復修改、數據統計之后得到畢業報告,當然,最后面對著校長及各科老師做現場演說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國內的學生而言,我更多看到的是對書本的背誦,校園內并不充裕的實訓室、鮮少的實訓機會。不過,國內有一個不可多得的優勢,則是畢業之時會有很多企業提供實習崗位供學生選擇,這給學生們減少了求職的壓力,另一種程度上這也可以算是為學生提供了一次校外實踐的機會,對提供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運用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就業前景
就就業前景來說,中外的工商管理畢業生可謂是大不相同。在中國,要求這種技能的職位通常都是普通文員或是教師,很少會運用到學到的各種團隊管理技巧與職能。但是,在國外,更多的是將工商管理這些知識、技巧、問題分析解決能力運用到公司的具體實業當中,將領導、管理職能發揮出來。從而更根本地貼合了工商管理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的經營決策,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宗旨。綜上所述,工商管理一個涵蓋了很多科目、很多方向的專業,其實在地域劃分和各個不同的文化與社會背景下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我們需要更多是將優點融合,更多地鍛煉中國學生的靈活分析能力,這樣才能使各國的知識與人才更好得相通與交流。
作者:田翎君 單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裝飾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措施
- 下一篇: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8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