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環境問題與治理措施

時間:2022-05-14 04:10:33

導語:礦山環境問題與治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山環境問題與治理措施

礦山環境問題

礦山的開發,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生產效益,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破壞與環境污染。它不僅產生大量三廢,而且破壞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引起一系列嚴重的礦山環境問題。根據甘孜藏族自治州環境監測站歷年來對全州區域內的礦山企業監測數據顯示,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主要存在的礦山環境問題主要有資源破壞、礦山災害及環境污染三類。

(一)資源破壞礦山開采是以礦山地質條件為背景的,以礦產開發為誘發因素,受礦區構造特征及與之相關的區域地殼穩定性和人類經濟活動等因素控制。礦山開采由于采礦回采率低、貧化率高和選礦回收率低;綜合利用率低,許多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白白流失無回收;亂采亂挖現象嚴重存在,破壞礦產資源的埋藏條件,使許多礦山的開采壽命急劇縮短等原因,礦產資源流失現象相當嚴重,使許多礦山迅速貧化枯竭,導致環境的嚴重破壞和資源的流失。同時,礦山資源開采導致土壤結構以及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壞,并且其造成的土壤環境破壞幾乎不可恢復。由此而引發的水土流失加劇,淤塞污染水體,增加揚塵,導致植被破壞、地質遺跡破壞、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影響破壞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

(二)礦山災害無論是地下采礦還是露天開采,都要剝離覆蓋巖層,開掘大量的井巷,將會產出大量的廢石、排土和尾砂(露天開采一噸礦石通常削離5-10噸覆蓋的巖土),堆存它們將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積。因此,礦山的長時間開采,累計開采厚度的增大,廢石和尾礦的堆存不當和礦山開采不當極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水土流失、尾礦庫潰壩、礦井突水等災害,更有可能因為堆存不善,治理措施不合理而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危險。如地下開采常引發地表沉陷,其主要特征是地表下沉、產生附加坡度和裂縫等,導致地下水被疏干,地表水漏失;高潛水位礦區常常由于地表下沉引起土地鹽漬化和沼澤化,導致土地喪失耕種能力。

(三)環境污染由于生產技術水平的限制,礦山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三廢”,會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和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礦山的固體廢棄物(尤其采礦的圍巖廢石和選礦的尾砂尾礦)由于經營管理以及生產地理位置的限制,廢石的堆場和尾礦壩選址的不合理,會經過滲濾、揚塵等途徑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氣環境;同時,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粉塵、煙塵和SO2、CO、氮氧化物等廢氣,如不經過很好的處理以達標排放,會對礦區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采、選、冶生產過程產生含懸浮物、鹽類或礦業廢水中的COD、懸浮物、化學鹽類油類物質、氰化物、砷、汞、鉛、鎘、六價鉻等有毒、有害物質,如不經處理,任意排放,會對礦區周邊水、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危害礦區周邊的農牧業生產。

防治對策

礦山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不但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誘發礦山企業與當地群眾矛盾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了礦區的安定團結和可持續發展。礦山環境的脆弱性和礦業活動的持續性決定了礦山環境問題必然長期存在。因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防治礦山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一)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立法建設要建立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之間的有機聯系,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行礦山主管部門和本地區政府嚴格的礦山環境保護責任制,績效考核與問題責任追究制;健全礦山環境保護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許可證制度、三同時制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標準制度等,加大礦山環境保護力度,以堅持從源頭上防治破壞礦山環境和扭轉礦山生態惡化的趨勢。

(二)完善礦山環境保護監管機制合理有效的礦山環境監管機制是礦山環境恢復的基礎和保證[4],通過對環境監管機制的探索與研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明確礦山環境監管工作模式、職能分工,以確保礦山環境保護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在嚴格審查礦山開采方案的同時,注重對礦山環境影響報告、環境保護和恢復工程計劃的審查,有效控制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因審批不當,造成的礦山環境污染和破壞,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和惡劣影響的,追究有關人員的民事、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三)促進建立企業自身的環境保護機制,增強礦山企業的社會責任督促礦業開發公司建立環境管理系統,把對礦山環境管理的承諾落實到組織戰略和日常規劃的運作中,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在礦山企業內部建立環境目標評估程序和決策模式,鼓勵企業發揚主人翁精神,對自身的環境保護行為進行評價和反思,優化資源配置,積極治理礦山環境,恢復礦山環境生態系統。大力提倡清潔的投入,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出,注重綠色科技在環保和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從根本上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5]。

(四)加強科學技術應用,促進礦山環境恢復從源頭上放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礦業模式。同時采取相應的礦山環境修復技術,如生物修復技術(利用各種生物過程處理環境污染)[6]和地球化學工程修復技術(將地球化學作用于改造環境)[7]等,促進礦山環境的恢復。四結語人類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以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不斷改變和破壞礦區周圍的環境,產生和遺留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礦區群眾正常的生活和社會穩定。如何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做好甘孜藏族自治州礦山環境保護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研究并制定相關保護政策,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工作。

作者:高榮建楊曹陽銀曉峰單位:甘孜藏族自治州環境監測康南站甘孜藏族自治州環境監測站